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刮痧板的常用握板法
牛角刮痧板的常用握板方法,主要有三种:
大拇指前置法(大拇指为主导,其余四指随意)
大拇指后置法(大拇指为主导,其余四指随意)
四指反握法(四指并排做为主导,大拇指随意)
二
刮痧的要点和秘诀
阿文老师的刮痧三窍诀:
黏合
渗入
翻转
/ 刮痧三窍诀/
阿文
特别感谢曾老师,宸熙老师给予我这机会,使我能做件有意义的事,通过刮痧与大家结缘,祝愿大家能通过刮痧三窍决帮助更多人解除病苦。
三窍决简单实用,疗效好,富含哲理。
是老天爷对苍生赠与,借我之手传授。
当然不忘多位恩师授于我的基础,二十年的积累总结。三窍决融合了临床经验,心法,手法。
黏合
黏”:合也。
——《苍颉篇》
有胶附,黏合之意
“黏”是我讲手法时运用较多的字。是让手法“觉知”的基础,适用于所有中医外治法,如推拿、刮痧、艾灸、针灸、拔罐等。
首先要区分手法上的疼痛与病理上的疼痛。手法的疼痛是对方此处没问题,但刮痧却把对方弄疼了;病理上的疼痛是患者生理上直观的自我感应,如感觉酸、麻、胀、刺痛等,是病灶的显现。
要如何区别这两种疼痛呢?可以去观察被刮痧的部位是否有抵抗性,有抵抗,则是手法造成的,术者需要调整自我,没有抵抗的刮痧才是身体状况真实的显现,无抵抗的刮痧按摩才是对患者有益的。
那么如何调整呢?要建立术者手法上的觉知
术者可以先把手或工具放置在需要调理的部位,尽最大面积贴合肌体,黏着,感应,黏合,融为一体,让手或工具与肌体间没有间隙,没有摩擦,没有碰撞。
黏着后再探索式深入,深入到有气抵住层即可。化解障碍时也是黏着的。思路上把空间放大,释放。
黏着就有感觉,形成一体,用多大的劲都不会有碰撞,自然不会有抵抗,觉知就会更强。
有觉知就知手法该怎么做,甚至是病人的身体吸着手或工具完成治疗。
机理:
刮痧手法上的疼痛是因为有摩擦,碰撞造成。黏合好则没有摩擦及碰撞,手法就不会造成疼痛。黏合自带渗透力,黏合好后肌体舒适,肌体会吸着刮痧板进里面,融合成一体。如果肌体也能主动寻找刮痧板,相应气感更强!
具体操作:
(1)放低刮痧板(对应肌体的层次)板置于肌肤,设立板的中心点,左右均调平,意在贴合,贴合到需要被刮的层面。(如:层面分为皮、腠理、肉、筋、骨,不同病症需要贴合层面不同。)
(2)主动贴合(板与肌体完全融合。)
(3)面积宜大,用板去感应对比,寻找不同。
提示:
刮痧时的疼痛(主要是抵抗性的疼痛),人们以为是因为手法过重,用力过大。其实不然,主要是没有放平刮痧板或没有贴合好。当做到了放平贴合,即使用重力去刮,只会有病理性的酸,胀,痛等感受,但一定是没扺抗性的。
禁忌:
(1)碰到肌体,马上就刮;
(2)刮痧板比要刮的层次高。
生活感悟
渗入
机理:
皮脉肉筋骨分别对应肺心脾肝肾,人体得病也是分层次的。找到相应的层次即明确气在哪层,渗入即为找得气层,得气层上有障碍感,有气相应。
停在障碍层即得气,刮痧宜每板皆得气。
具体操作:
如盲人探路,探索式渗入,贴肌体如水势呈弥漫状向下渗,板放平稳,无扺抗、无压迫感。渗入到板下有踏实之感,没有压力。渗入病层,不一定是深层,而是得气层,如有气抵住刮痧板。
要点:
黏合着往里渗,没压力,学会停顿于得气层。渗入也是寻找,精确。
翻转
翻转:出邪及能量的交换
机理:
翻转把体内的瘀堵,邪气,病根等起底翻转出去。如同耕牛犁田般把深层邪气翻出,人体的空间有限,当受寒或生病时,肌体收缩自保,翻转出邪,空间得于释放,坏的出去,好的进来,完成能量交换,痧出自然病出,且状态更好。
领悟三窍决需放下自己原有的习惯。三窍决简单实用,可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千万不要想着怎么发力,三窍诀自带渗透力,且是极好的力,术者不累,患者舒适。三窍决既是基础,又是巅峰,值得一辈子去感悟。
三窍诀也录制了视频,帮助大家理解:
宸熙:阿文老师说的黏合,比对方低,就像《道德经》中水的品行,水总是处在最低处,善利万物而不争,大道是也。
但,光是阿文自己说,不见得这些方法就有用,得看评价才行:
学习反馈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微信号|18676036130
新浪微博|阿文老师1867603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