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10-从丁元英一顿早餐付两次钱和欲拔老父亲管子这两段看,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文摘   2025-01-05 10:30   四川  

这是 高梵师哥说职场 

第 232篇原创

注:

您的点赞、关注或转发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也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准时收到推送,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谢谢。


《天道》开篇就讲了肖亚文自费2万往返德国,只为给领导租个房,当芮小丹想盘问细节的时候,肖亚文是这样描述丁元英的:                       

“丁元英不同,他跟正常人的思维颠倒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柏林有个居士说他是极品混混。”


后来芮小丹休探亲假再次去德国并见了丁元英的大学同学詹妮,她对韩楚风和丁元英的印象是这样的:“我和丁元英、韩楚风在柏林大学就认识了,他们都是很优秀的人,博学,有头脑。韩楚风是干大事的人,正统;而丁元英更像个魔鬼,是那种永远不会活给别人看的人,很难说他比教徒更好还是比强盗更坏。”


关于丁元英的说鬼话办鬼事电视剧中是有几处展现的:


片段一: 


在古城定居后的丁元英每天作息极其规律,他喜欢在早上吃混沌。有一天老丁像往常一样是先付了钱然后就吃混沌,吃完后起身就准备回租住的房子。


但是老板娘喊住了他,说他没给钱,丁元英愣了一下,然后他看都没看,又掏出一块钱给老板娘转身走了。而旁边跟丁元英坐一桌的警察则提醒老板娘:我看他给过钱了。老板娘只能尴尬地说:他天天来,明天少收他一块钱。


当事人没当回事,看热闹的却不乐意了。你说丁元英跟普通人一样吗?包括他的前妻也是十分不了解他的行为,曾这样说过:“他就不爱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浪费时间。”


是的,在丁元英看来他的时间精力远远比那一元钱重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被多要一次钱,心里肯定会不爽,会和老板解释。


多年前我曾亲眼看到过两个人因为一元钱车费骂了一上午,如果给两个人分别一元钱让他们一上午不停说话,不知道会不会被认为是傻子。而像丁元英这样的高人,一碗馄饨的钱是小事,时间就是金钱,他绝不会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浪费一分钟时间。况且老丁也压根不屑争论,强者不去纠缠,直接买单离场。



片段二:


丁元英的父亲重病住院,休克不醒。他们一家人在床前商量如何面对父亲的重病,老丁认为如果确定父亲是植物人,他就去拔管子,这样的行为在传统的母亲和大哥看来简直跟畜生没区别。


母亲和大哥的观点很简单:拔了父亲的管子就等同于杀了父亲,这就是最大的不孝顺,会被别人戳断脊梁骨。


母亲听到儿子大逆不道的话说:都说养儿防老,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然后丁元英说了这样一段话:


“妈,如果你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你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碰到我这么个不孝顺的,你就算赔了。”


丁元英说完,母亲就气得胸口疼差点也背过去。



现在电视剧中这段已经被剪切掉了,因为对传统的伦理挑战太大。


在传统的所谓正常人看来,儿子去拔父亲的管子,无疑是亲手杀了父亲,在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年代,而自己是凶手,这是多么的禽兽不如。


其实丁元英的想法很简单,他基于的是客观事实:自己的父亲已然不能维持自己的尊严,在承受着无谓的痛苦,而自己如果为了所谓的他人眼中的孝道要靠父亲的尊严以及痛苦去交换,他做不到。


丁元英的思维高度是高于一般人的,他只知道要按实事求是去做事,而不是所谓的世俗,所以他知道自己适合传统的家庭生活,这也是他隐居古城三年,没有重大的事情过年也不回家的原因。


但是他绝对不是不负责任,自己刚回国,就给了妹妹6W美金,其中5W就是父母的医疗金。让妹妹照顾父母,因为妹妹更能符合传统的孝道。


不要鹤立鸡群,你要离开那群鸡!



丁元英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斯坦福有个教授做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下面看下这个实验: Think out of box。


在斯坦福大学的课堂上,Tina Seeling教授给所有的同学出了这样的一道题



实验结束后,大概有三类学生:


第一类:紧盯教授给的5美元通过商品交换、售卖等方式通过价格差获得利润。通过活动策划,让5美元有更多的附加值,比如策划一些校园内的活动,通过收取门票获取报酬;利用校园经济,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类或者学习类服务,比如支个摊点儿,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加气、洗车、帮同学们去图书馆接取图书(跑腿费)等等,不一而足。但是采取这一类策略的小组,收益普遍较低。


第二类:意识到5美元不是限制,两小时是时间边界。于是放弃了5美元的成本,而是通过自己具有的价值去兑换价值,例如做家教、做企业咨询顾问、给创业公司写创业计划书、给企业写咨询报告等。


第三类:认为最关键的是最后3分钟的展示时间,是最稀缺的。一般的企业要进入斯坦福进行宣讲,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有个小组,将最后展示的3分钟直接卖给了一个早就想进入斯坦福大学进行宣讲的猎头公司,直接卖了650美金,成为了最赚钱“小组”,获得了胜利。


教授最后的报告里,用了“释放非传统思维”(Unconventional Thinking Unleashed)这样的描述,并鼓励同学们要用“创造性的、非线性的、不对称的思维”。


(在这里还是点一下,国外的一些教师的用做实验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获得知识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实践得真知。外网有不少优秀的国外课程大家可以去看看,特别像斯坦福的公开课等,有娃的强烈建议去看)。


上述的思想概况一句话:你不要给自己的思维加上任何的box,把那个框框打破,只需按客观规律去做事情。


关于父母养育之恩这个传统且正统的观点,在三国时候的孔融(就是让梨那个兄弟)就提出一个爆炸性的观点:父母无恩情论。


孔融觉得父母对子女没啥恩情。在他看来父亲对生孩子的贡献实际为了自己满足欲望;母亲好比那装东西的瓦罐,孩子只是从这瓦罐里出来罢了。


后来民国的大学者胡适就孔融的观点补充了自己更进一步的想法。胡适讲:这父母生孩子,事先可没问过孩子同不同意。按照现代民法的基本道理来说,没经过同意的事儿,那可不能带来补偿的责任。哈哈,直接上升到法律层面,大学者是懂自保的。


智者们对于传统观念的质疑从来就没停止过。柏拉图说:"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基本上就是谎言。"


作为最优秀的段子手老师罗永浩曾在新东方授


课的时候说过一个段子,老罗讲到孔融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他问学生:有没有可能你发现自己的父母是混蛋?


大家都很吃惊,呆着眼睛不知怎么回答。老罗笑道:(你们)脑子又乱了,一步一步理啊…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混蛋?几秒钟的沉默后,大家恍然大悟,笑成一片。

由此我们再看看当今的一些观点,你有没有更多的想法: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不要疑问下:这是谁的规矩?


家长对孩子说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是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称作老师?


父母都是为你好:父母的做法一定是对的?


要尊老爱幼:坏人变老了也要尊重他?


今天这篇主要是为了启发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黑格尔有句名言:“熟知非真知。”


言归正传,《天道》中很多不起眼的剧情都隐藏着丁元英为人处世的独特见解。我们接下来一起学习思考。


----------感谢阅读---------

我是高梵师哥,一个直来直往的IT工科男,拥有十余年在各大厂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专注于为职场人士分享职场见闻、规则解读,以及面试秘籍。既有理科男的逻辑与硬核,又不乏文艺范的细腻,是一名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更是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行动派。

           (长按关注本公号吧)

遇见是福

不遇见也是

高梵师哥说职场
我是高梵师哥,一个直球的IT工科男,有着10几年混迹各大厂的经历,为职场人士分享职场见闻,职场规则以及职场面试经验。 时而理科,时而文艺范的终身学习主义者,传统文化践行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