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梁艳图 李永安
单位 |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便民服务中心、来宾市小巨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困境儿童是指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等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或保障的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要求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机制。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配备儿童督导员4.3万人,儿童主任58.2万人。我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共有14.1万名孤儿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其中,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1953.0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1496.6元/人/月;全国共有41.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平均保障标准达1484.1元/人/月。
然而,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困境儿童还存在照料、护理、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对此,在来宾市民政局、兴宾区民政局的指导下,来宾市小巨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4013名困境儿童进行走访调查,在了解困境儿童的现状和需求的过程中,发现80%的困境儿童从未收到来自父母或其他家人的礼物。
为此,来宾市小巨人社会工作工中心发起了“益心愿”项目计划,由兴宾区15个街道和乡镇社会工作者站推进,链接资源实现困境儿童的微小心愿,全方位回应困境儿童需求,守护困境儿童成长。
二、分析预估
(一)需求分析
各个街道和乡镇社会工作站社会工作者的入户走访,收集的数据现实,31.4%的困境儿童在基本生活保障需求上需要帮助;23.7%的困境儿童在监护责任缺失、安全教育缺乏;39.7%的困境儿童存在心理、精神、亲情需求,需要构建社会支持网络;5.2%的困境儿童存在其他方面的需求。
因此,来宾市小巨人社会工作中心在开展和执行“益心愿”计划中,不仅针对部分困境提供食物、衣物、住所等基本生活保障,还从心理支持、监护责任、安全三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服务计划。
(二)优势分析
1.专业优势
来宾市小巨人社会工作中心自2016年机构成立以来,已经具备8年的社会服务经验,服务领域涵盖青少年、残障人士、长者、社区、困境儿童,先后承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团中央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服务项目、来宾市民政局、兴宾区民政局、残联等多个项目,于2024年荣获5A级社会组织。能够发挥社会工作专业能力,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服务。
2.资源优势
一是机构与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项目得到来宾市民政局、兴宾区民政局的支持与指导,能调动民政办、妇联等职能部门参与;二是机构累积了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多方面的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3.平台优势
机构承接了2022-2023年来宾市兴宾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在15个街道和乡镇设有社会工作站,每个站点配备2名社工。项目运作两年多,已经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服务经验,社工能够广泛深入地接触到困境儿童,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4.管理优势
机构具备8年的管理经验,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流程,一是过程管理,对执行计划、时间节点、责任分工进行把控,确保心愿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二是结果评估,收集认领人、心愿人及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进行满意度和实施效果评估,总结经验,优化项目。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三、服务计划
(一)心愿征集
一是社会工作者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名单,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困境儿童进行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生活状况和家庭环境,征集微小心愿。
二是按照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情感陪伴等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列出心愿清单。
三是根据家庭的困难程度、心愿的紧急程度和可行性,进行优先实现排序。
(二)心愿认领
在官方媒体、机构微信公众号、社会工作者站心愿墙、社会工作者个人朋友圈上,通过网上宣传、线下活动、电话恳请等方式,推广益心愿项目,公布困境儿童心愿清单,介绍背后的故事和深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爱心组织或个人“一对一”认领。
(三)心愿实现
社会工作者与认领人共同制定上门实现愿望计划,包括时间安排、物资采购、志愿者调配。实施过程中,为困境儿童送去物资的同时,注重情感支持和家庭辅导,传达政府和社会对其身心健康的关心,引导监护人关注其身心发展,鼓励其逐步走出困境、走向成长。
(四)社会倡导
一是撰写心愿实现的新闻稿,在官方媒体和机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扩大项目影响力,让更多民众了解困境儿童的生存现状,呼吁全社会协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二是将新闻链接发给认领合作方,进行财务、专业、服务交代和后续联系,巩固成果、打造口碑,为项目积累资源和人脉。
流程图
四、实施过程
(一)寒冬里的保温杯
2024年1月17日,南泗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接到民政部门的转介,乡里有两个小孩彻夜离家未归。此时已经接近过年,天气寒冷,乡镇的街道也不安全,社会工作者听后十分担忧,立即上门一探究竟。
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离家出走的兄妹两是留守儿童,哥哥小明(化名),9岁,上小学三年级,妹妹小月(化名),7岁,一年级。父母在广东打工,兄妹两寄居在外婆家,一起生活的还有一个表哥。小明经常和表哥打架,外婆年纪大了管不住。那天表哥要求他出去找烟牌,找不到不许回家。小明就带着妹妹在寒冷的街道游荡了一晚上。
社会工作者了解完情况后,询问他们有什么心愿,哥哥说想要一个保温杯,希望是卡通形象的。妹妹说想要一个抱枕,希望是可爱的。社会工作者把愿望公布出来,引来一位爱心人士的认领。兄妹两接到礼物后,脸上的冰雪融化了,感动于有人关心他们,给他们带来温暖,对社会工作者放下了防备,从沉默到打开心扉。
社会工作者继续开展深入服务,对兄妹两进行安全教育。联系妈妈商量解决方案,妈妈决定辞职回家照顾他们。社会工作者的持续上门震慑了表哥,引导外婆反思自己的问题,使兄妹两得到了保护,不再有离家出走的行为。2024年2月,妈妈回到家把兄妹两接到新房子住。2024年8月,兄妹两跟随妈妈到广东上学。
“益心愿”项目并不止步于实现困境儿童的物质愿望,而是以此为契机,引发监护人和社会对其困境的关注,全方位回应困境儿童的需求,提供物质、心理、家庭支持,确保得到应有的关爱和保障。
(二)暴风雨中的守护
小花(化名)11岁,读小学六年级。有一个8岁的妹妹和5岁的弟弟,母亲在生弟弟时难产去世,三个小孩由父亲带大,父亲经历过重大手术,不能工作,一家人靠低保补助生活,经济十分困难。
父亲经常喝醉酒后,对小花殴打和辱骂,邻居听不下去了就向社区反应,社区工作人员将其转介给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立即上门查看情况,小花由于经常被父亲施加暴力,内心压抑、缺乏安全感,不愿意开口说话。社会工作者问她有什么心愿时,她低头玩手机,不理睬。
社会工作者决定去学校向班主任了解小花在校的情况,老师说她比较内向但有礼貌、学习成绩好,表示会多关注她的心理状态。社会工作者意识到小花和平常小孩没有区别,只是在暴力的家庭环境里拒绝沟通。
第二次家访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征得父亲的同意,将小花和妹妹带到外面吃午饭,还给她们买了蛋糕回家吃。小花和妹妹第一次在外吃饭,很新奇开心,终于有了笑容,告诉社会工作者,她想要一张写作业的书桌,妹妹则说她想要吃粽子。
社会工作者个人认领了妹妹的心愿,并联系爱心企业宏业集团向小花捐赠了一套书桌,同时,社会工作者联合派出所、儿童主任对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告诫,联系心理咨询师对父亲进行辅导。经过社会工作者三个月的持续跟进,邻居说没有再听到隔壁打骂小孩的声音,小花也说父亲还是会喝酒,但没有再发酒疯、打自己。
小花从一开始的拘谨沉默,变得开朗外向。社会工作者通过“益心愿”项目,为暴风雨中的两姐妹送去了一道曙光,让她们重拾了对外界的信心,相信有人关心她们的需求,在乎她们的愿望,守护她们的成长。
(三)童年里的蛋糕
小军(化名)5岁,父母离异,由父亲抚养。年迈的爷爷奶奶失去劳动力,需要长期服药。父亲在家干农活,收入微薄,仅够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小军说从来没过过生日,想要一个和家人一起分享的小蛋糕。
社会工作者听闻后很心痛,通过个人朋友圈联系了当地一家汽修汽配厂认领心愿,为小军送去了蛋糕,陪他过了一个温馨的生日。
“益心愿”计划部分儿童愿望清单
五、总结评估
(一)以心愿为基点,发动社会参与
截至目前已经收集儿童心愿800个,实现儿童愿望734个,完成率91.75%,包括其中赠送文具盒、运动鞋、篮球、书包等物资,举办生日会、看电影的等活动。
链接社会组织11家,爱心企业37家,爱心人士146名,激发了各界人士对困境儿童的关爱和反思,发挥社会组织和慈善资源作用,共同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益心愿”计划部分链接资源统计表及物资使用去向表
(二)以需求为导向,改善儿童环境
通过益心愿项目,社会工作者与困境儿童建立了密切的信任关系,对86名困境开展更深入的一对一服务,进一步解决困境儿童监管缺失、亲情匮乏、意外伤害等更深层次的需求,链接政府资源、慈善资源、志愿服务,开展心理疏导和家庭治疗,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三)以发展为目标,助力儿童成长
一是提升困境儿童的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困境儿童表达自己的需求,找到自己的爱好,挖掘自身的优势,逐步获得面对困境的能力。
二是帮助困境儿童获得系统支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落实监护人责任,联系老师、同学、邻居,营造良好的关爱氛围。
三是推动政策落实完善,在项目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困境儿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及时有效地向政府和社会反馈了政策执行的成效和不足。
(四)以项目为品牌,扩大服务范围
宣传单页
“益心愿”项目实施以来,在来宾日报、兴宾发布、乡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宣传倡导25次,向爱心企业、商户赠送锦旗13面,收到困境儿童及家人的感谢信10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树立了品牌效应,提升了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社会工作在本地的发展,惠及更多民众,让更多弱势群体得到专业服务。
部分媒体报道
六、专业反思
(一)儿童困境的结构性
小玲(化名)本身在充满暴力和专制的家庭长大,未满16岁就与他人发生了性关系,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由父母抚养,自己外出打工,对女儿鲜少过问,只在春节回家。两个女儿继续在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继承了前两代人的困境,自卑、沉默、对抗。
每一个困境儿童背后,都是一个不幸的家庭,都有很深的家庭社会背景。只针对困境儿童,不针对整个家庭系统以及社会支持开展行动,就无法改变命运的轮回和困境的代际传播。
(二)儿童工作的系统性
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不是任何一方的独立战争,而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全面“作战”。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处于困境中的儿童,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保障,强化家庭责任,落实政府义务,推动社会参与,针对监护、生活、教育、医疗、康复、服务和安全进行分类保障,系统性地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三)社会工作者力量的爆发性
一是15个站点30名社会工作者用了1年时间,对民政所提供的约4013名困境儿童进行全面走访,了解困境儿童的家庭情况和愿望需求。
二是社会工作者放下心中的疑虑和胆怯,积极勇敢挨家挨户走商铺、做宣传,逢人就拿出心愿清单“推销”。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美好心愿的感同身受,对社会爱心力量的坚定相信,撬动了一系列资源参与,为身处困境的儿童带去一丝温暖和希望。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儿童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