这是 高梵师哥说职场 的
第 223篇原创
注: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谢谢。
题记
在上一篇"《大明王朝》看职场27:严党之后的人事任命看顶级BOSS的排兵布阵"中,承诺粉丝 jenny 和 小宝 要写写天道,本周就利用周末时间兑现第一篇。
有些影视作品的相遇,总需要时间的酝酿。《天道》便是如此,我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机会将它看完。而之所以延后了十几年才接触,竟是因为它的原作《遥远的救世主》。当初,这个名字让我心生抗拒,总觉得过于遥远,甚至略显浮夸。
可真正完整读完原作后,我才感受到这个名字的分量,震撼之余,也不得不为自己当年的肤浅暗自脸红。名字本身仿佛就是一个深深埋藏的伏笔,只有亲身走进作品,才能明白其中的智慧与深意。
下面开启《天道》之旅。
正文
先从第一集讲起:肖亚文的德国之行
漂亮的女主芮小丹跟自己的刑警队请了探亲假,在德国探亲。她的大学同学兼好友肖亚文从中国飞到了法兰克福,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找芮小丹面聊。
先说下肖亚文的背景:
26岁,毕业于警官学校,从事金融行业的一家私募基金,老家湖北武汉。而私募基金由于老板的原因无法继续运作,面临着解散。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她面临着重新找工作。
在法兰克福机场接到了肖亚文之后,小丹拥抱了自己的好友,但是不够热情,精明的肖亚文立马就感觉到了。小丹有这样的反应是出于自己职业的敏感:她自己是刑警,而她自己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在去接亚文的路上就一直在思索,亚文阅历丰富且思维缜密,能有什么大事值得亚文不远万里飞德国找自己,自己内心不免重视起来,一定是有重大的事需要找她帮忙。
原著是这样描述两人见面之后的对话的:
肖亚文说:“我得先告诉你,我只能呆几个小时,得乘晚8点的班机回去,明天我人必须得在北京。我这趟是专程来见你的,自费。”
芮小丹惊诧地看看她,不解地质问:“你疯啦?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非得这么折腾?”
肖亚文说:“电话里,我怕你三言两语把我打发了。我这么折腾一趟,念我这来回的路费你也不好意思拒绝我。要是等你歇完探亲假再去古城找你,时间就来不及了。”
芮小丹迟疑了一下,本能地说:“如果是有人托你给古城的什么案子说情,那就别说出来了,我既没贼心也没贼胆,更没那个权力。”
肖亚文说:“你怎么看谁都像贼啊?”
芮小丹说:“少奶奶,您快把您那金口里的玉言吐出来吧。你这么精明的人,我还真想不出你能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肖亚文摆摆手说:“不着急,还有时间,只要不误了班机就行。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得喝着咖啡细说从头”。
短短几句对话交代了几个重要的信息:肖亚文为了这件她认为重要的事自费飞了德国一趟,而且当天来回,之所以这么做用她自己的话就是怕在电话里面被小丹轻易打发了,所以一定要亲自过来说。
亲人们,那可是1995年啊,来回德国一趟要2W。
看到这里我有了几点思考: ① 肖亚文非常有魄力,为了重要的事情花费金钱和精力都是不计成本的 ② 情商非常高,通过自己的不计成本让对方重视自己以及自己要做的事情,这真是一种好的手段。
(题外话:当年的左小青真的太漂亮了)
等两人到了小丹母亲开的餐厅,发生了一个小的细节:在与小丹正式谈话之前,亚文特意去了卫生间补妆。这个细节堪称极致,即便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兼好友,亚文依然选择用精致的妆容来迎接谈话。这不仅是一种对外在的严格要求,更是一种内心的仪式感。显然,在亚文的认知中,这次谈话非比寻常,她需要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展现重视与诚意。这一举动,看似简单,却暗藏深意,折射出她对重要事情的态度与对他人的尊重。
等在餐桌落座,肖亚文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老板交代个差使,让找个离北京远点的地方租套房子,意思是没有熟人打扰,他想一个人清静清静。我想来想去还是把他放在古城比较合适,你办事有分寸,能有个照应。”
出于刑警的本能小丹机警地问道:“清净,躲什么?是警察还是仇家?”
因为小丹想不到除了这个理由还有什么能让亚文万里飞过来找自己。
而这时候肖亚文拿出了丁元英的资料,并简单介绍了下情况,除了有些天下男人都有的通病,芮小丹并未有不妥的地方,并且亚文自己说过来找小丹就是政保的意思。
当看完资料发现真没有不正常的地方,芮小丹质疑地问:“在古城租套房子,就这么简单?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也同样的疑问,往返机票2W多,即便是今天,来回也要 1W5 , 二十个小时,无法想象这样的不计成本会只为在一个小城市租给前老板租一套房子。
见好友无法理解,亚文便坦率地说出来自己的初衷:为了将来能保持跟老板丁元英的微弱联系,希望通过好友芮小丹帮忙租房并或有可能地的“照应”。
肖亚文原话是:“不能让这条线断了,得有个什么事还能牵着。你在古城尽点地主之宜顺理成章,你们不是雇佣关系,关照多少都是人情。我办完这个差使就跟他搭不上话了,但我和你是朋友,你关照他,人情是记在我账上,关照他就是给我帮忙。”(芮小丹是刑警,在古城这个北方城市有着显著的身份,显然在人情世故的中国是会带来非常多的便利,所以丁元英会跟芮小丹产生联系,不得不说肖亚文考虑事情的全面。)
听到这里的芮小丹明白了一些,说:“总之这个人对你有用,你是想在私募基金解散以后还能跟他保持联系,慢慢成为朋友。”
肖亚文轻轻摇摇头,淡淡地说:“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咱跟人家根本不是一种人,凭什么跟人家成朋友?(这自我定位相当清晰)”
芮小丹说:“仅仅是认识有什么意义?你总得为点什么。”
肖亚文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芮小丹又拿起身份证复印件看了看,抽了一口烟慢慢地吐出,笑着说:“这人,是让你越做越精了,这种事都能让你榨出油来。”
肖亚文说:“可我先把自己榨出油了,这么一折腾,天津的预付房租和这次的往返机票一共两万多元哪,全得我自己出,这才叫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这事得自然,如果让他察觉到有刻意的成分,那我就丢人了。”
肖亚文的格局
看到这里我内心是震撼的,这个格局太大了:为了能在思想上有新的突破,便主动接近那些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启发的人,想尽一切办法不计成本帮他做事,哪怕只能跟对方建立一种知识认识的关系,做事情还力求做到不漏声色,不刻意不做作。说白点自己只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做好了事情,其他全然随缘,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个境界太高了。
即便在那普遍是所谓高等教育的今天,又有几人会在2w元面前选择听大佬的叨叨几句。
其实肖亚文在贯彻一种思想:在比自己有能力的人面前先付出,别管回报的事情,只求能有机会能接近对方,哪怕只是听听他的闲言碎语就够了。这不正是暗合了老祖宗的舍得的智慧吗?
本质上肖亚文在走一条主动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的道,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的现状,而走这条道的付出就是学费。哪怕这个学费会占自己经济很大的比重也不吝啬。
一个女人为了改变自己而拼劲全力,付出的勇气与毅力,真的让很多男人汗颜。现实中有多少是人还没完全走茶就已经凉了,更有太多的人在做事之前先把自己的利益算计殆尽,哪怕是微小的点也先考虑自己。
对于一个段位比你高的多的老板的视角,你是否有用心在做一个事情以及过程的付出,他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你所作所为他都会知道的,所以不用担心在默默付出没人看到。我之前的一个主管曾经告诉我,你只管好好做事情,你做的东西迟早有人(指高级别的领导)会看到。
而现实中,太多的人看不到长期主义的价值,只想看到短期收益,甚至是这一秒付出下一秒就要结果。
我们代入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前老板找你租房,他可能已经无缘联系你了,因为你可能已经把他微信拉黑了,或者你会先衡量下你们之间是否还有利益的可能再决定要不要帮他,而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你愿意去租房会先等到对方的💰再去找房子。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按丁元英的话说就是大多数人的文化属性。所以芸芸众生只能是底层挣扎的普通人,一辈子越是求啥越是得不到啥。
后来我一直在想《天道》中为什么肖亚文最终能成为赢家?一方面,必然与偶然的辩证关系,她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能抓住关键机会的必然结果,而这种抓住机会的能力就是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得到的;另一方面,芸芸众生的我们太看重自己的对于"看的见"的实物,对于肖亚文说的这种“窗户”这种看不见的完全的忽视。
你想赚大钱确圈子里没一个赚大钱的人,这比买彩票还不靠谱。
感谢原作《遥远的救世主》的作者豆豆,她的作品就像一股清流,带着独特而深刻的思维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她的文字不仅仅是叙述,更是一种思维的引领,仿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窗户”。在她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力量,既细腻又深邃,直击人心。
未完待续~
----------感谢阅读---------
我是高梵师哥,一个直球的IT工科男,有着10几年混迹各大厂的经历,为职场人士分享职场见闻,职场规则以及职场面试经验。时而理科,时而文艺范的终身学习主义者,传统文化践行者。
(长按关注本公号吧)
遇见是福
不遇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