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聊聊“马屁”一词的出处:
相传,蒙古族的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附上几声“好马”的称赞。有的人,为博得马主人的欢心,不管别人的马的优劣,都称赞其为“好马”。“拍马屁”的寓意便由此而来
身处江湖难免人情世故,面对领导难免需要拍个马屁,要拍到实处自然还是挺不容易的。先来两则小故事,轻松一下。
故事一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
曾经看的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有个中国兄弟的上司是个德国人,虽然是领导但是为人亲和,时常会和下属有线下互动。
有一次这个兄弟和领导在酒吧深入交流,因为喝酒的缘故所以聊的比较嗨,然后就涉及到了民族的性格问题。
这个兄弟下意识就按照国人怼惯用说法:德国人比较严谨,造的车以及菜刀等都质量比较好耐用,德国人有工匠精神。这话一听妥妥的褒义赞美啊。
没想到德国佬一听立刻怒了:屁,德国人那TM不叫工匠,那就是听话,就是奴性。你让他拧螺丝要拧7圈,他就拧7圈,甚至你让他先拧3圈,再空翻一个跟头还要在空中撒泡尿,然后再拧4圈,他都不动脑子完全照做。这他妈哪里是工匠精神,就TM是普鲁士教育的余毒。操……
上面是翻译完的中国话,其实他原话里的F 和S 的词汇大量输出,弄的这哥们直接呆住了,明显拍到马蹄子上了。
没摸清领导的底细,失败的马屁之后自此之后这哥们再也不敢提工匠精神了。
故事二 和士开喝粪汁
这个故事就精彩了,话说《智囊全集》里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北齐著名的大臣和士开,因为他握有重权,自然身边也是围绕了一批拍马屁的人,甚至有人会认和士开当干爹,这些人都是类似的,并未让他觉得新颖。
后来和士开有一次生病,御医看完之后开了一副重口味方子:黄龙汤。听名字很雅致,其实就是粪汁!咱们老百姓真去喝这黄龙汤也得思考半天啊,吃屎可是个标志性的事件,脸面扛不住。何况是高官达贵们。
即便是下得了口,这传出去还不得成为自己把柄,常常被人提起笑话?这个时候有个下属猜到了和士开的疑虑,直接开口对和士开说:“黄龙汤并不难吃,大人不必多疑,请让我替您先尝尝。”说完一饮端着黄汤一口闷,然后脸上表现的跟刚喝了一碗美酒下肚没什么区别。看到没,真搞大事的人那绝对有非一般的能力,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吃屎都那么的洒脱。
看到这里和士开心里负担就小了,自己也服用了一点,果然很快自己痊愈了。毫无疑问那必然是非常感激这个下属的。
那么为什么这个下属的马屁拍的高明呢?重要的是给领导提供了够多的情绪价值,我们来摆一摆:
化解领导的尴尬
一些颠覆认知的事情,往往第一个人是背负着80%的舆论,比如当年的“芙蓉姐姐”作为初代网红,以丑为傲那是引起了舆论的炸雷,而现在抖音上遍地的丑人已经没击不起浪花了。
同样这里和士开吃屎,如果不是第一个吃的,无论从个人心里以及外部影响都会小很多。所以领导怎么能不感激?
体现了自己的牺牲
人对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牺牲的人总是抱有感激歉意等复杂的心理的。比如为了救落水儿童而勇敢跳水的人,那些被救的家属甚至会让孩子认恩人当干爹铭记这个恩情。
这里下属为了领导的病主动去吃屎,这个牺牲太大了,把一个男人的面子尊严给牺牲掉了,领导怎么能不动容。
体现自己的态度:绝对的忠
看过《大明》的人,都对里面的太监们很有印象: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忠诚,对嘉靖无限的忠诚。只有忠诚才能对老板的意志无条件的执行,才能让老板放心,认可是自己人。这里的下属能把屎当酒咽下去,这执行力也是没谁了。
做个课堂笔记
拍马屁还是要慎重,因为有可能拍马蹄上,也有可能犯了众怒,下面给几点建议,如果使用不当,自己反思,切勿用力过猛。
对领导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故事一那明显下属对领导的背景没有调研过,按照常规套路夸领导的话结果触犯了领导的底线,适得其反。
还有一点有些领导是不喜欢拍自己的马屁,但是对其家人的奉承夸奖他可能没那么避讳。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群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认真研究他,接近他,懂他,你才能跟他互动好。
别犯了众怒
公开场合领导需要帮衬,这个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公开场合的马屁极容易引起翻车。
在拍马屁的同时切记勿让大多数人引起反感,说的简单点要把握好度,适合走一些保守的先例。
比如私下喊亲爹那都是关上门的事情,公开喊,那就成了大家的儿子了,这众怒是犯了。
拍马屁要应景
和士开的例子就非常的应景。如果没有必须要喝粪汁的需求在那,下属刻意去喝,那估计会把和士开吓傻。
怎么去找应景?
可以从两人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人脉等共同话题入手。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引子让他觉得是很自然提起的事情。我们跟同学聚会不就是在扯一些曾经的经历吗?还能聊啥。
那些老乡聚会也大多在聊家乡的某些共同认识的人,这就是应景。
马屁有风险,拍时需谨慎!
----------感谢阅读---------
我是高梵师哥,一个直球的IT工科男,有着10几年混迹各大厂的经历,为职场人士分享职场见闻,职场规则以及职场面试经验。时而理科,时而文艺范的终身学习主义者,传统文化践行者。
(长按关注本公号吧)
遇见是福
不遇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