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属于合理收费——私奔

情感   2022-01-08 15:41  

我小的时候,我的家乡很穷,但是人们穷的硬气。也就是说,大家的道德修养都很高,整体社会也秩序井然。成人世界里,对人的褒奖,是夸某人“有头有脸”,夸孩子,是“乖巧听话”。大人小孩,都“要脸”。

可是,这样的清平世界,有时,也会出几件伤风败俗的事,其中最“丢脸”见不得人的,是大姑娘跟人私奔。

设若谁家闺女跟人“跑了”,这一家人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来,自觉见人矮了三分。

这时全家人唯一能做的补救,是出动家族力量,把这淫奔无耻的死丫头找回来、哄回来、绑回来、抢回来,总之,不惜一切代价弄回来。然后当众羞辱、责打一顿——打一顿是少不了的,打的程度,视姑娘的聪明程度而定。伶俐儿的,见事不好,风向转的快,赶紧认错、求饶、保证再也不跑了、从此任由爹娘处置,也就象征性地拍打几下。有那脑瓜子不灵光死倔的,打到皮开肉绽、血溅当场,甚至断了胳膊残了腿的也不是没有——然后赶紧想办法,托人把这折了价的东西搓弄出去。

通常,是当娘的羞羞惭惭,趁着天傍黑儿看不清脸,袖子里揣着十个八个鲜鸡蛋,来到村里某个“远路来的”,或者经年保媒拉纤的妇女家,把人家的主妇拉到一边,嘁嘁喳喳一番,再悄手蹑脚地回来。回到家里,随手把闺女再打两下,骂几句:“都是你这死丫头,把老张家/老王家/老高家……的脸都丢尽了!”再过几天,就有一小股人,神神秘秘地来把闺女接了出去,送到某个山高水长的地方的某个人家去了。至于对方是瘸子、驼背、哑巴、还是长期卧病、还是单纯穷得天昏地暗,总得占着一样,否则,“谁要这样丢人现眼的玩意儿?”

这样嫁出去的姑娘,通常是没多少嫁妆的——爹娘被你气都气死了,你还想要嫁妆?你怎么不上天呢?而彩礼,仍然是收的。之所以嫁到远路,是图对方不知情(或装作不知情);而嫁瞎子瘸子穷汉,当然是因为“好人家”不会出同样的“价格”娶“跟人跑过”的闺女。至于闺女嫁过去后幸不幸福,是没人关心的——干了那么不要脸的事,还能活着就该感恩戴德了,还有脸提要求?打的轻了!

那么为什么不干脆嫁给姑娘私奔的对象呢?——也有仁慈些的爹娘,咬咬牙认了,找回来,教训一顿,让他们结婚算了——怎么能便宜了那小子呢?既然当初私奔,定然本身就有不得已的原因,通常该小伙子早就被爹娘否定过。或者人品下流,“木正形”;家境不过关,“他爹就木正形”;或者干脆就是穷,拿不出正常数目的彩礼。出了这种事后,相当数量的爹娘还是心软,眼看木已成舟,只好捏着鼻子,让那“小流氓”把姑娘娶走,最少,“过个明路”,算是给姑娘,也给自己,找回一点脸面。但仍然有不少父母,一定要给“那个小流氓”,也给自家闺女一个教训,宁肯把闺女嫁了瘸子哑巴,“就全当没养”,也不能便宜了“那个小流氓”。

您说,是不是缺了大德?

八十年代中后期,这种事,在北方农村,很是调剂了乡人们的用餐氛围,当然,也提供了教育儿女的样本资料。对闺女,“看着了么,就这样的,打死都不多!”“要我是她爹,翻遍了天也得给找回来!找回来,一绳子勒死算了”……对小小子儿呢,说辞则有所不同,“你看看你看看,这小子多精!这下子可省了八百块(或者,整一千,总之,当地的正常彩礼数),连新屋说不准都不用盖,那个妮子她爹,还得上赶着,啧啧啧!这招高啊”……

可有趣的是,这样的事,据我观察,八十年代中后期最多,简直层出不穷,九十年代早期泛滥到失控的程度,中期之后,反而奇怪地几乎消失了。乃至2000年后,则几乎闻所未闻了。这他妈什么世道?堕落到这种程度了吗?姑娘们都不追求幸福生活和甜蜜的爱情了吗?或者,姑娘们的思想觉悟普遍得到了大幅提高?知道爹娘养育自己不易,作为待价而沽的黄花大闺女,她们该提高警惕,通过维护自己的名声来增加家庭财产变现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私奔不盛,并非由于姑娘们的道德水平有所提高,学会了作为所有物要自觉维护家族的财产和名声。而是由于,环境变了,私奔失掉了生长繁荣的土壤。一句话:带不动了。这届娘们儿,学精了。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造成私奔的环境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神秘消失的。

第一,  经济条件的改善。

从买方来看,现在彩礼虽高,可是紧紧手,各方面凑吧凑吧,也不是决然拿不出来。

现在经常有人抱怨天价彩礼,怀念过去娶个媳妇“不用花多少钱,千儿八百的就把事办了”。对这种好了疮疤忘了疼的人,我只能叹一口气,离他远点儿。是呀,没错,过去是千儿八百的就能娶个媳妇,别说千儿八百了,三百五百,甚至一头二百的也不是没有过呀,可问题是,那时候,你爹的骨头熬成油,换得来千儿八百不?你全家都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仨豆粒吃一天,石头蛋子经手也得舔一舔尝尝盐味,可是,这么善于经营,你娘想卖三五个鸡蛋不也得藏在袖子里?你念到三年级怎么下的学你忘了?三毛六分钱的书本费为啥就是交不出来?慢说百儿八十,十块八块的钱,你爹娘随手掏的出来不?现在的彩礼,动辄十万八万,甚至几十万,可来钱的道儿——比前几年虽说是差,可比三四十年前,还是多的多呀。老婆儿老汉儿,扛个扫把清清街,也能月月挣个千头两千。手脚利索,干活快当的,去厂里干个装配,计件工,干的好,月底开到六七千,七八千也不少见。所以,彩礼数量固然可恶,可只要有办法,数量就不是大问题。

第二,  思想的转变,道德相对松弛。

卖方市场的观念变化是导致私奔减少的更主要原因。换成人话就是:姑娘都不配合了,小小子儿自己个儿就没法儿私奔,即便出走一趟,顶多算是因私旅游。

一个社会,最早觉醒的不一定是女人,但最先行动起来的,通常是女人。

私奔这事儿,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作为私奔事件决定性力量的女性,在观察了一定数量的样本之后,稍事思考,就能得出结论:受益者,当然是男方和男方的家庭——少出一大笔彩礼么!甚至不用出彩礼,当然恣个闹儿地顺水推舟把婚事给办了。更有甚至,有那占便宜没够、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还能黑着良心,强压心头喜,办婚礼的过程中还嘟噜个驴脸以谋求更大利益。而受害者,则是自家父母和家庭。另外,如果自家父母也是狠角色,无论如何都要绝地反击,收回养育成本,甚至小赚一笔。那么,姑娘本人,势必成为最大受害者。实际上,即使父母心肠软,尽最大可能帮姑娘圆回脸面,正经八百结了婚,姑娘的名声仍然已然受损,在夫家,是不会受重视的。甚至,是会被多年耻笑的。想要翻本,成为受尊敬的女人,在村里立住脚,是要付出巨大努力和代价的。看明白了这些,姑娘们私奔的内驱力,也就散的差不多了。

另外,九十年代以后,经过喇叭裤、花衬衫、录音机、爆炸头、蛤蟆镜……的屡次冲击,乡人的旧有的道德观念早就碎了一地。即便再扫起来,粘巴到一块堆,也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再加上手里有了俩活钱,来钱的道儿又宽泛起来,人对老理儿的固守也松弛下来。观念一松,人心就软了。最少,闺女给自己丢了脸就得“勒死给狗吃”,这种话,且不论去做,即便是说,也吐不出口了。就连想一想,自己都脊梁背上发寒,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是自家闺女呀!

你看,道德松弛,人味儿反而蹭蹭高涨起来,我也不知这事儿该怎么说。这一节,就这么着。

第三,  人口结构变化是最大、最具颠覆意义的因素。

计划生育这事儿,虽说过去一个调门儿的那么说,现在又不那么说了,又有不少人开始这么说。可不管这么说,还是那么说,在私奔现象减少这事儿上吧,我觉着,计划生育功不可没。

私奔的促成因素,从女方来说,固然有好奇心的部分。乡下丫头,没见过世面,想开开眼界,家里又不支持,一来二去,就上了存心不良之人的当。但最主要的,还是婚姻自主性受限导致的。用人话来说,就是:不能嫁给想嫁的人,就跑他大爷的。

我们那里,过去,穷的没办法的人家,曾流行过一种婚姻形式,叫“换亲”。还有一种牵涉范围更广一点的,叫“转亲”。

所谓“换亲”,是两家人,都出不起彩礼,或者由于其它原因(比如身体残疾,这是最常见的)娶不上媳妇,但都有闺女,就两下里一捏咕,你家的闺女嫁给我的一只眼儿子,而我闺女呢,嫁给你的缺条腿儿子,谁也别提彩礼的事,也就都别讲究嫁妆的成色高低。两抬花轿错身而过,两个姑娘呜呜咽咽,两家大人神情复杂,两个儿子眉开眼笑。礼成!

而“转亲”呢,则涉及三家,甚至三家以上。类似情况,操作起来更加复杂一点,媒人和保山多跑几趟。而实质呢,是一样的。都是用自家女儿去换别家女儿。(写到这里,姐不禁感慨:闺女儿,刚生下来虽说不受待见,捏着鼻子养几年,风快地就成了隐形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女儿的心愿,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她们可能被拿来讨价还价,但她们的感情需求和个人意愿,“那不重要”,“还轮滴着她说话”,顶多,软和点的话是“爹娘养了你,你可不能木良心”……这些女儿,被良心压着,宁愿委屈自己,也不做对不住爹娘和自家兄弟的事,这样的屈,受的多了,呵呵,也就习惯了。别人呢,也就习惯了不去考虑她的感受。可多少总有几个不大有良心的,或者自己主意更大的,一咬牙,就跟玉米地里拉过两回手的张龙或者赵虎跑了,丢下家里吵成一锅粥。

可是,这一切,都被计划生育改变了。

“只生一个好”之后,不管是男是女,养大了,嫁不嫁的出去,娶不娶的进来,都是自己的事儿了。单有男娃儿之家,即便说媳妇成愁,也没有闺女可供用作代偿之资,也就死了换亲的心。而单有女娃儿之家,“再次的壶,也缺不了盖儿”,那还用发愁吗?这年头儿彩礼还水涨船高,那还有什么好愁的?虽然也听说过自家儿子娶不上媳妇,想拿兄弟家闺女换的,可听说兄弟媳妇抄起铁锨,一路把来商量的大伯哥追了三条街,我的心呀,就安然地放下了。你看,一张铁锨就能解决的问题,还费那么些口舌干啥呢!

结语

私奔,作为一种璀璨的文化现象,无论中外,都曾在历史上创出华美的篇章,留下了欢乐脱俗、可歌可泣、甚至慷慨悲壮的传说。但这一文化现象,在最近十几、二十来年里,逐渐趋于式微,并有消失灭亡之态,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遂生探讨之意。但作者并不私奔现象的消失感到遗憾。相反,倒觉得这是蛮欢乐的一件事。好在对这事的研究,也并不痛苦。因此,私奔,是多么喜闻乐见,可歌可泣的伟大实践呀!以上。(1:21pm 07-01-22)


一个人的阅读与修行
读书,写字,时评,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