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同治三年)6月16日,随着一声剧烈的轰鸣,号称固若金汤的金陵城墙某处轰然坍塌,紧接着数万杀红了眼睛的湘军将士,扑向了他们渴望已久的南京城。从此也代表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
半个月后,当两江总督曾国藩以得胜者的姿态进入曾经的“天京”城时,首先去看曾经多次将自己打败而如今成跪着的阶下囚的男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在李秀成早已写好的自白书中,详细描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详实经历。其中包括对天国将帅们的品评,多位赞颂之词,唯独对被称为“首义六王”中的燕王秦日纲,李秀成则评价很低,说他“并没有什么才情”……其实这已经是李秀成压抑着内心的极大不满后写下的点评,如果以实际情况来说,估计李秀成恨不得把秦日纲大卸八块了。
那么为什么李秀成对起义老革命秦日纲如此不满呢?这位声名显赫的燕王,又怎么成为天国走向覆灭的“阎王”的呢?
秦日纲,广西贵县人,和清政府统治下的绝大部分百姓一样,一出生就活在贫困线上,靠着挖矿的底层工作吃饭都是问题更别提成家了。一直到30多岁还没结婚,无奈之下值得整日和兄弟们一起“打熬筋骨”。不过他也因此不但练出了一身显得十分高大威猛的块头,同时身边还围拢了一群肌肉猛男矿工兄弟。不过秦日纲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这一帮肌肉兄贵的背后,正有一双眼睛在一直盯着。
一个名叫冯云山的私塾先生,惊奇的发现在秦日纲的身上拥有者“干大事”的诸多必要条件:
1没文化大老粗(容易忽悠);
2为人仗义讲义气(有煽动力);
3没家没业(无软肋);
4在矿工中人缘好(能发展下线)。
冯老师一看就知道,这属于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拿下。于是在冯云山的一同忽悠下,一根筋的秦日纲成功被说服,答应带着弟兄们一起加入冯云山的“大事业”:推翻清政府,建立太平天国!
首先冯云山带秦日纲去见了他们这个“大事业”的领头人:洪秀全。能召唤耶稣附身的洪大师自然对秦日纲十分满意,并毫不吝啬的将他视为核心骨干。毕竟当时洪秀全起义初期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有杨秀清、萧朝贵带来了一千烧炭工,外加石达开带领的几百族人,剩下的就是秦日纲带来的一千多矿工兄弟了。可以说老秦是带资入股的原始大股东了。
特别是在金田起义后,秦日纲的这支矿工队伍,以其体力好、有纪律、不怕苦,外加具备挖地道放炸药的特殊本领,立下了不少功劳。可以说没有秦日纲这群人,太平天国在早期就会被清廷消灭于无形中了。因此在取得第一个像样的城市 永安(现在的广西蒙山县) 之后,秦日纲立刻被封为“天官正丞相”。
但是俗话说“真金还要火炼”,一场前所未见的考验马上到来了。清政府派来了广东副都统雾蓝泰带领的一万多正规军,更可怕的是这一万多人装备了大量的火炮(乌兰泰是火器营出身十分注重热兵器训练)。企图一战彻底消灭掉成长期的太平天国。
反观当时太平天国控制的地盘很小,只有永安一个小城周边几十个村。因此洪秀全等人决定采取“守险不守陴”的灵活战术,将主力集中在城外几个战略要地,即城南的水窦,城北的龙眼潭,和靠近城垣的莫家村等。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水窦,负责直面防御乌兰泰的主攻。而负责打这场仗的,正是秦日纲的矿工部队。
于是一场王牌对王牌的战斗开始了。虽然清军火器凶猛,可老秦的矿工队伍也不是泛泛之辈,靠着修筑工事竟然顶住了清军6个月的猛攻!以血肉之躯,牢牢捍卫了永安的南大门。
但可惜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清军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而太平军则后继乏力。因此到了1852年4月,弹尽粮绝的太平军决定拼死突围,冒着倾盆大雨向昭平进发。毫无悬念,这次决死突围中负责殿后的依旧是秦日纲。
提前料到太平军突围路线的清军,早已占领龙寮岭制高点进行埋伏。于是带着家属老弱撤退的太平军,在这里收到了惨烈的损失,几千人殒命战场。这也成为成为太平天国起义后的历第一次惨败。
在逃出后的战后复盘中,太平天国高层多数认为,秦日纲在这一仗中将不多的兵力两线布置,又没有防住向荣对制高点的偷袭,导致几千人马挤在狭窄泥泞的峡谷中被动挨打,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之也是从这时期,在天国上层中,逐渐有了秦日纲“并无什么才情”的说法。
不过,在当时的洪秀全头脑还是清醒的,知道秦日纲劳苦功高,因此在进入南京后,依旧将他提拔为“燕王”(成为太天国早期的六王之一)。可即便被封了王,一根筋的秦日纲心理也是始终愤愤不平,急切地想立下更大功劳来弥补耻辱,多次向领导提出作战请求,洪秀全痛快的表态:战斗吧老表!
1853年12月,占领江南重镇南京的天平天国将其改名为“天京”后定都于此。为了保卫天国都城的安全,洪秀全下令正在率领大军西征的石达开入京,全面主持城防事宜,而秦日纲则接替石达开前往安庆,主持西征工作。
洪天王的这一番“诡异”的人事调动,可是让天国的军事形势彻底反转。原来在石达开的指导下,太平军西征打出了一个全盛之势,先是攻克庐州,逼死湘军大将江忠源,然后又攻入湖北、湖南眼看形势一片大好。直到秦日纲的到来。
自从秦日纲替代石达开成为西征军总指挥后,太平军连战连败,湖南大败、武汉失守,反被清军一路追着打……老秦一怒之下决定不跑了,他下令集中所有西征军精锐部队,要在田家镇依托天险打一场阻击战,来扭转战局!然而哪怕是在老秦亲临一线的指挥下,太平军已经难以摆脱惨白的命运,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而逃。
在天京接连得到前线战报的洪天王一看傻眼了,赶紧又把石达开火线派回西方战场,让他去把秦日纲给替回来。可惜哪怕是战神石达开回来,也无法扭转太平军的颓势了,因为此时他们面对的敌人,已经进化成了拥有长江水师的湘军以及越挫越勇的曾国藩。不知道一直躲在天京内的洪天王,是否会为自己临阵换将的“微操”而感到悔恨呢?
洪秀全后不后悔先不谈,反正一根筋老秦是没工夫反思自己的,因为在被召回天京不久,他竟然升官了!1854年5月,秦日纲被封为燕王,然后天国高层就下令其统兵增援陷入苦战的天国北伐军,妄图实现“燕王扫北”2.0。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燕王秦日纲率领北伐大军威风凛凛的刚走半路,就又跳转方向回到了天京,他给出的理由是【北路官军甚多,兵单难往。】
原来,刚占领南京的洪秀全等决策高层,个个都自信心爆棚,认为清廷军队不堪一击,于是想当然的只派出了副丞相林凤祥(比老秦低半级)和李开芳率领的2万人就就开启北伐。
虽然一开始士气高昂的北伐军连战连捷一路打过了黄河,仿佛间攻进北京并不遥远。然而战线拉得太长所带来的补给问题愈发严重,外加清军的增援部队逐渐赶来,北伐军的局面顿时严峻起来。关键时刻清军的杀手锏:僧格林沁率领的2000精锐骑兵和雇佣的洋人火枪队的加入,则彻底宣告北伐军的结局。
最终林凤祥的残兵只能困守独流镇的,祈求大本营的救援部队能赶来。然而此时天国正因西征陷入苦战而兵力不足,根本无力北上支援,最终苦战两个多余月的北伐军在损失惨重又全无补给之下被全歼。
当燕王秦日纲终于带着队伍北上时,得到了林凤祥被送到北京凌迟处死,李开芳投降后依旧被杀的消息。这才觉得半路折返回天京,轰轰烈烈的北伐也宣告失败。
不过老秦表示没关系,西面和北面不行,咱还有东面!
1856年,太平军集中兵力发动东征,对围困天京的满清江北、江南大营发起进攻,而东征统帅依旧是秦日纲。不过这一次,老秦的东征竟然胜了,而且还是大胜!一战彻底摧毁了满清江北、江南大营。那么胜利原因是什么呢?
1其实一开始面对困局老秦本打算退回修整的,但是他的上级东王杨秀清严词拒绝并命令他必须坚持战斗,在军令如山下才取得成功。
2虽然秦日纲是名义指挥,可实际负责作战的是太平天国后起之秀陈玉成、李秀成。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秦日纲在定都天京后的战绩如此“拉胯”,却始终没受到处罚,反而一直被委以重任呢?
首先,秦日纲作为太平天国的创业元老,又是带资入股,在身份上相当于天国的一面旗帜,哪怕打了败仗也是不能轻易贬低的,毕竟他早已和天国形象融为一体,打压秦日纲就相当于打压天国形象,因此不能按常理来处罚。
有的读者会质疑,什么团队也是要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规则来啊,不然还怎么发展?的确这道理不假,但是太平天国可不是按道理行事的组织。
要知道太平天国的前身是洪秀全几个人组织的拜上帝会,是一种宗教组织。虽然以秦日纲的头脑自然研究不到这种洗脑技巧,但是没关系,毕竟有宗教身份的人为了拉拢奏日纲,可以按教义个给老秦日赋予宗教特别身份。比如在秦日纲刚入伙时,元老萧朝贵就突然“天兄下凡”附体,然后表示秦日纲是“天兄指定的人”!好家伙,有了“天兄”背书,谁还敢有意见?
所以,即便秦日纲打了败仗,那他也是“天兄选定的人”是不能以一般的赏功罚过来对待的,“刑不上大夫”更不能上“天兄弟”了!
其次,秦日纲虽然是粗人一个,却一直得到了天王洪秀全和天兄杨秀清两个实权大佬的钟爱。
举个例子,在洪秀全刚一进入南京时,就想把远在广东老家的亲人接来南京享福,而派去迎接护送领导亲人的,正是秦日纲。而这种任务,领导是绝不会交给一个外人来做的。特别是在洪秀全得力马仔冯云山死后,为了对抗竞争对手杨秀清,实力不俗的秦日纲更成了天王最大的心腹,无人可替。
有意思的是,和洪秀全一直明争暗斗的东王杨秀清,同样也一直在拉拢秦日纲。别看杨秀清手下有韦昌辉和石达开等猛人,但由于这俩人实在太猛了自然也成了杨秀清的潜在竟争者,因此他在进入天京后,就把这俩猛人远远派出去打仗。而与之相比头脑一根筋又有实力还地位出众的秦日纲,实在是最佳拉拢对象。于是杨秀清对秦日纲哪怕打了败仗,也倍加呵护还不断封官加爵。
然而自以为聪明的杨秀清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最后的悲惨结局,正是和这个一根筋的秦日纲有这重大的干系。
一天,东王杨秀清的一位叔叔辈的亲属外出办事,当这老杨叔路过燕王府门前时,碰巧遇见一个秦日纲的马夫正坐在门前休息。这位马夫不知道是真没看见,还是新来的不懂规矩,竟然没有第一时间起身给这位老杨叔行礼。这还了得,一向作威作福的老杨叔一气之下就给这个没燕梅的马夫打了二百鞭子,打完还不解气,又将马夫某甲扭送衙门,准备再让当值官员给马夫再来几大班子“长长记性”!
而这位当值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翼王石达开的老丈人黄玉崑,黄玉崑人老心善,觉得既然已经打了马夫二百鞭子就算了,大事化小就得了。这可让老杨叔又发了怒,你个芝麻官还敢不听我东王叔叔的号令?!一气之下就把黄玉崑袒护马夫的“事实”添油加醋的告诉了自己好侄子杨秀清一听。杨秀清一听也怒了,然后就下令拘捕黄玉崑。
这下可热闹了,一个是东王叔叔,一个是翼王老丈人,眼看这两家权贵要动手。没想到,首先出手的竟然是一根筋的秦日纲,老秦听完家里马夫哭诉,也怒了“好你个杨秀清,我的马夫只犯了一个错,却要挨两顿打,这还有王法吗?这事你要不给我道歉老子不干了!”
杨秀清是啥人?那可是正权势熏天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服软,“你想辞职?没门儿。你敢辞职我就干你!”然后就让得力马仔韦昌辉把秦日纲抓来打了一百棍子!然后又抓来黄玉崑打了三百棍子!至于那可怜的马夫,只因为“不尊敬东王叔叔”,竟然被五马分尸。(用刘宝瑞老先生那句话说:一群混蛋。)
如此奇耻大辱,秦日纲这一根筋能忍?自然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切都被天王洪秀全看在眼里,作为玩弄权力的天才,洪秀全可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
洪秀全先是恩威并施,拉拢到了杨秀清一直防备的头号马仔“北王”韦昌辉,然后韦昌辉又找到了秦日纲,跟他说“我有天王信件,天王命咱去杀掉东王。”一根筋的老秦听完瞬间答应“俺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于是这两人秘密带领3000精兵一路潜行,包围东王府。
1856年9月2日深夜,东王府上演惨剧,杨秀清被当场诛杀,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又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南京城内约2万余人被屠。
十天后,得到内乱消息的翼王石达开火速赶回到天京,当众斥责王韦昌辉和秦日纲滥杀之责。此时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哪听得进去这个,竟下令格杀石达开。机警的石达开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然而还在城里的一家老小全被韦昌辉尽数屠戮。
得知家人被杀的石达开怒发冲冠,立即率领本部兵马起兵“清君侧”,石达开给洪秀全写信,表示若不交出韦昌辉的项上人头,就休怪我拿整个天京城来给我石家人陪葬。【“如不得韦昌辉人头即攻灭天京玉石俱焚”】。
此时由于韦昌辉杀戮无辜太多早已人心尽失,外加石达开战神的威名,于是当年11月2日,洪秀全下令将韦昌辉五马分尸,并将其首级送到石达开营中验收,然后顺水推舟的邀请石达开回到天京主持国事。石达开得信后,传话给洪秀全要他处死秦日纲,否则拒绝回来。洪天王“无奈之下”只好丢车保帅,换取石达开回京辅政。
“天京事变”后四个月,秦日纲被从前线召回天京问罪。此时他正率一万多大军与清廷作战,也就是说临死还在为太平天国事业奋斗。在得到天王命令后,他依旧没有丝毫怀疑,依旧一根筋的相信洪秀全会保他,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不归路。
1856年11月初1,秦日纲在天京被处死,一切官爵被除。天京事变,也标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开始,大量精锐士卒的死亡让天国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可能,并在几年后灭亡。
回顾这场闹剧般的“天京事变”,原本是高层中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与石达开之间的矛盾和算计,秦日纲一个大老粗本应该避免卷入冲突,奉行中立。可他却偏要“躬身入局”,盲目的成为上面几位的刀,无端杀了无数生命。由此来看,文章开头李秀成点评秦日纲的“并没有什么才情”实在是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