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沉》

其他   2021-12-20 05:23  

我一直没什么音乐天分——小的时候似乎还好,最少,能够分辨得出音高音低。年纪越大,就越迟钝了——尤其对有音无字的那种,一句话:听不懂。有时候硬着头皮跟朋友去听音乐会,被问到感受,就只能是厚着脸皮打个哈哈过去。朋友厚道,也就不揭穿我,下次仍然带我去听,想来,真是用心良苦,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提高我的音乐素养。可惜的是,千雕万琢,顽石也无法变成美玉,因此,我一直是个乐盲。再有耐心的人,多年如一日遭遇挫败,也逐渐丧失耐性了。后来,精通音乐的朋友也放弃了对我的启蒙。好在,她们还没放弃做我的朋友——哈哈,恨铁不成钢而仍能容忍铁自在做铁,这真是鉴定友谊的标尺——但有那么几次,我也曾被音乐感动过,今天,忽然想起其中的一次。

十几年前,我在北京,名义上去念书,但杂七杂八做了许多不相干的事。其中之一,是办了张国家大剧院的卡——至今,大剧院仍然兼容并包地时常发些节目单啥的到我的邮箱,想想都很感动——间长不短地,我就去听场讲座、看一场戏、或者听听音乐会啥的。我记得我听过陈丹青,听过白先勇,和一些其他人的讲座。还记得白先勇讲的是昆曲,讲座结束后,有个愣头青问:“白先生,您为什么不结婚呢?”哈哈,白先勇没有正面回答,轻轻笑了一笑,说,“你不知道吗?”就过去了。陈丹青那一场讲了什么我全忘了,只记得他骂人了,骂的是谁我也不记得了。我的感觉是:可以骂人,哈哈,真好玩。——你看,我净记得这样的事了。假如做了圣人的弟子,一定会被骂“粪土之墙”了吧?

除了去名人讲座听热闹,我还真花钱听过几场蛮大型的音乐会,说实话,真没听懂啥,虽然也跟着拿着节目单装模作样。但有一场没花钱的(也可能花钱极少,20、30那样的,因为,我至今还记得音乐厅里听众寥落,全不收钱的话,估计人不能那么少),反而是我唯一自我感觉听出一点名堂的。那可能是某个音乐学院的毕业演出之类的场合,民族乐器,笙管笛箫这些。别的,现在都忘光了。但其中一个节目,仍然如在耳边。那是大鼓独奏《夜深沉》。

一面鼓,真是大鼓!就是节庆和婚礼上那种最大号的。红油的鼓帮,牛皮鼓面。擂鼓的,是个小伙子——我完全记不起来他长什么样子、怎么打扮了,呵呵,只记住了是个男的,你瞧,我永远能抓住重点——我是说,我被鼓声感动了。

《夜深沉》的曲子,之前,我也听到过,但没有完整地细心听过。之前听到的,大多是京胡为主(?或者该叫做板胡?总之,很高亢、苍劲的那种,不是二胡,二胡相对凄婉),大鼓?还是独奏?能敲出什么来呢?我是带着疑问的。但一开始,我就被鼓声吸引了。好的演奏,是自带表情的。我听到暗夜沉沉、金戈铮铮、呜咽细细。历史的尘埃里,烟尘消散,也不能带走流离的凄迷,抹不掉前尘往事的怼怨……那个青年沉浸其中,用身体催动鼓槌,把自己化为鼓声。我坐在第二还是第三排,一动不动,眼泪自己涌出来、落下去,砸在衣襟上、浸润进衣服的纹理里。那首《夜深沉》,是我唯一敢自称“我听懂了”的演奏。

如今,我很想再听一次《夜深沉》。


一个人的阅读与修行
读书,写字,时评,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