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讨论“社会影响力”时,到底在讨论什么? | 社工课

职场   2024-11-26 10:54   广东  


    推荐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

    来源 | 品说(ID:pinshuo123)



社会影响力,一般是指公益项目或公益组织服务给目标受益人带来的重大和持久的改变,以及其能持久改善或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效,乃至给大众、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带来良好的改变。


“社会影响力评估”也成为判断公益项目成效,以获得资助的重要手段。如果说衡量一家企业做得多大,一般是指其市值(市场价值)有多大?那么,评估一个公益项目或公益组织做得多大?也可以是指其社会影响力有多大。


因此,社会影响力是公益项目及公益组织的立足之本。社会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个人认为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一般具备这四个特征:议题大、成效高、传播广、联动多。




1.关注的社会议题足够大


什么才算是大的社会议题?个人认为至少要具备以下特征:普遍性、规模性与前瞻性。


(1)普遍性。项目关注的是普罗大众普遍需求。很多富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都在关注大众的普遍需求(吃穿住行等)。其关注的需求越大众,越底层,其社会影响力可能就越大。


(2)规模性。项目的目标对象有一定的规模性及样本量。便于项目调研、介入及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3)前瞻性。该项目所关注的议题是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方向。可能目前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对于未来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的重大社会议题,可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17大目标:


①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比如,格莱珉银行)


②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比如,免费午餐)


③让不同年龄段的所有的人过上健康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福祉(比如,乡村医生)


④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比如,希望工程、真爱梦想)


⑤实现性别平等,保障所有妇女和女孩的权利(比如,女童保护)


⑥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比如,保护母亲河)


⑦每个人都能获得价廉、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


⑧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促进人人有体面工作(比如,大爱清尘)


⑨建造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⑩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⑪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社区(比如,韧性社区)


⑫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比如,共益企业)


⑬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⑭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⑮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提高生物多样性(比如,蚂蚁森林)


⑯创建和平和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⑰加强执行手段,恢复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活力。


以上17个目标都可以成为公益项目社会影响力考量的方向。换言之,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其实不是项目发起人及其团队的个人魅力,而是这个议题本身就有影响力。发起人觉察并介入该议题,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因此,项目团队解决的问题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



2.取得高品质的重大成效


确定关注的社会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考量项目团队解决方案的成效了。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解决方案都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个社会议题,项目团队为问题的解决是否提出新的视角及解决方案。创新性具体体现在哪里?可以分为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手法创新或工具创新。


比如,“助人自助”的创新理念,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还要协助其学会自我帮助。“五社联动”的创新模式,如何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互相联动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通过“历奇辅导”的创新手法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区别于传统讲座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防疫工具包”的创新工具,为社区防疫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等。


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立足于确切需求,有品质保障且规模性的产出。比如,服务的人数、活动的次数、使用产品的数量等。而这些产出确实可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服务对象是获得新知识、技能提高、行为改正、身体状况改善、社会地位变化、态度或价值观改变,乃至社会环境的良好改变等……




3.通过公益传播扩大影响力


目前,有人将公益传播与社会影响力混为一谈,公益传播只是社会影响力其中一环,仅从媒体报道、自媒体传播量的统计来衡量一个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实在难以周全。公益传播一般涉及设计美学,修辞文学,传播符号学,人际互动学,新媒体技术等范畴。


公益传播的意义在于“影响不在现场的人”。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场参与者的数量有限,而通过传播,激发起公众对此议题的共鸣。从而找到公众参与的最大公约数。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公益不是要求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多做一点点。所以,可以通过公益传播的形式,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突破圈层,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议题,参与其中,并付出行动,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公益传播的过程,不仅是服务信息的传送,同时也是团队文化,机构使命与价值观的输出。个人认为“公益传播”路径大概经历三个环节,由小到大,由里及外,逐步扩展:


第一个环节,“团队领袖”向“团队成员”传播的过程。即团队成员要统一口径,促进自我认同,营造团队文化。比如“壹基金”的理念贯彻,发起人李连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团队成员”向“直接受众”传播的过程。即项目团队成员要向服务对象交互品质保障的服务,要让服务对象连口称赞,解决其痛点,满足其需求。比如,“慈济”工作人员的服务让人满意,令人称赞。


第三个环节,“直接受众”向“间接受众”传播的过程。如果项目服务做得好,它就会自然传播,口口相传。比如,王大妈参加了该项目举办的活动,感觉不错,她可能回去跟隔壁邻居李阿姨讲,这个项目很好,下次大家一起去参加。口碑就这样传开了。




4.联动更多社会力量解决问题


社会议题越重大,可能其涉及的维度就复杂,单靠个体、单一组织无法系统性地解决问题,需要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加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推进工作开展,取得更佳的成效,营造良好的生态。


(1)更多合作方的参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一个公益组织的项目做得好,通过共创的方式,达到双赢的局面,就会得到多方的支持,合作方陆续加入,社会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强,形成正向的互相影响效应,形成项目的“增长飞轮”



更好的服务成效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带来更多合作方参与带来“更好的服务成效”


(2)更多同行的协同。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在业界也会有口碑,受到同行的尊重。为了更有效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组织需要联合同行的力量,一起发起某个活动,项目或者某个倡导的议题等。一起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3)政府部门的支持。项目方可以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会议及活动,了解最新政策动向。并在互动中,汇报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倡导政策出台,促进资源良好分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4)更多公众的认可。最后,公益组织还需要向社会公众交代,做到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组织的开放区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反之则可能遭到质疑与反对。


项目团队把所关心的议题,行动以及成果,通过各种传播的渠道及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扩大项目影响力。更多人了解,就会有更多人相信;有更多人相信,就会有更多人关心;有更多人关心,就会有更多人参与……


》一图读懂本文要点



“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历时15年沉淀

系统梳理公益项目的设计、运营与组织管理实践经验

涵盖7大板块内容,附带数十个案例说明

配备200多幅作者原创手绘彩色插图及相关图表

思维模型实操工具,有个人行动过程的情感流露

《行动者:公益项目设计、运营与组织管理手册》

新书上线,抢先拿下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社会影响力的4个特征:议题大、成效高、传播广、联动多。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社工客
点击关注!和160万社会工作者一起成长。每天分享行业前沿资讯与实务干货。让助人者有力,让受助者温暖。点击“社工客精选”查看精选好书+好课+好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