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641 字,阅读约需 1 分钟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散黄的鸡蛋,散黄之后是不是就不适合吃了呢?其实也要看情况,散黄有几个常见的原因:
① 存放很久了
鸡蛋放久了,蛋黄就会“散”,这是因为鸡蛋中的蛋白和蛋黄中的盐类浓度和水分本来就不一样,两者渗透压不同,蛋白的渗透压大概为550kPa,蛋黄的渗透压大概为720kPa [1],因此在存放过程中,蛋黄中的盐类就会不断向蛋白中渗透,而蛋白中的水分则会不断向蛋黄中渗透,久而久之蛋黄越来越“稀”,最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散黄了。
② 机械振动
如果鸡蛋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很剧烈的摇晃震荡,也是可以导致散黄的。
③ 腐败菌入侵
当一些腐败菌从鸡蛋外壳气孔侵入鸡蛋蛋清中时,会分解蛋清中的营养物质,导致蛋清中水分和盐浓度发生变化,蛋清与蛋黄之间渗透压发生变化,当渗透压到达一定极限后,会破坏鸡蛋的蛋黄膜,从而导致蛋黄扩散到蛋清中。
左上角是新鲜鸡蛋,其他是被腐败菌入侵后散黄的鸡蛋
图片来源:[1]
①②两种情况的散黄蛋其实加热后还是可以吃的,注意把蛋清蛋黄都加热到完全凝固的状态。
但如果是③,则确实是不建议吃了。
但怎么判断是第③种情况呢?
要结合其他方面,当腐败菌入侵的鸡蛋,蛋壳表面可能出现了菌斑,而且打开后会有异样的腥味,蛋黄散得也更加彻底,蛋白蛋清混在一起,蛋液显得浑浊。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别吃了。
参考资料:
[1]申田宇.鸡蛋贮藏期主要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D].湖南农业大学,2019.
编辑:小荟
想看有声版科普吗?
快关注我的视频号吧↓
关注我,
想看的营养科普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