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夜,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处政府监测部门忽然响起刺耳的警报声。
根据监测系统的报告,隶属于印度陆军第一军的几十辆装甲车,正在快速向新德里移动。恰巧同时,印度空军第50伞兵旅的一架C-130运输机宣称因大雾原因,在新德里附近紧急降落。而该伞兵旅降落点附近,正驻扎着印度陆军第79炮兵团。
当印度当局看到这些部队的人员构成后,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当时有能力指挥部队行动的人只有印度陆军参谋长维杰·库马尔·辛格,印度陆军第一军军长名叫:阿肖克·辛格(维杰的儿女亲家),第50伞兵旅负责人叫AK乔杜里(维杰的手下爱将),再看这支装甲部队以及第79炮兵团,又几乎全是由名字中带“辛格”两字锡克族士兵组成!
也就是说这天晚上,一个锡克族装甲营、一个锡克族炮兵团、一个锡克族伞兵旅,在锡克族参谋长和多位中将的率领下,在没有给印度国防部任何通报的情况下,直接来到了首都新德里城外……
哪怕是大脑反射弧较长的阿三,也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难道这些锡克大兵要来清君侧?!
但是谁又能想到,这场即将出现的重大危机,其起源却是因为一次小小的乌龙事故?(真是印度版的蝴蝶效应)
那么今天咱就聊聊,这次印度的玄武门之变最终成功了没?为什么印度的军队会如此轻易的,在指挥官一呼之下进京勤王?
当你了解这场政变闹剧的前因后果后,一定会感叹一句“印度实在太奇葩了!”
本次事件的大男主,时任印度陆军参谋长的维杰·库马尔·辛格出生于1951年,但是在维杰年轻时为了改变人生命运决定参军(印度参军改命的故事看这里:搂胸摸裆 | 印度的征兵体检一般人绝对受不了)。然而由于当时年龄离上军校还差一岁,脑子灵光的维杰就贿赂了相关官员暗中操作,将自己的入伍文件中的出生年龄向前提了一年为1950年。(命运的齿轮从此转动)
进入军队后的维杰,依靠灵光的大脑和圆滑的手腕,很快就在部队中混得如鱼得水。最终在多年打拼后,到了2012年的维杰终于混到了印度陆军参谋长的高位!可还没等他高兴多久,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传来:根据印度法律规定,印度陆军参谋长这个职位到了62岁时必须退休。也就是在2012年刚好62岁的维杰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走人了。
这让打拼了大半辈子的维杰无法接受,此时他才想起自己当年入伍时改过年龄的这码事。留恋权位的参谋长大人立即向政府发起诉讼,说自己当年是因为打印机错误把年龄打错了,实际年龄只有61岁,怎么也要为国操劳到明年才会退休。
然而这下就把印度政府惹毛了,“你当我这法律条文是儿戏,想改就改?”于是毫不留情的驳回了维杰再干一年的请求。这个结果无疑让维杰无法接受,于是他一纸诉讼直接将印度政府告上法庭。
不过印度政府也不怕被告,毕竟以阿三的办事效率,这场官司打下来没个一年也得10个月以上,到时候你参谋长大人一样要退休走人,所以根本不拿老维杰的诉讼当回事。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参谋长为了保住权利的决心有多大。维杰表示,既然你无视我的诉求,那我只好给你们加点力度了。
2012年1月16日,维杰向印度法院起诉的当天夜里,就发生了前文所说的维杰几大心腹率部队进军新德里的事件。
印度政府再傻也知道,这绝不是一起单纯的巧合。面对即将进入首都的锡克族大军,印度政府的应对之策堪称妙绝,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印度大陆优秀的匹配机制。
接到可能的入侵警报后,印度政府立刻发布全市范围内反恐堵截令,要求对市内各大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进行检查。如此一来以印度的人口密度毫无疑问会造成交通严重拥堵,整个新德里立即堵成铁桶一般。你还真别说,当时别说是市内上下班的打工人动弹不得,就连城外准备进来的装甲部队也是被牢牢钉在原地无法前进一步!(高,实在是高!)
然而印度政府也知道,制造交通堵塞的方法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同时也立即通知当时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印度国防部长夏尔马,立刻回国处理此事。得到消息后一脸懵逼的夏尔马于是又找到了带着伞兵旅堵在半路的AK乔杜里中将进行质询。面对顶头上司的怒吼,乔杜里瞬间清醒了一些,立即表态自己只是带着部队进行演习,并保证马上离开。
看到伞兵旅的调转方向,其他堵在半路的部队也识趣地返回驻地。由此这场闹剧也以荒唐的方式结束,然而事件发起人维杰和差点吃亏的印度政府都不会善罢甘休。
两个多月后,维杰的儿女亲家、第一军军长阿肖克·辛格被从原岗位调离;指挥伞兵的AK乔杜里中将也被安排到军事学院当个老师。
不过三个月后,维杰提出要把之前行动中表现“优异”的爱将AK乔杜里中将进行调岗,从伞兵系统调任到著名的阿萨姆步枪队担任总司令。按常理说,对于军方做出的安排,印度政府一般是走个流程,盖章同意就OK。然而这次却不一样,乔杜里的调岗任命被印度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阿萨姆步枪队实在是太重要了。
熟悉印度的读者都清楚,这个国家一向以“人口密集型”为建军思路,他们不但有着130万人的庞大正规军部队,更拥有70万人左右的准军事部队,分别隶属于印度内务部、国防部和内阁秘书处等部门。别看这些部队名叫准军事部队,但从武器装备到日常管理都与正规军相差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萨姆步枪队。
阿萨姆步枪队,隶属印度内务部,编制6.7万人,是最古老的准军事部队。成立于19世纪前半叶,当时印度的宗主国英国为了吞并和管理阿萨姆王国而成立的非常规前线部队。
在一战时,阿萨姆步枪队因为是英国人一手训练的,所以战斗力比其他印度部队强一些,所以就“荣幸”的跟着主子英国满世界作战,取得了不少战绩。到二战时,阿萨姆步枪队依旧是跟着英军鞍前马后,主要是在南亚对付日军。
印度独立后,阿萨姆步枪队由于实力较强又是“战功赫赫”,因此被印度政府和军界争相拉拢。最终双方以阿萨姆步枪队由印度对外事务部领导,同时指挥官由陆军部队派遣这一规定而达成共识。此后在几次印巴战争中,都能看到阿萨姆步枪队的影子。
不过既然是归印度内政部门管理,阿萨姆步枪队主要任务还是负责镇压各邦的叛乱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然而在这项本职工作中,该部队却干得并不出彩。
比如2020年7月,阿萨姆步枪队一支15人的分队在曼尼普尔的昌德尔区巡逻时,遭到当地反抗力量的路边炸弹、枪榴弹和步枪袭击,在3死6伤的情况下,却没有消灭或俘虏到任何敌人,而是眼看着对方逃之夭夭。其表现果然“精锐”。
2021年12月4日,阿萨姆步枪队在一次反恐活动中,对着一辆大巴车疯狂射击,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剧。但事后发现这辆车并非恐怖分子的载具,而是一辆运载当地工人上下班的班车。这种“杀良冒功”的恶性,最终点燃了当地民众的不满。忍无可忍的民众冲进阿萨姆步枪队的驻地,并打死一名士兵,另有十多名士兵被打伤。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鱼腩”部队,在印度却成了军方和政府都不肯让给对方的“香饽饽”。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印度的军方和政府这么的水火不容、互相拆台呢?
经常看国际新闻的朋友会发现,在印度军队中往往会出现某个民族或某个特殊姓氏扎堆出现的情况。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不愿退休老维杰手下的锡克族辛格部队,再比如印度国防部参谋系统里多任领导都是拉杰普特人。
据西方媒体披露,印度军队中一半以上的士兵都是出自占全印总人口不足10%的那些民族。因此这些印度民族就被吹为所谓的“战斗民族”,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一切其实都是“世界搅屎棍”英国的阴谋。
原来在1857年时,很多不满英国殖民统治的印度人纷纷展开武装起义,导致印度各地暴乱频发。虽然这场起义在英国使出浑身解数的镇压下失败了,但是依旧让英国人感到了不安。于是在起义结束后,英国人就将全印度人分为两派,一派为武力种姓,另一派为非武力种姓。
这里的猫腻就在于,凡是在刚结束的那场起义中,充当英国人打手镇压同胞的民族,就被归为武力种姓。同时英国人也煞费苦心地为这部分“武力种姓”胡编出一系列神话传说,企图让这些人被洗脑为“神圣的战士”,从而死心塌地的为英国卖命。
为了便于管理,英国人将这些武力种姓以他们各个民族的名字命名,形成不同的军事单位。比如马德拉斯军团、拉捷普特军团、以及锡克军团等。
从此,英国人为了长期殖民印度,就开始让这里少数的武力民族掌握军事权,而让占多数的民族掌握政治权,而英国人自己在二者之上维持平衡。但这也给印度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个大雷:当一个国家少部分民族垄断军事权力的时候,那么武装叛乱就不可避免了。
不过并不是每个印度人都被英国人愚弄,还是有人看出英国人的险恶用心的,比如被誉为印度国父的政治强人:尼赫鲁。
强人的“黄粱一梦”
不得不说,在印度这个神奇国度里,尼赫鲁的水平的确鹤立鸡群。当他当政后,立刻就意识到,军队中民族比例不平等会给未来的印度带来巨大政治风险。
于是尼赫鲁立即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取消印度军队总司令这个职位,把军权交由印度国防部的文官系统手中,并由政府机构来负责印度军队的后勤训练和资金管控。这样一来将粮草牢牢掌握在手里,就不怕部队生变了。
其次就是掺沙子,尼赫鲁下令在全国各民族中展开大征兵,企图通过大量其他族裔加入印度军队,稀释掉过分浓郁的武力种姓含量,从而平衡武力种姓带来的军队结构问题。
第三是搞制衡。比如把英国人遗留的准军事部队阿萨姆步枪队交给印度外交部管理,将边境警察部队和中央警察部队交给内政部管辖,如此一来无论国防部、外交部、还是内政部,各部门手里都有规模不小的武装力量,以此来形成实力的平衡。
最后就是扶植亲信。在扩编后的各个部队实力增加不少,如果不由自己人掌握,那么尼赫鲁终究会寝食难安。于是他将自己的远亲塔帕尔任命为陆军参谋长;将得力干将穆利克空降到情报部门担任一把手;至于当时印度实力最强的第四军军长,则是交给了自己老朋友从没有过一线作战经验的考尔将军。
一通操作猛如虎,尼赫鲁觉得这下自己终于解决了常年困扰印度的大难题了。意气风发的尼赫鲁决定找个实力平平的对手,来证明一下自己改革的“显著成果”。于是在地图上研究半天后,他找到了目标——CHINA!(尼赫鲁从此获得称号“抽奖鬼才”)
当时间来到了著名的1962年,相信发生了什么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
首先是“天才”的情报局长穆利克跟尼赫鲁报告:隔壁东方大国在边境线只有一个营的兵力。尼赫鲁立即感觉机会来了,他立即下令第四军军长考尔展开进攻。
当第四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带着部队来战场后,差点把情报局长穆利克祖宗十八代问候一遍,因为这里东方大国的部队根本不是一个营,而是最少两个师,特别是这两个师的指挥官,名叫 刘伯承。
达尔维立即向上汇报情况,很快第四军军长考尔搭乘直升机来到前线视察,在听取达尔维汇报后,他只是拍了拍达尔维的肩膀微笑着说“接下来就靠你了”,然后又坐着直升机离开了。
只剩下达尔维在风中凌乱:“靠我?靠我去打刘伯承?!”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只听对面嘹亮的冲锋号响起,人类史上最强陆军正高举着红旗,漫山遍野地冲杀了过来……
战斗毫无悬念,陆军第七旅几乎全军覆没,旅长达尔维被俘。
1962年的这场战争仿佛当头一棍子,不仅给印度军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给尼赫鲁彻底打懵了。更要命的是,这次惨败也彻底将尼赫鲁企图改革军队的全部努力化为乌有。从此以后,印度军队依旧又武力种姓所牢牢把持,再没有印度政府插手的可能。
往后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这些出身武力种姓的军官,更是相互联姻协作,组成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让印度征服企图以非暴力手段改革的可能趋近于零。因此政府只能通过监视、掣肘、加大审批等手段来限制军方的权力。这也是印度军队如今在全世界暴露出各种问题却无法解决的原因所在。
(关于1962年那场荡气回肠的战斗,
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您转发、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