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创建根据地(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4)|​王太广 刘康健【荐读】

时事   2024-09-03 06:46   河南  
  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襄(阳)枣(阳)宜(阳)根据地和均房根据地丧失后,鄂豫边区事实上仅剩有豫西南一部分秘密组织。
  1933年7月,原鄂豫边临时省委委员张星江、省委技术书记仝中玉、中共泌阳县委书记张旺午在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为坚持斗争,成立了中共鄂豫边区临时工委,张星江任书记。8月,鄂豫边区临时工委派宣传部部长张旺午到确山,通过中共豫南特委傅楼联络站徐中和的关系,与当时的中共河南工委取得联系,并经中共河南工委与设在上海的中央局接上关系。

  1934年初,张星江与王国华赴江西苏区参加完会议后,王国华返回了确山。张星江返回到鄂豫边后,立刻召开鄂豫边临时工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和“二苏”大会精神,并按照中央的指示组建起新的鄂豫边工作委员会,张星江任书记,张旺午任组织部部长,仝中玉任宣传部部长,陆续恢复建立唐河、镇平、泌阳、南召等县委。
  1934年底,因上海中共中央局遭到破坏,鄂豫边工委再次与上级失去联系。1935年5月,为继续寻找上级党组织,鄂豫边工委组织部长张旺午再次来到确山县中共豫南特委傅楼联络站徐中和家,恰遇王国华也到这里。两人一见如故,相互交谈了两地党组织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后遭敌破坏的情况。他俩的意外巧遇,使豫南和鄂豫边两个党组织的联系沟通了。王国华当即决定随张旺午到鄂豫边区,找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联系。

  7月底,王国华到唐河与张星江会面,商定在唐河县毕店镇召开会议。会议决定豫南党组织与豫西南党组织合并起来,组成中共鄂豫边省委,统一领导豫南、豫西南的革命斗争。选举张星江任省委书记,仝中玉任组织部部长,王国华任宣传部部长。鄂豫边省委领导唐河、泌阳、桐柏、南召、邓县、新野、南阳、新蔡、信阳、确山、汝南、正阳、镇平、内乡、淅川、方城、遂平、舞阳、叶县等县党的工作。
  中共鄂豫边省委建立以后,立即把恢复发展党的组织、创建武装、开展武装斗争、开辟游击根据地作为中心任务,认真总结了过去历次斗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鄂豫边区的实际出发,组织一支游击队由小到大逐步发展,选择有利于小型游击队发展的山区作为根据地。
  1935年11月,中共鄂豫边省委在泌阳县张楼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建立红军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开辟山区游击根据地,以及党组织恢复发展,扩大革命力量等问题。

  会议认为,确、泌、桐、信四县交界地区是最理想的游击根据地。成立游击队,首先要解决枪支的问题。经过努力,周骏鸣借来一支汉阳造七九步枪,吴仁甫借来一支八音手枪,汪心泰借钱买了一支橛把子枪(没有抓子钩)。1936年1月4日夜,张星江、周骏鸣、王国平、吴仁甫、康春和红二十五军留在当地的伤员老汪等聚集小石岭汪心泰家,正式成立了有7个人、“两支半枪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支7人的红军游击队点燃了桐柏山区武装斗争的革命烈火。
  1936年1月15日,红军游击队在桐柏县榨楼村召开游击队员会议,研究制定行动方针和政策。会议决定,面对强大的敌人,游击队必须秘密行动,隐蔽发展,不贴标语,不散传单,昼伏夜出。为保存自己,迷惑敌人,采取“推磨”的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经常流动;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暂不实行分配土地的政策,实行“打坏货,拉土豪”的政策,扩大了团结对象,孤立和打击了最反动的敌人。

  1937年10月之后,随着红军游击队对蔡冲、邓庄铺、贾楼等反动顽固据点的铲除,鄂豫边区革命斗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抗日革命热潮席卷了豫南地区的村村寨寨,红军游击队由此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根据党中央关于在中原地区建立一处抗日据点的指示,豫南特委决定在竹沟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竹沟镇虽不大,却盘踞着国民党的1个联保主任、4个保长和1个镇长。这伙顽固分子始终与共产党为敌,破坏国共统一战线。为此,王国华、周骏鸣等决定发动竹沟群众,组织武装暴动,坚决除掉以徐景贤为首的顽固势力,建立竹沟抗日根据地。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根据中共豫南特委傅楼联络站提供的情报,经过周密的准备,于农历十月二十七举行了竹沟暴动。
  在周庆鸣、杨秀峰等人的带领下,除掉了作恶多端的联保主任徐景贤及其贴身打手,并消灭了中途趁机抢占竹沟的土匪王占奎部,竹沟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边区省委遂派姜宗仁到竹沟,指导周庆鸣的暴动队伍开展防匪自卫等工作,迅速打开了竹沟镇周围的抗日新局面。
  1938年初,经周恩来宣布将抗日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并根据党中央在鄂豫边区域内建立中原抗战战略支撑点的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迁驻竹沟。从此,竹沟成为中原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支撑点。这支由河南省的中共党员独立创建的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转战桐柏山区,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数十次血战,最终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在南方8省15个地区坚持3年艰苦卓绝斗争的游击根据地之一——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本文配图摄影均由《河南思客》签约作家现场拍摄)


下期请看:
“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5:护送干部去延安

河南思客作家采风团 走进确山县

青山绿水间书写乡村振兴——河南思客作家采风团走进确山县|何思【荐读荐转】

夏日走过确山|李丹【荐读荐转】

在确山(三首)|张卫民【荐读】

确山:旅游强县不是梦|李璞【荐读】

确山,红色精神引领乡村振兴|李贵生【荐读】

确实棒|刘璐【荐读】

走进美丽确山|席云玲【荐读】

确山纪行|吴建华【荐读】

图说确山|张松桥【荐读】

我在确山数星星|崔思明【荐读】

确山恋|王峰轩【荐读】
张震将军的竹沟之夜|郑国际【荐读】
确山的红色之光|闫俊玲
红绿荫中看确山|万红伟【荐读】
大美确山,在生态诗画里伟岸崛起|李新华【荐读】
确山县: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的交响曲|河南思客AI写作员【荐读】
上传下达联络地(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1)|王太广 刘康健【荐读】
红色特工徐中和(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2)|王太广 刘康健【荐读】
全力以赴护送红军(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3)|王太广 刘康健【荐读】
本篇审稿 李丹 组版 易涛

作者简介

  王太广,河南省驻马店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刘康健,驻马店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作者 王太广 刘康健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编辑部
原则:原创、近作、首发、独家、深度
初心:思想,影响人生;文字,抚摸心灵
王太广的相关文章

全力以赴护送红军(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3)【荐读】

红色特工徐中和(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2)【荐读】

上传下达联络地(神秘的红色堡垒连载1)【荐读】

自制玩具的岁月(“那个年代的教育”征文)【荐读】

消失的太平车【荐读】

的确良【荐读】

又见蛤蜊油【荐读】

下粉条【荐读】

打灯笼【荐读】

年画【荐读】

磨豆腐【荐读】

芝麻叶豆面条【荐读】

能量出世道人心的斗与升【荐读】

打毛衣【荐读】

棒槌声声【荐读】

不见面的话务员【荐读】

儿时哼过的歌谣【荐读】

下军棋也有瘾【荐读】

字正腔圆的广播员【荐读】

红歌声声里

竹沟榴花红似火

美丽的驻马店【荐读】

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专为思想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