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老仙宣布,印度政府在未来将动用1.25万亿卢比(约1000亿人民币)来启动一项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储粮计划,包括建立7000万吨仓储设施、20万个农业合作社、以及各类型仓库等其他农业基础设施,甚至还计划让印度农业转向数字支付……(至于最后能否实现,大家听个乐就得了,千万别跟印度较真)
不过老仙的这次还真是“大手笔”,毕竟作为近年来首屈一指的军购大户,2024年印度的国防支出总预算才5.94万亿卢比,其中买武器装备的是1.63万亿卢比,而这次莫迪要一下子拿出与国防资本支出基本相同的1.25万亿卢比来建设粮仓计划,可以代表了印度政府的决心。
至于为什么印度要砸重金来修建粮仓呢,这就是因为一个如今已影响到印度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缺粮”!对,你没看错,作为全球粮食产量大国、稻米和小麦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大豆产量世界第五的印度,竟然出现了没粮食吃的结局。有专家分析指出印度至少有2亿人处在粮食不安全状态。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外媒数据显示,自从2008年开始,印度已经连续15年蝉联“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特别是在2022年,印度大米的出口量甚至突破了2200万吨的大关,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40%!真是应了李绅《悯农》诗里的那句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咱们今天就聊聊,为什么作为世界产粮大国的印度也会缺粮?同样作为人口大国,为什么中国近年来一直在粮食进口,印度却始终保持粮食出口状态,他们都缺粮了为啥还一直往外出口呢?
众所周知,印度所处的印度半岛那可本是一块风水宝地,整个国家差不多一半的地形是平原,剩下的山地、高原啥的海拔都没超过1000 米,典型的天然种田圣体。同时印度的气候条件也很不错,大部分地方都是热带季风气候。一整年温度都不低于22 摄氏度,旱季和雨季分明。每年 6—9 三月的雨季,降水又集中量又大,因此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一年中农作物至少能达到三熟(中国只有少数地区能达到一年两熟)。
据统计,印度总的耕地面积大概是 159 万平方公里,在世界排名第一(相比而言咱国家总的耕地面积仅有差不多 143 万平方公里),同时印度人均耕地面积差不多快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2倍。因此不少人看到这里肯定会想,既然印度半岛的土地如此肥沃,气候条件又好,这要是给中国人来种田那还不原地起飞啊!
但不得不佩服亚洲地区优秀的匹配机制,如此一块种田宝地偏偏交给了以“奇葩事迹”而闻名的印度人,因此也让这块土地上迎来了画风突变。
原本应该粮食产量达到惊人数目的印度,在2022 年的时候,粮食总的产量却只有3.24 亿吨,连咱们国家的一半都没到。甚至在2023年公布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中,在全球125个国家中印度排在第111位,属于有严重饥饿问题的国家。美国媒体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世界产粮大国,印度至今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挨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人坐在粮仓上挨饿的惨剧呢?这就要从压在印度农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讲起了。
印度在被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人通过制定所谓的《新土地法》在印度半岛上获取了大量土地,为了方便管理,英国不仅在经济上给印度引进了土地私有制的政策,而且还在政治上大力推行民主制,于是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种现象,即那些掌握着大量土地的地主们能够名正言顺地参与到竞选当中,进而赢得政治权利巩固自身的利益。
哪怕到了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印度宪法和法律依旧继承了私有土地的相关制度。
尽管当时印度政府想对土地制度进行一定改革,但由于下面各地方势力的不配合,改革的效果并不显著。这导致了土地依然被少数地主垄断着,从而制约粮食的生产和分配的。时至今日,这种土地制度的影响愈演愈烈,严重的土地兼并让全印度六成的土地掌握在仅占人口5%的大地主手中。绝大多数的农民只能向这些地主租用土地上维生。
此外,印度159 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上,密密麻麻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各式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土地面积仅1.5公顷,其分割程度之高世界罕见。而这一封建时代的地主庄园制,严重阻碍了印度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让印度农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因为地主阶级的落后性,就表现在他们的不思进取。通过技术的发展来推动农业水平整体的进步,对地主这个阶级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印度的地主阶层存在的意义,就是啃食他们寄生的土地,只有维持现状才是他们这种蛀虫最满意的生产模式。
于是这就导致当下的印度农村,一些贫苦农民仍在沿用几个世纪以前的“耕种契约”。他们终生在地主田里劳作,作为交换,获得居住权和极少量粮食报酬,却永远不可能翻身。也正是这种地主庄园的土地制度,成为印度粮食分配的不公平的原因之一。
最终的结果就是,印度地主们掌握了大量的粮食资源,他们通过囤积富裕的粮食让粮价维持在高位,如果国内的平民们吃不起,那么就出口卖给其他国家,丝毫不在乎本国穷人的死活。
如前文所述,印度政府其实也想改变根深蒂固的土地问题,但却是“越改越糟”。
印度建国后,国大党确实很重视土地问题,于是他们提出了一项土改政策:将田地给予人民,实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美好愿景。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知道印度当时全国近七成的人口都是农民,大多数农民都是听从于大小地主们的,而这些地主们因此也就掌握着大量的选票。也就是说任何改革只要触动到这些地主阶层的现实利益,那么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大量的选票,这对于政客而言可是致命一击。
于是原本雄心壮志的国大党,为了获得执政权,只能改为妥协来的争取地主们的支持。当然地主们也不会傻到一点也不给新政府面子,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就是:大地主放弃自留地以外的土地,注意这里可不是白放弃,是要获得巨额的补偿金的。至于这笔赔偿金谁来买单呢,那就是富农群体,这些人有能力购买土地从而成为新一波的地主,至于购地款则是二八分成。八成是大地主的,剩下两成交给政府。
再看可怜的底层农民呢,改革只是让他们把租税交付的对象由地主换成政府而已。
咱们都知道一句话“改革不彻底等于彻底没改革。”因此印度政府的这次土改,实际上就是是掩耳盗铃的上层阶级的利益交换罢了。最后的结果是地主的核心利益没有受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佃农的数量迅速从2700万上升到了5600万,翻了一番!而今天印度的农村人口数量约为9亿,其中一半以上是无地农民。
到了2015年莫迪老仙上台后,由于是打着对印度全面改革的旗号,因此也将改革方向对准了农业。老仙的方法是引入自由市场机制,来倒逼封建生产模式消亡。其中最大的杀手锏是,消除中间人制度,让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由于长期以来印度的粮食一直是有最低收购价格的,也就是政府给农民兜底,但是这无形中滋生出了庞大的地主利益集团。而莫迪老仙的改革是要取消这个兜底,哪知道这下捅了马蜂窝!印度大大小小的地主老爷们都很不happy,于是地主们联合起来,发动手下几十万农民展开大游行。印度各大城市顿时陷入混乱。
这个场景让神通广大的莫迪老仙也无可奈何,于是迫于紧张的局势,印度最高法院只能叫停了莫迪的改革法案。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印度各邦来自行决定是否遵行莫迪的改革方案。可想而知地主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说白了就是莫迪农改名存实亡。
熟悉印度的读者都清楚,三哥一直都有一个大国梦。从首任领导人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历届政府就一直致力于成为“有声有色的强国”。然而在1962年那次战争中被东方大国教做人之后,阿三清醒的发现凭借自身的实力想要成为世界性强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曲线救国,企图拉拢一些小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那些小国肯定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毫无理由的就投靠印度,所以印度必须要拿出足够的筹码。至于国际上通用的“筹码”,最有价值的就是【粮食】了,所以印度政府为了自己宏伟的目标,只好先苦一苦百姓让他们先勒紧裤腰带了。
此外,由于印度落后的经济结构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他们想要发展工业就离不开剪刀差,也就还是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用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创汇,来到国际市场上购买工业设备。
正因为以上原因,让印度大米的出口量占据全球市场总份额的40%。同时全球有23个国家对印度粮食的进口依赖度达到了50%以上,至于孟加拉、尼泊尔等周边小国甚至对印度粮食的依赖度达到90%以上。换而言之,一旦印度终止粮食出口,势必会引周边国家的粮食危机。因此一些学者将印度称为全球粮仓。
而在2022年俄乌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欧洲粮仓的乌克兰陷入战火,全球粮食市场随即受到了波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3月全球谷物价格相对上升了65%!面对如此情形,世界上很多粮食出口大国都开始囤粮自保。唯独只有一个国家逆向而行,拍着胸脯保证要“开仓放粮,赈济世界!”没错,就是印度。
毫无疑问,印度政府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当即得到了西方世界的一致赞扬。那么问题来了,如此慷慨的付出印度将会得到什么呢?根据印度媒体爆料,如果印度政府履行承诺,那么国内的谷物价格将会被推高10%,从而导致大量贫苦印度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不少印度学者指出:印度的粮食政策就是在走钢丝,地主们为了一己私欲宁愿出口也不愿让粮食降价,政客们为了国际地位宁愿饿着自己也要喂饱西方。这也是现在印度一面疯狂出口粮食,一面却有超过2亿人在忍受饥饿的原因所在。
在【三座大山】的压力之下,印度一方面承载着世界最多的人口,一方面又把本不富裕的粮食大量出口向全世界,虽然赢得西方世界的口头赞美,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无数饿死的皑皑白骨。
更可怕的是,粮食问题仅是印度阶级严重割裂下的一道阴影,被种姓制度深刻烙印的底层印度人民,哪怕身上被强压着无数道枷锁,也深信要非暴力要不反抗……
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如今的印度虽然表面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但其实其国家内核却一直停留在过去,大量的封建残毒仍拖累着印度向前的脚步。
对于印度来说,如果不能经历一场彻底的变革,那么他们的大国梦恐怕将永远只是个梦了。
(关于中、印两国在粮食上的不同思路,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意见,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