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任班主任|李智信【荐读】

时事   2024-09-10 06:46   河南  

         总第3205期          

  我1980年读师范专科学校时学制是3年,不少教材用的还是本科院校的。大一的班主任是李正平老师,随爱人调往了郑州;大二的班主任是赵德润老师,提任了学校副校长。这两位班主任我在拙作《老师的心愿》《我的大学老师赵德润》(见拙著《岁月驻芳华》,河南文艺出版社)中分别有所记述。大三的班主任是王树林老师。

  那时恢复高考时间不长,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很快,许多地方亟待用人,加上师范专科学校也刚成立,所以不仅是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亦变换较快,这是正常不过的。
  王树林老师1982年初大学本科毕业走上师专教师岗位,可见他的出类拔萃,且工作不久即接任了我们班主任。
  初见王老师,中等个儿,头发自然、浓密,英俊的面庞,穿一身笔挺蓝色中山装,左上衣兜别着钢笔;走路很稳健,喜欢左右手指扣在一起,显得自信而从容。
  王老师当时比较年轻,我们班几个“老大哥”的年龄比他还大。这种情况下,学校让他担任我们这个中文专业毕业班的班主任,体现学校的慎重,也可看出他身上蕴藏着的潜力。
  王老师的古文基础十分扎实,讲授《古代文学》课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我们听了颇有收获。

  王老师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我们班50多人,是个大班,同学年龄相差十几岁,家庭情况也千差万别。但王老师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依靠班委会和风细雨地把学生工作做好。比如我的情况,当时因家中爷爷奶奶分别患肺结核和心脏病,经济一度拮据,班委会建议给我一份救困补助,但有同学认为我父亲是公办教师提出不同意见,王老师了解之后,耐心向有关同学作解释,至今想来仍让我感动。
  1983年暑期前,我们面临毕业分配,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大中专学生的地方很多。其实我们高考时即被称作“跳龙门”,跳过去了转商品粮、国家提供助学金、毕业包分配,学生只管学习,食宿与就业不用担心。
  缘于需求,毕业时供我们选择的去向就比较多,如可报名援藏,可应招去部队,可选去大型国企,也可选去省会及外地城市,当然这些都有指标限制。除此,回到父母所在市县乡,基本是不用选择的就业安排。

前排左一为王树林老师

  因为去向多,毕业生又有不同的工作愿望,所以班主任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学校领导、专业科负责人非常关注的事情。
  那段时间,王老师经常到教室,或者深入学生宿舍,今日找同学甲谈话,明天叫同学乙沟通,而且多在晚自习或午间休息时,所以十分辛苦。
  我从小就崇敬解放军,当得知我们班有四个部队院校招录指标时,迅速报名,积极准备应召。在面试军官与我谈话、听说对我印象不错时,我满怀憧憬,感觉军校的大门即将向我打开。不料因指标所限,我得到的结果却是失望。
  记得那天中午,王老师来到我们宿舍门口,悄悄地叫我出门。站在一个背静处,王老师对我说:“咱们班报名去军校与符合条件的人都比较多,你理解一下,去油田吧,那是国家大企业,很不错,听说濮阳快要建市了。”
  我那时候不知道油田是什么样,只从电影《创业》中看过,像是比较艰苦。但王老师说得有理、充满关爱,油田的前景又好,内心感动,便愉快地接受了。

  后来班长告诉我,王老师在我的毕业鉴定中特意写了句“该生适应能力比较强……”想着可能是对我去数百里之外的油田工作会有所帮助。
  那个年代的大中专生基本是一次分配定终身。我走进油田,一干就是41年,直至步入花甲之年退休。
  在毕业后的30多年里,我再也没有见过王树林老师,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021年元月我回商丘过春节,一位热心校友组织活动,告诉我王树林老师从外地回商丘了,师生可以一聚。
  我不禁喜出望外,原来王老师也是商丘人。我们离校后,他一直兢兢业业工作在教学岗位,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后来担任中文系的副主任、党总支书记,校长助理兼图书馆馆长等职务。2001年调往江苏南通大学工作。
  人生重逢皆是缘,与王老师分别38年了,他教过那么多学生,还会认得我吗?
  一见面,王老师亲切喊出了我的名字,依然是端重而和蔼的微笑,只是华发已满头。我有些激动,紧紧握住老师温暖的双手,久久不肯放下。

  从交谈中得知,王老师在商丘师院任教期间,包括调至南通大学工作后,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的教学与研究,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学术成就卓著,出版了《侯方域全集校笺(上中下)》《中州文献总录(下)》《金元诗文与文献研究》《北宋应天书院志》等12部著作,并在《文学遗产》《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
  王老师退休后,受聘到广州华商学院语言文学研究院工作,同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学校与专业的兼职教授,依然辛勤耕耘在古典文化教学研究与青年人才培养的岗位上。
  作为商丘人和在商丘工作多年的学者,王树林老师对商丘籍的清初著名散文家、诗人侯方域的研究可谓独到且深厚,开启了侯氏研究的热潮,其著作与见解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与赞誉,《侯方域全集校笺(上中下)》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一番茶叙间的交流,使我对王老师愈加肃然生敬,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第三任班主任,更是缘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取得的不凡成就。
  王老师还说,虽然多年没有见面,但我们这个班是他大学毕业后任班主任的第一个班,所以难忘;近年他从一些媒体上陆陆续续看到我撰写的文字,很为我高兴。老师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争取出更好的文章。
  2021年7月,我的散文集《岁月驻芳华》在油田举办读书分享会,王树林老师专门赋诗一首致贺:“岁岁年年匆匆过/月圆月缺白发多/驻春常怕花开早/芳年忌言两鬓皤/华繁春明不相待/年光如斯江流波/智者奋身绘新篇/信使何惧后人说。”巧妙地将书名与我的名字嵌于句中,用心之至,令人感佩。
  真要感谢那次分别多年后与王老师的遇见,更感恩老师的教诲与期望。
  王老师枕经籍书、孜孜以求做学问的精神,这辈子都值得我学习!(图片由作者提供,2024年9月5日完稿于郑州三常书屋)

河南思客 教师节文选

教育和教师(作品集萃)【荐读荐转】

我的大学老师赵德润|李智信

语文课|杨海燕【荐读荐转】

讲台边人傅丙壬|路尔卓【荐读】

跟老师打赌【荐读荐转】|廉璟霞

“那个年代的教育”征文选粹|河南思客【荐读】

恩师留下了一道光|杨玮霞【荐读荐转】

本篇审稿 李丹 组版 ⑤
总策划 吕佩义
主编 杨海燕

作者简介

  李智信,河南商丘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作家协会会员,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连续七年以上获得“河南思客优秀签约作家”荣誉称号。
  《河南思客》编委、签约作家。

作者 李智信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编辑部

原则原创、近作、首发、独家、深度

初心:思想,影响人生;文字,抚摸心灵

李智信的相关文章

兴义城的凉风【荐读】


揽春入怀运河情【荐读】

黄土里长出的城——写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外二首)【荐读】

锦凤展翅【荐读】

从小烙上中国印 文/图【荐读】

牡丹之爱宜众好【荐读】

古城寻春寄乡愁【荐读】

慕尼黑,古朴与激情碰撞的地方(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海参崴——遗失海外的一颗宝珠(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文学视阈的实践与把握【荐读】

菲滋洛伊公园内的库克船长小屋【荐读荐转】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看动物(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澳大利亚墨尔本City风光(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荐转】

墨尔本M0ntsalvat古堡艺术庄园掠影(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澳大利亚LaKes Entrance小镇(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俯望巨流向东南【荐读】

断桥忆母【荐读】

湖畔秋思动客情【荐读】

汉中这场雨,一直下不停(外一首)【荐读】

同享一片星光|李智信【荐读】

惊艳时光的河【荐读】

细雨丝丝润无声——中石化青干班政治辅导员工作记【荐读】

雷锋精神在这里闪光【荐读】

故园庙会【荐读】

写情油田展览馆【荐读】

父亲点评我作品【荐读】

高铁奏响黎明曲【荐读】

叙事的角度和传播的特色【荐读】

感印阿根廷【荐读】

杨坟坑的记忆【荐读】

病室随想【荐读】

突过(外一首)【荐读】

风刮不走阳光【荐读】

校园怀想(组诗)【荐读】

老人旧事【荐读】

生活三首【荐读】

今年的“六一”——写给小孙女李榕馨【荐读】

郑州: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上的建筑【荐读荐转】

刷新农民工的幸福感——访商丘市总工会郑州农民工服务中心【荐读】

晨练七里河【荐读】

郑州龙湖春色美【荐读】

寻春贾鲁河【荐读荐转】

探春七里河【荐读荐转】

逐高铁而居【荐读】

谁持管杆当空舞【荐读】

故园寻迹(组诗)【荐读】

官路的记忆【荐读】

让“二线”生活亮起来——我做党校兼职教师的故事【荐读】

给你一片翱翔的天空【荐读】

位置(三首)【荐读】

写作要向上向善向美|李智信【荐读】

特大暴雨历险记【荐读】

平台的力量【荐读】

鸠山绿意浓【荐读】

随周大新老师走陕塬【荐读】

红色脚印在这里延伸【荐读】

南海边咏想【荐读】

感遇在新春日子里【荐读】

多彩生活酿成诗【荐读】

天鹅美,飘带绿【荐读荐转】

三门峡拾萃(组诗)【荐读】

姑母的八十寿辰【荐读】

老师的重阳节【荐读】

东沙河的记忆【荐读】

小住九龙峪【荐读】

在自己家做了一回“客”【荐读】

提高创作水平,迎接“后浪”追赶【荐读】

坑塘之变说家乡【荐读】

雨落“双峡”【荐读荐转】

感思萦怀五里川【荐读】

走历陕北瓦窑堡【荐读】

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荐读】

诗会之约(外二首)

窗外的夜色【荐读】

里海秋月明【荐读】

流在血管的故乡(外二首)【荐读】

晚点,有时也美好【荐读】

那里留有爷爷的足迹【荐读】

难忘那年“四基”忙【荐读】

鸡冠洞的遗憾之美【荐读荐转】

吴金印精神与文学创作之感悟【荐读】

母校拾忆【荐读】

春天的音符(组诗)【荐读】

春雨——写在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荐读】

白衣寺外春晚声【荐读】

感受“铁人”的力量【荐读】

我的十年路【荐读】

乐居油田【荐读】

文化扬帆的地方【荐读】

故道晚秋(外一首) 

拥抱延安(外一首)

爷爷的牛屋【荐读荐转】

我站在北湖岸(外二首)——写给睢县【荐读】

老操场的记忆【荐读】

一张老照片【荐读】

写给五月的鲜花(组诗)【荐读】

相约李连成

寓居墨尔本(组诗)

 “能行”的孟州人【荐读荐转】

 墨尔本的超市——澳大利亚墨尔本见闻【荐读】

 博士山的“年”味儿——澳大利亚墨尔本见闻【荐读荐转】

 亚拉河的风光——澳大利亚墨尔本见闻【荐读】

 母亲的坟茔

 校园里的芳华【荐读】

 雁鸣湖秋色(外一首)

 黑角印象【荐读】

 诗润天地(外一首)

 随着《河南思客》访中牟

 秋至梨乡(外三首)

 车春林的往事【荐读】

 点燃一团青春之火——初期报道全国劳动模范王中华的往事

 石油花开立新城——濮阳建市初期的一点回忆

 岁月经年思乡浓——我记忆中的张阁镇

 沂蒙老人(外一首)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梦想——我办《启明星》的故事

 应天公园(外三首)

 我的大学老师赵德润

 杏园诗情(外一首)

 春闹绿博园(外一首)

 雾霾•冬雨(外一首)

 遛狗的人(外一首)

 由南丁先生辞世的方式说起

 心在远方

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专为思想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