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别篇】魏文帝的七副面孔

2024-08-10 07:07   天津  

曹丕,字子桓,他爹叫曹操,他妈是曹操正室卞夫人。曹丕虽然才能不如曹老板雄才大略,但在历史上却是个考点级别的重要人物,因为是他最终在名义上终结了长达405年的煌煌大汉王朝,成为是曹魏的开国皇帝,是为【魏文帝】


在《三国志》中记载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意思是文帝曹丕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


当然了这里都是与对皇帝的官方溢美之词,关键的是后面的话——如果再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道义,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这就有意思了,陈寿在这里这番假设的话,可不可以理解为曹丕所欠缺的东西呢?


在历史上曹丕的人设有很多:文艺青年北地剑圣阴狠政客甜食狂魔抛妻厌子等。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解读曹丕,这个在十分复杂的皇帝背后的“七副面孔”。





剑圣曹丕



在三国时期的专著《典论》中记载:有一次,曹丕和平虏将军刘勋(曹操老战友)、奋威将军邓展吃饭。席间曹丕听邓展不但擅长领兵作战,在武术方面也颇有研究,特别是擅长各种兵器后,顿时来了精神,于是让邓展谈一下对剑术的理解。可当邓展讲完后,曹丕却摇摇头表示“我也对剑法颇有研究,我认为老邓你的见解是错误滴。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面对曹丕的质疑,作为武夫的邓展可不会给这个后生面子,于是立即站起来说“也别说咱们俩谁理解的对,下来比比不就得了!”曹丕欣然允诺,但是毕竟曹丕的身份特殊,旁人为了避免危险就递过去两支甘蔗,让他俩以甘蔗为剑来较量。



宴席中,两人还真就挥舞着甘蔗打了起来,结果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几个回合下来,久经沙场的邓展竟然被公子哥曹丕连续三次都击中手臂,一下引得在场众人大笑。邓展遂恼羞成怒,要求再来一次。曹丕却笑着说:“我的剑快而集中,很难击中你的面部,因此只是打中了你的手臂。”邓展气呼呼的说:“别废话,再来一次!”说着俩人又斗了起来。


原来曹丕刚才话都是故意说的,他料定这次邓展一定会突然间向中路猛攻,就装假不经意地向邓展进击,邓展果然不顾一切的冲杀过来,曹丕却迅速退步闪过。出手如风,从上方截击,一下打中邓展的额角,这一下使得在场众人都禁不住惊叫起来。这要是真的宝剑,那么此刻邓展必然当场毙命了。


从这次比武可以看出,曹丕这人不但深藏不露,就连身边朋友都不知道他的身手。此外他还颇有心机,深谙激怒别人让其露出破绽后一击破敌之法。


当然了,作为一名政治家有如此心机并不奇怪,但很可惜曹丕在武艺上的稳准狠,并没有太用在在政治上,反观他在治国上却始终优柔寡断,最终失去了提前60多年一统三国的大好良机!


优柔寡断的政治家 曹丕



公元220年,曹丕通过一些列手段,最终实现篡夺大汉江山,成为曹魏的首位皇帝。不过即便如此,全天下也都知道他这个皇帝宝座,完全是他爹曹操一生南征北战打出来送给他的,因此曹丕始终感觉自己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中。


为了改变世人的眼光,曹丕决定做出超过他爹的伟大工业——一统天下。而历史也的确很快就给了他一次十分接近这个目标的机会。



仅在曹丕登基一年后,公元221年,吴国的“战神”孙权因背刺盟友擒杀关羽而彻底惹怒了刘备。同年刘备决定起倾国之兵伐吴,这下让孙十万彻底傻了眼,于是他不顾廉耻的给曹丕写信,表示愿意把被关羽俘虏的曹魏大将于禁送还,并对曹魏俯首称臣,以换得曹丕派兵来抵抗刘备。


这边曹丕一看正想得天下,你吴老二就来投降了,大喜之下就给孙权封了一个大将军、吴王,加九锡的超高规格待遇,并承诺“只要你把儿子送来当人质,我就发兵帮你打刘备”。


不过面对孙权称臣,曹魏老臣刘晔(大预言家老刘的故事看这里:读不够的三国| 悲催的大预言家)明确表示:刘备兴兵伐吴,这是上天赐给大魏的绝好良机。魏国可以趁机攻打孙权,东吴受魏、蜀两国全力进攻,必定短时间内就灭亡了。吴国被灭后,蜀国孤立无援,以魏国对西蜀综合国力上的绝对优势,消灭蜀国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曹丕却不知脑袋哪根筋不对,竟然否定了刘晔,并认为:从礼法道义上来说,孙权已经向大魏称臣了,是大魏的臣子,如果我们乘机偷袭他,怕是会伤了后来者的心。最终,曹丕接受了孙权的投诚,并封孙权为吴王。在孙权与刘备殊死决战的时候,曹丕不出一兵一卒,完全在吃瓜看戏。



紧接着,事情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机,由于刘备大军连营七百余里,犯下兵家大忌,导致被陆逊一把大火烧的惨败,最终退军白帝城。一肚子小心眼的孙权因解除了蜀汉的威胁,就又在遣长子孙登入魏为人质一事上拖延再三,从而惹得曹丕大怒。


同年十月,曹丕下《伐吴诏》坚决南征孙权。养精蓄锐已久的曹魏大军一路大捷,先后击败东吴名将孙盛 、吕范、诸葛瑾等人,几乎马上就要拿下战略要地江陵城。可就在关键时刻, 军中却突然爆发疫疾,士卒大量病死。无奈之下曹丕只得选择退兵。但是一向以小心眼著称的曹丕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到了公元225年十月,曹丕行幸江南,并针对性的在扬州举行盛大的长江阅兵式,一时间十万曹魏大军旌旗百里,吓得东吴的孙权瑟瑟发抖。



然而上天再一次开了个玩笑,偏偏那一年冬天来的特别早还特别冷,长江竟然冻上了,这导致曹丕准备好的大船根本开不出去。再看对面东吴也做好了放手准备,曹丕无奈之下对着浩瀚的江水感叹说:“吴据洪流,且多粮谷,魏虽武骑千队,无所用之。且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退不和民。”然后率军北归。这也标志着曹丕和他爹曹操一样,也错失了一次提前一同三国的良机


那么为啥曹丕放着大好机遇不顾呢?他可不傻,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财政枯竭粮食短缺,这让曹丕无法安心进行大战,但却也同时刺激了他的文学天赋



被掩盖的文学家 曹丕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说以曹老板的家境怎么可能穷,于是曹丕一来仗着天资聪颖,二来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支持,再加上一个全能老爹的培养,他和弟弟自小就有了深厚的文学素养。


少年曹丕就通读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之言,再后来随着曹老板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更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在诗歌方面,三曹可以说是包揽那个时代的前三名。虽然曹丕在如今不如曹操和曹植有名,但文学造诣其实一点也不差,特别是曹丕开创了七言诗的先河,他的《燕歌行》,以汉乐府为体裁同时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在散文方面,曹丕将心绪与情愁,叙写于字里行间。同时能突破体制的束缚,泄情怀于笔端,散文中融入了作家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感悟,处处流露出语切情真、徘徊动情之语,常常能触动人心。故被裴松之誉为“美辞”


在汉朝代表的“赋”方面,曹丕依旧别出心裁,一改汉大赋之鸿篇巨幅,成为短小精悍的行情小赋。其赋作内容以真情的笔触,触摸到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并将个体的喜怒哀乐带入行情小赋之中,别有一番韵味。


曹丕不但自己文学水平深厚,还十分重视国家层面的文化事也。比如在公元220年,曹丕下令恢复在战乱中荒废的太学;公元222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打破年龄界线,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比如今的35岁现象高多了),这些举措下,在短期内使曹魏境内文化逐渐复兴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和老曹慷慨激烈的文风以及曹植占天下之才八斗的潇洒不同,曹丕的诗歌委婉细致,回环往复,尤其在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上十分出色。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曹丕之所以在男女感情方面创作颇多,究其原因是由于他本人在生活中的表现,用高情商的话就是“文人多情”,低情商就是“大猪蹄子”



大猪蹄子 曹丕



曹丕的原配妻子任氏,是曹老板特意为他选中的大家闺秀,然而这位任姑娘的情绪貌似不太稳定,史书记载【狷急不婉顺,多与丕不和。】这样的婚姻自然无法长久,于是没几年再也忍不了的曹公子就把任氏给休了。


至于曹丕的第二位正妻,可以说是大大滴有名。甄氏,名甄宓,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可以说是一个迷倒曹家三位大佬的女人。


甄宓在幼年时,当地著名相士刘良在给她相面后就直呼“此女贵不可言。”长大后甄宓不但聪颖善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更是越长越美又颇为贤德,因此盛名闻名河北。甚至连当时的北方霸主袁绍也听闻过甄宓的大名,因此为其次子袁熙求娶了甄宓。



公元204年,袁绍大本营邺城被曹操攻破,曹操进城之后,由于早就对甄氏的姿色有所耳闻,就赶忙令人去招其前来,谁知道手下却面露难色,曹操一番询问之后才得知,原来甄氏早就被儿子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无奈之下叹了一口气道:“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啊!”


【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新语》】


原来在破城时,曹丕第一时间就率军进入袁府,在正堂中正巧遇到了倾国倾城的甄宓,那一瞬间曹丕简直心都融化了,然后毫不在乎甄宓的人妻身份就把她纳为自己的妾室(果然有魏武之风)。


有了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美人的相伴,曹丕自然对甄宓极为宠爱,两人的孩子曹叡(后来的魏明帝)和女儿东乡公主接连出生,甄宓成功晋升为正室夫人。然而现实可不是童话里公主和王子的故事,两人的婚姻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裂痕。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随着岁月的增长,甄宓也不能避免年长色衰,地位不断上升的曹丕身边可从来不缺年轻漂亮的女人。看着郭氏、李氏、阴氏等人的得宠,甄宓不免有些怨言。这些话很快被人传到曹丕的耳中,特别是在迫切想要上位的郭氏不断的谗言下,曹丕对甄宓日渐冷落。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为魏王,然而不顾正妻甄宓而把郭女王(就是这么霸气的名字)封为魏王夫人,这代表着曹丕和甄宓本就日渐疏远的感情正式破裂。直到公元221年6月,曹丕竟然直接下旨,将甄氏赐死。不但如此,据传甄宓下葬时被令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可以说是十分恶毒了。


然而虽然郭女王成功上位,可她却始终没有为曹丕生出儿子,于是曹丕诏令将长子曹叡归于其抚养。可他也不想想,目睹着亲妈被一步步害死之后,曹叡怎么可能忘掉这股仇恨?


不过毕竟是生活在帝王家,曹叡在认郭女王为母后,把自己的内心隐藏的十分小心,并通过郭女王的影响力,加大了自己太子的地位,最终在曹丕死后顺利登基,成为魏明帝



当大权得握后,曹丕开始为亲妈报仇了。235年春,郭女王在许昌去世,曹叡同样下令使其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当初甄氏死状。然后迅速追尊亲母其甄宓为“文昭皇后”


当然了除了以上这些女人之外,曹丕的后宫团还有不少“老面孔”,因此也极大影响了他的口碑。


比如在一次曹丕生病后,他的亲妈卞太后前来探望,哪想到一进屋,卞老夫人就发现儿子这家里怎么这么多熟人?盘问后才得知,这些女人都是原来曹操养在铜雀台的美人。卞太问曹丕:“你何时将这些女人都带到宫中来了?”


曹丕面对亲妈不敢撒谎,只能如实相告:当年父王病逝后吩咐人要善待他的这些美人,我当然要听父王的话了,就把她们都纳入后宫了……卞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指着曹丕怒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猪狗和老鼠都不吃你吃剩下的,你太该死了!能让亲妈说出这么恶毒的话,可见曹丕的这一手实在是有些难看了。



然而曹丕身上的污点可不止好色无度这一条,迫害手足的“光辉事迹”才是让他被后人所非议的重要原因。


虐弟狂魔 曹丕



如前文所言,曹家几位领导人都很风流,特别是初代目曹操,更是至今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段子王。不过虽然处处留情,可在曹操有记录的二十五个儿子之中,被他本人认可有资格继承他的只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可惜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和典韦、曹安民等人一样,为了掩护曹操撤退而战死了。环夫人所生曹冲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不但贡献了“曹冲称象”的典故,更是天性仁厚爱人,可惜在十三岁时患病夭折。以至于在曹冲死后,曹操伤心的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


曹冲死后,有实质意义竞争储嗣候选人的只有曹丕和他的亲弟弟曹植二人了。而才高八斗的曹植一向深受曹操喜爱,这就让小心眼的曹丕对其嫉恨不断加深。于是在曹魏集团内,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拥护曹丕的有贾诩、崔琰、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拥护曹植的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他们各自结为党羽,互相争斗。



然而作为曹植的拥趸,出身顶级名门“弘农杨氏”的杨修却捅了娄子。身为曹操行军主簿的杨修,平时就仗着智商超人而恃才傲物,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而在定军山战役中,杨修更是因为自作聪明的误传军令(鸡肋事件)而惹怒曹操,最终被下令处斩。由此也引发了曹操对曹植小团体的厌恶,同时曹丕在贾诩、司马懿等顶级老阴B的帮助下,逐渐在夺嫡争夺战中占有优势,最终被立为魏王世子


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紧接着他就对自己曾经的威胁曹植越看越不顺眼。特别是曹植这个文艺青年,还对自己的嫂子也就是曹丕的妻子甄氏十分爱慕,甚至为甄氏写了一首词《洛神赋》。一时间洛阳城里传的沸沸扬扬甄氏和曹植的关系,这让小心眼的曹丕新仇旧恨全都计上心头,于是开展了对曹植的报复打击。



首先曹丕对曹植身边的心腹下手。丁仪、丁廙两兄弟作为曹植的死党,和曹植一样恃才傲物,放荡不羁。于是曹丕先是转丁仪为右刺奸掾,打算让丁仪自裁。丁仪吓得跑到中领军夏侯尚面前叩头求哀,可夏侯尚深知“方丈小心眼”,表示却无力相救。紧接着,曹丕就下令将丁仪、丁廙兄弟二人及两家男口全部处死。


接着就是是著名的七步成诗典故,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之后,在亲妈卞太后的干预下,曹丕不敢加害曹植性命,而是下令把曹植数次徙封,让他远离繁华的首都洛阳,到偏远地方去生活。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232年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其死后也未被回到洛阳,而是被埋葬于于东阿鱼山。



此外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丕的另一位亲兄弟,骁勇善战的任城王曹彰,也是死于曹丕的迫害。


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可却颇喜棋道,曹丕便投其所好,在一次两人对弈正酣时,曹丕向在旁侍候的丫鬟吩咐道:“还不快将枣儿端来。”于是,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吃着乌枣,表面看情义融融,可曹丕早已在一些枣子中下了毒药,并暗自做了记号,自己专拣未带毒的吃。曹彰被蒙在鼓里,不多一会儿,曹彰只觉头重脚轻,眼睛发直,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便一头栽倒在地暴毙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曹丕已经成功掌握权力,为何还要迫害自己的亲兄弟呢?根据后人研究发现,一方面是来自政治家的无情,另一方面则是曹丕身患一种疾病,准确的来说是“暴躁症”


狂躁症患者 曹丕



躁狂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特点是伴有妄想或夸大观念、冲动行为等表现。躁狂期间呈现为兴奋状态,平时看上去正常人,一旦发作就不是人。由此来看曹丕的表现。


对待妻子甄氏,平日恩爱相知,可当感情疏远后动不动就心生恶意,甚至下令在甄氏死后让她令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对待弟弟曹植,施展种种打压手段恨不得置于死地,可当母亲出面劝解后就放弃了杀心;甚至对待亲儿子曹叡,曹丕的表现也很难称得上是正常的。



曹叡,作为曹丕和甄氏的爱情结晶,一开始是颇受宠爱的。据《魏末传》记载,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文帝射杀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文帝于是放下弓箭,深感惊奇,而确定了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


可是随着甄氏的突然被赐死,曹叡因为表达了不满之情,曹丕一怒之下将曹叡从平原王变成了平原侯,接着想要改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太子。多亏了手下大臣卫瑧等人纷纷上奏,表示曹叡品行正直并无失德之处,才让他保住了太子之位。


而对待其他人,曹丕就没这么有耐心了。据《魏书·郭后传》记载,【后宫诸贵人时有过失,常弥覆之,有谴让,輙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为之顿首请罪,是以六宫无怨。】表面是想展示郭后的贤良淑德,但是潜台词也很明显,曹丕在后宫时常大怒,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时常。


《魏书》记载:【奏通,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既而悔之,追原不及。】意思是曹丕将要东征孙权,霍性上疏劝谏,曹丕一时生气,处死了霍性。可是又马上感到后悔,但早已来不及了。(霍性表示别来这套!)


【是岁,长水校尉戴陵谏不宜数行弋猎,帝大怒;陵减死罪一等。】意思是曹丕想要出去打猎,戴陵劝他悠着点,曹丕听完又大怒差点杀了戴陵。



那么曹丕的以上种种行为,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呢?为何原本挺正常的文艺小青年,后来竟变成暴躁老哥了呢?答案很令人意想不到:曹丕有严重的糖尿病!


甜食爱好者 曹丕



作为政治家,特别是乱世中的政治家,曹丕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人在压力大时,吃甜食可以让心情变好,曹丕因此对甜食那叫一个喜爱。从他的零食单里我们可见一斑。


【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与朝歌令吴质书》哪怕是在旅途中,曹丕也离不开冰镇西瓜。


【魏文帝诏群臣曰: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蒲陶、石蜜乎?】【魏文帝《与孙权书》曰:今因赵咨奉石蜜五饼。】——《太平御览》。意思是曹丕嗜甜,尤其喜欢西域进口的冰糖,光是给孙权送礼就送了五大包,他自己的存货可想而知。


再结合前文所述,哪怕曹丕在酒宴上跟人比武,也是拿随身携带的甘蔗作为武器,那么可以判断他已经到了随时离不开甜食的地步了。



然而嗜甜如命必然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比如在《魏文帝记》记载:【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蒲萄说。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䣺,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檗,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注意里面明确说明,曹丕哪怕半夜里醒来也要喝上一杯冰镇葡萄汁,同时还表示只有这种饮品能让他“解渴”。到后来哪怕是开着半截会时,他也会突然感到渴的不行,必须赶快用葡萄汁来解渴。


综上所述,曹丕的症状已经非常明显了:爱口渴、易疲劳、易怒、情绪暴躁、息怒无常……再结合曹丕仅仅41岁就病故,我们可以推测曹丕极大概率是死于严重的糖尿病发症。





多运动少吃甜,

生活健康乐无边。

列位,

引以为戒啊~





END


往期推荐:





读不够的三国 | 科技是第一战斗力


猛人传 | 从天津走出的三国豪杰


三国时期的【真·六边形战士】


读不够的三国 | 历史的见证者


读不够的三国(三) | 谁是三国第一忠义




微信号:GDMWJGSr
哔哩哔哩:给大魔王看故事



给大魔王讲故事
写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