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末流郎中
和小李谈方剂学习
小李,硕士毕业,很能干,也很听话。他当年在中医学生里背诵《伤寒论》得过奖。
这孩子很好学,除了学校认真外,外面的学习也没有放松。他曾认认真真地跟咸阳的孙玉强老中医抄了一年的方,也曾进京去马新童教授那里,得其亲炙。
孙、马两位,我也是熟的,也因此小李认识了我。不知咋地,这孩子竟以为,有点虚名的我可能有点东西,便执礼甚恭的前来多次,希望能指点他。我年轻外出时,遇过白眼、冷漠和各种打击,走的很艰难,也理解他求学的心。于是呢,先给他指导了脉法,后来就杂七杂八的讲了一些东西。他的学习还是很认真的,今年再来时,我大体考问了一些东西,也听他讲述自己临床上的得失。听完后,我很欣慰,这孩子还是有所进步的。
聊聊后,忽然讲到了中医方剂的学习和运用。我说这个话题大,我举个例子,给个方法给你,导你入门,希望因指见月,因渔而鱼。
下面记录的,不一定是原话,但可以保证大意未失去。举的例子,是中医内科里的风寒感冒。教材给出的是荆防败毒散和荆防达表汤。风寒感冒的定义和临床诊断,肯定不用我讲了,对吧。这两个方的君臣佐使和处方意图,也不用我讲。
那么我讲第一个问题,不要读死书,要有人性,近人情。我们首先看看方子最早期出处如何?第二个,我们不但要研究病人,还要研究没有生病的人。我们要对周围的世界要保持爱和关注。
比如说,不分男女老幼,从皮表角度看,一类人有皮肤的毛病,一类人没有皮肤的毛病。那么这两类同志,都有得风寒感冒的可能性。皮肤没毛病的自然不用多想,皮肤有毛病的同志呢?肯定要考虑。
那么,荆防败毒散就非常合适。为什么那些前辈在众多的治风寒感冒的方子里,挑了荆防败毒散呢?有兼顾的意思。这个荆芥,也叫假苏,就是假紫苏的意思,做菜时去鱼蟹的腥味。唯独口感效果稍微差点而已,逊于紫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解鱼腥时,这个假苏自然也大伤元气了。我曾因这个问题,请教过湘西凤凰的一个老前辈,实锤了这个事。那么,我们在使用荆防败毒散或者荆防达表汤时,必须要提醒这个患者,服药期间忌食鱼腥,以免荆芥被迫发挥解鱼腥的作用而折损药效。这个是显而易见的。
荆芥,它是可同时入气分和血分的药,也就是说它有一定的动血的作用。那么对于血热或者有出血倾向的同志,我们就要慎用了。如果你不放心,也可画蛇添足,加个侧柏叶。
又如荆防达表汤,它里面有白芷。白芷这个药,它非常好。有个古方,叫一味都梁丸,就是用白芷做丸子,葱汤送服,治颈椎不适的。除了传统的药性外,我们还要吸取当代的一些好经验。这个白芷,是植物里的“麝香”,它的走窜力很强,它在临床上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如果一个低血压的人得了风寒感冒,你方子里不加扶正药,那么病人血压噌噌下掉,轻则难受,重则危险,那就不是所谓的暝眩反应了,这是个药误。
还有一个情况是,蚕豆病的孩子,是对白芷过敏的。你抓住了病机,方意也不错,可如果你在这类孩子身上用,那么必然起疹子,痒得哭。一个小孩因你而遭罪,我必须要批评你。
知道这些后,你还要看看名家运用这两个药方的剂量和加减法,看看有什么特点,前辈为什么那样用,化裁之妙在哪里?跟地域、气候、病人素禀有什么关系呢?你得找出来。那么这样就容易进步,获得经验。知道不同节点的调整,剂量变化,那么方子就会高效。我打个比方,常吃水产的病人,这个荆芥你就可以重点,以求取效。恶吃鱼腥的,你这个轻点用也有效果。总之,圆机活法,存乎一心。
接下来再看看,有些高手很朴实的,也有失败过。那么高手在使用这样的方子时,因何出现失误,又是如何救误的呢?这个很有意思,也很宝贵。其实未谋成而先防其败,是不是很好?那当然是很好了,对吧。
除了常规教学基础上的理解,我今天给你打了几个补丁,想必是有助益的。至于更高阶的说法,等你有进步后再说吧。
飞机100分钟后起飞,你快点搭车走。希望再见时,你会更优秀。
末流郎中 甲辰仲冬天赦日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