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乡飘香时|赵文强【荐读】

时事   2024-09-15 06:47   河南  

今年盛夏客居新郑市区,零距离感受了国家命名的“优质大枣基地”“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的独特魅力,心旷神怡。每日行走在孟庄镇、龙湖镇、郭店镇的肖庄、孟庄、寺后张、酒孙、栗元史、耿湖等村的乡间小路,一排排枣树蓊郁俊秀,一株株枣树枝繁叶茂,一坨坨红枣果实累累,一簇簇游人流连忘返,一群群农民笑逐颜开,情不自禁地学着青年人在一处处枣园前打卡留影。

农历处暑、白露时节如约而至,几万棵数百年树龄的枣树缀满果实,向大地轻轻地探着身体,颜色由红渐变为紫红,在绿叶的衬托下熠熠闪光,晶莹透亮。

  新郑红枣号称“天下第一枣”,早已闻名遐迩。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枚碳化枣核,见证了红枣文化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相传黄帝在初秋时节带着侍从外出狩猎,迷失方位,几经辗转,也找不到回乡的路。正在饥渴难耐之际,忽然看见一株干大、枝茂、果丰的怪树。众人诧异观望,无人敢上前采摘充饥解渴。黄帝大智大勇,举剑击打,果实纷纷坠落。随从惴惴地拾取入口品尝,之后纷纷欢呼说好吃。黄帝也取来进食,大吼着:妙!于是,黄帝持剑在地上画出“棗”的图形。此后,历经多少年历史变迁,遂演变成现在的“枣”字。《诗经》里便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载。
  枣树属于喜温、喜光果树,耐寒、耐涝、耐贫瘠、耐盐碱,根不争地、冠不争天、叶不争春、花不争艳,能防风沙,还适合树粮间作。

  新郑孟庄、龙湖一带村镇,地处黄河以南,丘陵平原相互交错,古老的黄河多次改道,泛滥淤积,形成沙丘岗地,地表沙壤黄土,地势西高东低,非常适宜栽种枣树。这里的先民,大量繁植枣树,摸索出了枣树“开甲”的独有种植办法。枣树开花结果之后历年间,农民用斧头镰刀对树干地面以上三尺以下的部位刀砍斧砸,导致汁液外流,枣树不再往上长高,仅存的能量供给枝条和果实。
  长此以往,枣树皮呈灰色,好像武士的铠甲,故称这种管理办法为“开甲”。放眼全国各地的枣树园,唯有新郑的枣树犹如花瓶状,上下细中间粗,独具特色。栗元史村一株号称树龄六百多年的“枣树王”,树围三米一,树干离地开甲约三尺高,甲纹历经数百年清晰可见,如今仍然年年硕果满枝。
  据统计,目前新郑市五百年以上树龄的枣树数万株。明嘉靖皇帝四十五年寿诞,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高拱独献家乡新郑特产红枣。嘉靖皇帝品尝后,顿时觉得心旷神怡、回味无穷,龙颜大悦,不觉称赞道“此枣既大又香,可为天下第一枣!”

  从此,新郑红枣便被封为“天下第一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枣树》中说: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赋枣》中说: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宋代另一位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说: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新郑红枣有了“五品”美誉:入朝是贡品,赠友是礼品,平日是食品,治病是药品,保健是补品。红枣几乎是新郑的代名词。
  在以红枣为主业、规模化种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枣树犹如骄子,被农民悉心呵护着。田野里,渠沟旁,房前屋后,一株株枣树俏然挺立。枣园里,枣树行距五到六米,株距二到三米,株高四米平顶,冬春季修剪,寒冬覆加土肥,开春冲复合肥,冬春浇灌,四至五天喷洒一次农药。同时枣树之间空地,可以种植冬小麦、花生、玉米、红薯、芝麻。

春末,枣树黄花飘香,碧绿麦田麦浪滚滚,渲染着乡村处处绿意盎然的大美景色。

  初夏,各种绿植凭借烈日和雨露,咯吱咯吱向上攀长,引来成群结队的麻雀、燕子、喜鹊、戴胜、灰鸽子,众鸟欢唱,汇聚成一曲曲动听的旋律,合鸣婉转,传向远方。
  漫步枣园,一株株翠绿的枝丫护佑着历经几百余年风霜雨雪的褐色的枣树树干,一行行枣树枝丫交错,好像密友般握手耳语。更青更嫩的绿枝,在微风中摇曳起舞。一寸多长的矩圆形、长卵圆形红枣随风摆动,带动树叶哗哗作响。十几只知了匍匐在枝条高端继续着他们的爱情鸣唱。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进入农历八月中旬,田野里的红枣树一望无际,一坨一坨硕大的红枣挂在枝头,累累低垂。身着彩色服装的少女在树林小道嬉笑穿梭,年轻小伙结伴踏歌而行。这里的红枣,以皮薄肉厚核小、质蜜味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与其他地方的红枣相比独具特色香味,蜚声中外。

  如约参观孟庄红枣园,偶遇大雨如注。一米多宽的红枣园土路上,积起一个个浅浅的水坑,反射着绿叶的光影。撑伞走在林间小路上,踩着软软的泥泞咕咕响,左右两侧纵列着几米高的枣树,窄小的绿叶婆娑起舞。距离地面一米多,紫红的大枣联结在或灰褐色或水红色的枝条上,在夏雨的湿淋下,靓丽隽秀,泛光溢彩。当大雨来临时,绿叶犹如红枣的雨衣,遮挡着不期而至的雨水,缓缓地浇洇到果实之上。走近枣树抬头看,一嘟噜一嘟噜红枣直铺下来,如同镶嵌在绿幕上,一层一层,一簇一簇,有秩序地低垂着,接受着游人的检阅。
  红枣有的袒露在绿叶外,有的害羞地藏在嫩枝间,有的天真地簇拥在绿叶旁,如同一群身着五彩礼服轻歌曼舞的少女。雨水落在树枝上,顺着娇嫩的树叶蔓延到红枣上,继而流淌到红枣底端,越积越厚,一个个透明的水珠悬挂着,之后重重地砸在沙地上,洇湿一片又一片。
  在晴好的日子里,走进“万棵红枣村”,又会使人神清气爽,赞叹不已。一排排红枣树、灰枣树,在花瓶般的树干支撑下,在塑料顶棚的护卫下,正面乍看如展开的酱红色幕布,侧面斜瞄如夕阳余晖璀璨夺目。

  一株株枣树上,一摞摞紫红的红枣压弯了枝条,如张开小嘴微笑的孩童,欢喜地恭候游人的到来。枣园里的师傅说,给枣树罩棚,防止夏秋季节雨水连绵使成熟的红枣采摘不及时而霉坏。游人纷纷给师傅点赞称好。一树一景,一排树勾勒出一幅彩色斑斓的壮丽图景。一园叠景,一行一排绘画出一轮朝日旭阳的大美锦绣。
  在近年市场经济结构变革时期,这里走出一条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红枣种植实现合作化经营,有种树能手集片种植,突出特色,张弛优势,擦亮了“天下第一枣”的金字招牌。在专家的指导下,新郑市致力于红枣深加工,提升红枣附加值,使得农户亩均产值六千多元,一批涉枣企业如天宏枣业、嘉成枣业、富源生态科技、梦相思实业等迅速发展壮大,年交易额达二十多亿元。以枣为媒,枣片、枣泥、枣酒应运而生,枣花馍、糕点铺、老酒坊闪亮登场,红薯粉条、鸡柳卷饼、葱香烧饼、星耀甜品纷至沓来,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每年带来乡村旅游收入三百多万元。
  红枣是福音,福音永赓续。走到枣园,靠近任何一株枣树,清香悠悠扑鼻而来。走进枣乡,仿佛来到梦中王国,鸟语花香,硕果满枝。走在乡间小路上,乡村振兴春风化雨,让人激情满怀。同行的省报记者笑呵呵地说,伴随红枣种子搭载神舟八号飞船完成航天育种,红枣标准化管理渐入佳境,新郑必将迎来研发、种植、收购、加工、流通、储藏等一体化的产业新体系。(本文配图摄影均由作者本人现场拍摄)

本篇审稿 廉璟霞 组版 

作者简介

  赵文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获得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数十项文学奖,作品入编多部选集

作者 赵文强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编辑部

原则原创、近作、首发、独家、深度

初心:思想,影响人生;文字,抚摸心灵

赵文强的相关文章

魂牵梦绕小河湾【荐读】

夏日青龙峡【荐读】

徜徉在花香里【荐读】

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专为思想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