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中考下水作文(转)

文摘   2024-06-22 07:22   安徽  

                      爷爷与稻谷

                          肖丁丁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题记 

阳光照耀下的稻田,金黄一片,稻穗低垂,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身影,他就是我爷爷,一个与稻谷相伴一生的农夫。

爷爷的一生,就是一部稻田的史诗。从儿时起,他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用汗水和坚韧书写着对稻谷的深情厚意。从选种、浸种、育秧,到拔秧、插秧,再到施肥、打药,最后收割、打谷、入仓,每一个步骤他都亲力亲为,不容有丝毫马虎。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秧苗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每当爷爷挽起裤腿,踏入稻田开始拔秧时,我总能想象到那片田野的生机与活力。阳光照耀在稻田上,微风轻轻吹过,稻秧随风轻轻摇曳。爷爷熟练地拔起一株株秧苗,然后用稻草将秧苗捆扎好,放置在田埂旁。随着他缓缓移动的身影,一捆捆稻秧整齐地排列在他的身后。

炎热的阳光下,爷爷挥汗如雨,但他似乎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依旧专注地进行着插秧的工作。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甚至有时会完全糊住他的眼睛。

然而,爷爷并没有因此而停歇,而是眯缝着眼,熟练地将它们一株株插入泥土之中。劳作结束后,爷爷会坐到田埂上,处理那些吸附在他腿上的大蚂蝗。他并不畏惧这些生物,只是轻轻地将它们拍落,随手丢回稻田中。

夏日,酷暑难耐,但爷爷依然坚守在稻田中。他时刻关注着稻谷的生长情况,及时施肥、除草、除虫。

在他的呵护下,稻谷一天天长高,渐渐变得金黄诱人。秋收时节,爷爷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挥舞着镰刀,将稻谷一一割下。那一刻,他仿佛在与这片土地、这些稻谷进行着一场神圣的仪式。

在捆扎稻谷挑回家的路上,偶尔会有暴风雨意外降临。每逢此刻,爷爷便迅速奔跑起来,他的身影随之而动,仿佛与时间竞走。家的方向,如同指南针,以最快的速度为爷爷指明前行的道路。在爷爷急促奔跑的背影后,时间仿佛被他的脚步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然而,爷爷的劳作并未因此而结束。他将稻谷运回家门口的“稻厂”中,晾晒、脱粒、扬场,每一个步骤都井井有条。最终,当一粒粒金黄的稻谷装入袋中,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如今,虽然爷爷已经年迈,但他的心依然年轻。他依然坚守在稻田中,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每一株稻谷。每当风吹过稻田,他都会抬起头,深情地望着这片他挚爱的土地。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坚守,也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爷爷与稻谷的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用坚韧和勤劳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耕耘与收获的喜悦与满足。爷爷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主编评语:

安徽卷给材料作文,材料的寓意是: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们无法预知结果,我们只能做到过程中的努力与坚持;完成比完美重要,结果无法预期,但完成却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是不是要贴着这一寓意来写呢?答案是:要关联,但不是以这一寓意为旨归。“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告诉我们:你的联想,你的写作,必要和材料寓意相关,可以相似,可以相对,可以同中存异,也可以异中求同,还可以是辩证思考、因果推导,等等。作者选写爷爷耕耘稻田的素材,表现了老一辈农民辛勤耕耘,同时享受丰收的喜悦,人与土地两不辜负的主题。因此,写作是切题的。散文笔法与诗意语言,体现出较为纯熟的表达技巧,爷爷耕作的画面感让人有如身临其境,详写田间耕作略写归仓收获,也体现出作者更重过程“但问耕耘”的写作命意。希望看到其他更多元的立意与写作。(海 燕)

转自语文报

顾老师语文工作室
语文 教学 中考 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