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杨煌 陈俊桦 黎土剑
单位 | 广州市黄埔区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新时期社区治理面临着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社区矛盾复杂化、基层工作内卷化等挑战,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却长期疲于应对繁杂的社区事务,无暇从具体事项中抽身去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技能,长期下去甚至会对社区的治理与发展产生无力感。
本文以策展赋能社区工作者为例,阐述“赋能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治理策略,即通过情境导入、协作共创、视觉呈现、转化运用四部曲,以策展方式赋能社区工作者,提升社区治理的效能。
一、项目概述
自2023年6月起,优势力社工在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支持下开展了“社区治理十八般武艺--社区治理方法展”项目,以“调研+展览+沙龙+开放空间”等方式为社区工作者赋能,项目覆盖10个街道、近100个社区,累计服务超过500位社区工作者。
“社区治理的十八般武艺”方法展
二、具体做法
(一)情境导入,策展赋能有基础
丹尼斯·塞利贝认为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将目光专注于案主的“优势”所在,最大化地发挥出案主自身以及能力优势,并发掘周围环境存在的优质资源,以此实现案主的自助和发展[1]。
项目团队在赋能社区工作者的过程中更关注其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从人在情境出发,要注重人与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2],推动服务对象现实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这是一种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才能给予对方最贴切的支持,为社区工作者赋能也是用“人—场景”双主体的分析框架来理解的,需要导入社区治理的常见情景,这就离不开调查研究。为此,在策展时应采用“选典型、重实践”的策略,选取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调研,挖掘可复制、有价值的先进社区治理经验,成为赋能社区工作者的策展原料。
1.选典型
在策展赋能过程中应坚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强调了社区治理的本土化和实践性,即在选取目标社区的时候,注重选择最典型的社区,抓住其中最典型、最适合被转化和复制的经验,作为可供社区工作者学习借鉴的策展内容。例如,在研究熟人社区的治理经验时,因为黄埔区红山街广冶菠船社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一批彼此关系密切的“老熟人”,并充分发挥熟人社区的优势与特长,实现了以“熟人”服务“熟人”的治理模式,因此,选择该社区作为典型社区进行经验提炼,以便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实用的经验和启示,提升他们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2.重实践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服务的质量。社区工作者是一个“重实践”的工作身份,因此更需要加强理论方法与实践情景的联系,才能深入浅出地为基层社区赋能。在策展过程中可以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深入社区工作情景,并结合多种形式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在实践中全方位把握基层社区的治理脉络。例如,在广冶菠船社区调研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了照片、录像等多媒体形式记录社区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将社区治理方法的运作过程形象化、可视化。这样的实地调研不仅有助于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而且能够为社区治理方法展提供贴近实际的内容素材,从而提高赋能的实际效果。
通过这种实践导向的赋能方式,社区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服务居民的实效性。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培训和调研,有助于社区工作者成长为社区治理的专家,推动社区服务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二)协作共创,策展赋能有平台
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传统的赋能方式已显示出其局限性,如经验传递不充分、创新性缺失、跨领域合作未受重视等问题,这些问题难以满足当前社区治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采取了创新的赋能策略。该策略通过“社区共创整合工作经验、街道沙龙助力基层赋能、大型研讨实现多元碰撞”的路径,逐步扩大策展的范围和影响力,为有效赋能社区工作者创设多元平台。通过积极践行赋能策略,社区工作者能够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技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从而推动社区的良性运作,更好地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1.社区共创整合工作经验
为了将调研走访收集到的素材进行高度提炼,从口述经验转化为易于参观和传播的视觉呈现形式,项目团队与社区开展深入协作,以共创会的形式交流社区品牌建设情况,共同描绘社区经验的呈现图示。在黄埔区联和街道玉树社区的共创会中,通过圆桌对话、世界咖啡馆、名义小组等技术,玉树社区工作者们系统梳理了通过打造“六和”社区品牌解决三大治理痛点,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与社区共同携手,共同创作了玉树社区的经验展示板,将抽象的治理经验具象化,便于参观者理解和传播。
街道社区工作者参观方法展
2.街道沙龙助力基层赋能
完成经验方法的共创提炼后,到街道布置并开展社区治理方法展与主题沙龙是实现已有经验的转化运用、赋能社区工作者的关键步骤。项目团队会在目标社区的公共空间如广场、过道、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布置社区治理方法展展板,邀请街道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一同观展,以边观展边讲解的方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享与讨论。
在观展结束后,组织社区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展板所呈现的内容开展主题沙龙,探讨如何将方法展提供的其他社区成熟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对社区工作者的治理水平和履职能力进行赋能。项目团队不断总结过往成功经验进行多途径尝试,社区治理方法展和主题沙龙正在成为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推动了社区治理实践的创新发展。
优势力智库总监杨煌向社区工作者讲解方法展内容
3.大型研讨实现多元碰撞
为帮助社区工作者吸收借鉴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角度的社区治理真知灼见与方式方法,创设多学科交流的跨界合作平台,项目团队召开了“美好社区方法论”大型研讨会,邀请多地学术界、实务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资深社区工作者、媒体代表讲述各自对社区治理方法的思考,实现社会学、新闻传播、农业、艺术等不同学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碰撞与融合,为与会的社区工作者带来全方位的赋能,有效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项目团队还注重将研讨会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组织社区工作者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具体项目中,如社区环境改善、文化活动组织、居民服务提升等,使他们能够将研讨会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实现社区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通过这一系列的赋能活动,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构建和谐、活力、可持续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区工作者在社工的引导下展开讨论
(三)视觉呈现,策展赋能有载体
与传统的口耳相传和PPT展示相比,策展作为一种高度可视化、自由度高的赋能方式,更能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知识。在策展过程中,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展示载体和场地,这为社区治理方法的展示提供了理想的“舞台”。通过精心设计的展览,可以更直观地传达社区治理的创新方法和实践案例,从而更有效地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思维,达成预期效果。
1.找好载体
策展的本质是“展示”,将抽象的社区治理理念和经验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可视化展示是赋能社区工作者的关键。策展便于参观者理解先进的社区治理经验如何发挥其作用,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适用的部分迁移到各自的社区工作当中,实现对社区治理方法的“学习——迁移——再创造”,为社区工作者赋能。
在此理念下,项目团队以共创画布、小册子、经验展板的巡回展览等可视化形式为载体,将与社区共创的治理成果进行有效展示和传播。这些载体不仅增强了信息的可读性和记忆度,还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通过在社区广场、过道、党群服务中心等战略位置巡回布置展板,项目团队邀请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以实地观展和互动讲解的方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享与讨论。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社区工作者对治理方法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将这些方法迁移和应用到自身工作实践的灵感,实现了从学习到实践的知识转化,为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成长和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2.定好场地
对于策展来说,展览的选址也是影响呈现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观展的体验,加强沉浸感,社区的各个阵地、走访路线乃至居民活动场所都可以成为社区治理呈现的舞台,将整个社区打造成一个生动的展览空间,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看到方法展所提炼的社区经验是如何在实地运作的,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高度精炼的社区经验,并将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当中,实现展览本身为社区工作者赋能的目的,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履职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展览路线和互动环节,社区治理方法展逐渐成为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社区工作者分享讨论成果
(四)转化运用,策展赋能有成效
通过策展过程中的社区调研、经验共创、主题沙龙和集中研讨的交流碰撞,参展的社区工作者能收获“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将抽象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反馈创新,持续改进”,将抽象的治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的两种成效,个人履职能力和社区治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1.总结经验,指导实践
不管是合作布展的社区还是前来参观研讨的社区都能够在观展过程中有所收获,将方法展所总结的社区经验方法进行迁移和转化,应用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实践当中。
在展览结束后,广冶菠船社区根据共创的老甘妈“五熟工作法”,创新打造了“熟来熟往发声人”“左邻右舍半月谈”和“红人故事会”等多个社区品牌项目。这些项目成功地激发了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活跃分子,将赋能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提升了社区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2.反馈创新,持续改进
荔湾区冲口街两个兄弟社区在方法展的沙龙环节中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吸收展览所呈现的其他社区治理经验,在黄埔区夏港街青年社区的网格化“五个一”工作法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了“汇兄一家亲”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品牌,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一张网、一颗心、一份情”,以六大网格为脉络联动“机关单位、企业、园区、志愿者、楼长”等多元力量。
这样富有创新性的实践不仅实现了对已有治理经验的深入理解和再创造,而且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履职能力和社区治理水平,体现了社区治理的持续创新与改进。
项目组成员正在介绍方法展的内容
三、项目总结
通过共创、展示、交流、学习和转化应用各地社区先进的治理方法,优势力社工以社区治理方法展这一创新形式不仅直接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履职能力和工作信心,还通过他们的实践和经验分享,对已有的社区治理方法进行了更新和再创造。
本次项目实践也给项目团队带来了一个反思:从社区生态系统的角度,社会工作如何激发更多主体参与社区服务、提升服务效能的服务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线工作者们深入理解社区的多元需求和潜在资源,运用系统思维和跨学科知识,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社区参与和赋权策略。未来,社区治理方法展将走进更多社区,“拓宽渠道、找准载体、创造机会”持续赋能社区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DenniS Saleebey. 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7.
[2] 童敏.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人在情境中”的双主体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工作,2023,(34):8.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社区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