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吴昭豪
单位 | 高州市南塘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趋向城镇集中,导致越来越多的村级小学成为“麻雀学校”,面临生源、师资、教学设施不足等多重困境,村级小学撤销六年级转向镇中心小学进行集中教育,导致农村儿童连续两年面临“五升六”“小升初”的环境适应考验,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恐慌或焦虑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成绩下降或厌学辍学的出现,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南塘镇社工站谷篢服务点所辖村社区离镇中心最远,并且在2023年底惟一的村镇公交车被撤销,交通变得更加不便,社工在一年多的恒常走访中发现因各种原因导致辍学的儿童有近10人,成为服务点儿童群体服务中的突出问题。
项目分析与目标
(一)项目需求分析
社工坚持问题导向,在政府、村委会和学校的支持下向村级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展开广泛的问卷调查。
根据8间村级小学共103名五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占比是75.7%,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缺乏亲子沟通、朋辈交往少、家庭监护能力不足、学习资源匮乏、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超过50%的儿童缺乏生活自理技能,仅36.8%的儿童了解自身优缺点,仅15.5%的儿童会科学管理情绪,84.4%的儿童希望有更多结交朋友的机会,92.5%的儿童在放学后有玩手机的习惯,偏向游戏、刷视频等娱乐,76.4%的儿童希望在进行新校园学习时能得到帮助。
因此经分析得出:
1.近半儿童需要生活技能的培训。
2.多数儿童需要学会自我探索,强化自我管理。
3.多数儿童需要增强社交能力和扩展社交平台。
4.多数儿童需要协助适应新校园学习生活。
(二)项目目标设立
1.总目标
为村级小学五年级的儿童搭建多方面支持网络,依托社工、村社区、校园、政府多方联动,共同协助儿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避免出现厌学、辍学、欺凌、焦虑等问题,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2.具体目标
(1)帮助儿童了解新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管理要求,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2)提升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
(3)培养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开展集体生活情境模拟和生活技能培训,强化儿童的外在能力。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项目实施过程
社工根据项目的时间跨度将实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五年级阶段与六年级阶段,前期以儿童自我探索、社交历奇、技能培训三个板块为主要内容,后期以陪伴成长,长效反馈为主线开展,建立“小组活动+家访跟进”的模式推进。
(一)项目筹备阶段安排
1.组建项目团队,细化项目分工。
2.进行前期儿童调查,细化服务对象需求,建立儿童个人档案。
3.按照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制定详细项目执行计划表。
4.链接相关资源:与政府、村委、学校等各方进行沟通交流,获得支持。
社工向儿童开展问卷调查
社工与村级小学校长商议活动细节
(二)“五年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活动主要在儿童的在校期间,以开展成长小组活动为主,其中的“自我探索过程“主要由两个环节的活动组成,分别是正确认识自我和科学管理情绪。社工以分享自身经历为契机,引导同学们思考自身的优缺点,每个个体都有特长的地方,同样也有短板的地方,可以表现在学习、运动、性格等不同的方面。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发掘、去正视,接纳或改变。就比如手机,可以用来娱乐同时也可以是学习的好帮手,从微小的改变去坚持自律,激发自己的潜能。
在情绪管理课中,社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情景互动,用不同的情绪状态去处理同一件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共同去讨论分享各自的感觉,引出科学情绪管理的意义。让儿童可以形象地剖析情绪的运用,学会用积极的情绪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掌握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社工与儿童分享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
“社交历奇”板块主要由“和谐人际关系”和“集体互动游戏”两个环节活动组成。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免不了与其他人建立关系,儿童们的交际圈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缺乏亲子沟通,家庭监管能力不足,如何去主动表达,获取情感支持?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变化,由“小班”教学变为“大班”教学,老师的关注降低,如何去应对,保障学业进步?朋辈关系:长年不变的小团队面临解散,如何去融入新的团体,找到同频的新伙伴?
在“集体互动游戏”中,社工在政府和镇教办的支持下,组织村级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前往户外场所开展集体活动,让儿童们可能运用前面学到的内容,去与这些未来的同学提前建立关系,熟悉彼此,并通过相互合作达成游戏目标,共同分享收获。
同学们齐心协力奔向终点
“技能培训”以“活动+家访”的模式推进,为了让儿童了解新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管理要求,社工与镇中心学校教导处沟通,入校拍摄并制作校内简介视频和咨询学校管理制度,与儿童们分享讲解,让他们提前了解情况。随后根据儿童实际需求,以洗衣服和整理床铺为主,组织了生活技能培训。并在暑假期间,社工对每一个儿童进行了家访跟进,进一步了解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发掘可能面临的困难,并将在小组活动中,发现的儿童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协作,为儿童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社工教授同学们如何又快又好整理床铺
(三)“六年级”阶段
这个阶段以“陪伴成长,长效反馈”为主线开展,社工在儿童入学近一个月后,组织儿童们再次重返“小集体”,共同分享这一个月来的感受、收获与挫折,反思总结再度起航。并设置社工校园信箱,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结合家访跟进,及时发现问题,联动学校与家长共同解决,建立“家-校-社”长效儿童守护机制,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杨同学(化名),12岁,社工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该儿童的情绪容易波动偏激,在穿插的互动小游戏中,会因比分落后,出现严重的自责表现,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她有自残、自杀的想法,社工进行了紧急介入,安抚她的情绪,教授她正确的情绪释放技巧,代替自残倾向,联动老师和家人共同介入,保障她的生命安全,引导她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并持续关注。
项目成效与反思
本服务项目共在6间村级小学开展6个儿童成长小组,包括理论教学活动18场、实践教学活动6场、集体成长活动1场、集体座谈会1场,建档85份儿童个人档案,重点家访跟进儿童8人,完成22次跟进记录。项目累计完成7次市级媒体报道宣传,扩大了南塘镇社会工作的影响力。
(一)目标达成
1.儿童对新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管理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儿童融入新环境。
2.儿童的自我探索能力得到开发,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3.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增强。
4.儿童通过实践演练,检验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成果,增强了自信心。
培育社工团队,形成“家-校-社"联动机制:为达成项目服务目标,社工们分共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不但畅通了服务进程,也积累了丰富的儿童服务活动经验,让团队在儿童群体服务中更加成熟。同时在社工与学校、家长的紧密配合下,初步形成了“实时关注、及时反馈、提前介入、精准服务”的保护模式,拓宽了沟通交流的渠道,全方位提升了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效率,为促进儿童成长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反思与展望
在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点在于6个小组活动都是独立开展的,虽然活动计划和目标一致,但不同的学校的管理风气有别、儿童群体特性有异。导致活动的效果出现波动,需要根据儿童实际情况,对活动细节进行调整,以便目标达成。
总体来说,我们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五年级的儿童适应成长的变化,项固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帮助,对存在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了介入,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在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项目服务计划,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为更多儿童提供针对性服务,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你有做过儿童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