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科术后康复的9种误区,请勿忽视康复治疗!

政务   2024-11-10 11:02   浙江  

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做完手术一动不动,过了一百天就会好吗?骨折康复真的那么简单吗?



骨科康复是康复医学在骨科临床实践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的原理,并经过骨科临床诊治及功能评定,运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中医结合治疗、假肢矫形及其他辅具等康复医学手段,改善、替代或代偿患者受损的机体功能,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骨科运动康复包括:被动训练、主被动训练、抗阻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耐力训练等康复治疗手段。

现今骨伤后完全制动已被快速康复理念换新,所以,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误区一:静养

“伤筋动骨一百天”深植于许多人的思维中,成为一个普遍的误区,让不少患者错过了最佳康复时间,导致一系列的卧床并发症。大部分骨折患者复位固定好后,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施行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系统康复训练。




误区二:按摩或热疗可以止痛化瘀

急性创伤后应立即制动、冰敷和抬高患肢。但是有些人在外伤后或手术固定后,认为用手使劲搓揉伤处、打药饼或热敷,可以使患肢瘀血散出,结果导致受伤处炎症因子渗出,异常肿胀,甚至并发神经血管损伤,严重的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事实上,一般临床以48小时,较大手术后72小时内,是不宜在创伤局部按摩和热疗的。因为急性炎症水肿期,创伤局部揉按和热疗不利组织修复,反而会加重病情。



误区三:对综合康复治疗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患者也认同康复是有必要的,但他们认为康复治疗就是“按摩、烤灯、电一电”。事实上,这只是康复的“冰山一角”。光是物理疗法就有声、光、电等多种治疗,就连冲击波都可以应用于骨科疾病的康复治疗。 



误区四:认为只要手术就能痊愈

虽然现代手术在人工智能精准引导下可以把手术做得很漂亮,富有成效,但没有实施后续的康复锻炼,错过康复黄金期,结果就会差强人意,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还增加了家庭成员的陪护负担。




误区五:误解术后反应是康复造成的

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或疾病本身原因,早期会出现疼痛、肿胀、感觉减弱或丧失、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下降或者肢体失用性萎缩等不良反应,介入康复之后,认为没有好转甚至加剧,其实并非和康复治疗有关。



误区六:以形补形 (喝骨头汤补钙)

“吃啥补啥”并不完全科学,骨头汤中的油脂过多,含钙量很少,并不适合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而且骨头汤比较油腻,容易阻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不利于营养补充。术后患者脾胃虚弱,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 



误区七:急于求成,不重视正确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

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特别是早期的运动训练,一定要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协助监督下,在不影响外伤及手术部位稳定性的原则下进行。有些患者急于求成,在没有专业指导下,过早或过量地对患肢进行运动,甚至使用暴力活动患肢,导致骨折不愈合、修复肌腱和神经二次断裂或钢板断裂,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误区八:出院后就没事了?

有些患者认为手术治疗出院后,静养一百天就痊愈了,并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实际上,术后4—6周后需要每周复诊,医生可以紧跟治疗进度,建议患者进一步康复,促进功能恢复,及时复诊能避免错过康复治疗黄金期,尽早康复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患肢功能。



误区九:过分关注患肢造成精神高度紧张

每个患者不可避免地会过分关注患肢,这对术后疼痛的缓解及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有的患者把患肢当作生活的中心,稍有疼痛,就担心再次骨折、肌腱断裂,整天疑神疑鬼,甚至会出现错觉,乃至精神症状,影响生活、精神健康和患肢的恢复。



骨科术后康复干预越早越好,康复包括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关节松动、神经松动等。骨科术后康复分早期、中期、末期,早期和中期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训练。

 康复治疗既延续了临床治疗的作用,又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以恢复骨组织运动功能,预防关节僵硬粘连及长期卧床或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欢迎您的来稿,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供稿:乐清市卫生健康局、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王珏

编辑:省卫生健康综合保障中心 王倩

排版:胡钰清


往期回顾

▲香榧营养价值满满,但要记得适可而止

▲反复头晕找不到原因?别以为是小问题,不容忽视!

▲爬山归来如何只“爽”不“酸”

记得“点赞+在看”哦~

健康浙江
发布动态、解读政策、通报信息、科普健康,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预约挂号问题咨询请拨打:9606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