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夏那河那童年|郭自强【荐读】

时事   2024-09-10 06:46   河南  
  丰子恺说,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读古诗词,发现古人也爱玩游戏,他们也有沉浸于游戏中的童年:骑竹马,偷看花,登高楼,剥莲蓬,放风筝,变着法地玩儿
  “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唐·韦庄《下邽感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

  看着这充满童趣与快乐的诗词,便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和童年玩过的那些游戏。可惜啊,随着物质的丰富,如今的孩子已不屑于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粗犷游戏了。
  过去,降温条件差,哪有什么电扇空调冷风机呀,一到夏天,酷暑难耐,那就只好求助于扇子和水了。对于踢死蛤蟆弄死猴的孩子们来说,玩水自然就成为消暑驱热的首选。是啊,十月怀胎,哪个孩子不是在羊水里悠哉游哉成人的?
  夏天来了,一场大雨落下,孩子们便赤条条地冲进雨中狂喊:“下大了,麦罢了,谷子菽黍长大了。”短短的一句歌谣,把劳动者丰收后的喜悦和播种后的期冀表达得淋漓尽致。“菽黍”泛指高粱、谷子、糜子、大豆、玉米等秋作物。
  天晴以后,河道上的洼洼潭潭,村内庄外用以服务生活和消防的坑坑塘塘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洗澡,那是必须的。但是,孩子们洗澡可不是单纯地钻到水里洗洗泥灰去去臭汗,而是为了学游泳练水性,也是为了避热为了玩儿。因此,玩游戏才有乐趣。这恰恰就是现在倡导的所谓“乐学”之法。
  “跘水菜瓜儿”便是水上游戏中最简单的一种。
  “跘”是舞水方言中的一个特殊词语,读bán,跌倒、摔倒的意思。和“绊倒”的“绊(bàn)”有明显差别。一是读音,“跘”轻“绊”重;二是含义,“绊”有受阻的意思,而“跘”则含有“主动抛摔”和“意外摔倒”两层含义。
  “跘水菜瓜儿”有点儿高台跳水严重失败的味道——要平身子摔下,像把一个大大的牛腿菜瓜摔在水里,声音越大越响溅起的水箭越多越高越好。有高手跘得很精彩。只见他站在高沿之上,背对水面,调整呼吸,挺直身体,双腿猛屈猛伸猛地一弹,身体向上一纵,射向空中,划出优美弧线后调平身体重重摔向水中。

  霎时,后背猛击水面,“啪”地一声,水面溅起无数水箭,重压之下,水晕推着水浪向远处急急而去。这时,站在岸上观战者瞬间发出一片喝彩。表演者如同得了奥运冠军一般,满脸写着“得意”二字,尤其是听到小女孩的喝彩后,其他小伙伴也一个个地翻新花样地去表演。也有表演过火的,一头攮到青泥里,差点憋死里头。
  跘罢菜瓜打水仗,整个坑塘就像鳖翻潭一样,更热闹了。
  打水仗的玩法不一,有两种最为常见。一种是“捉赵云”,另一种是“战官渡”。
  “捉赵云”,就是有水性好的毛遂自荐当赵云,其他人当曹兵,双方都潜入水中,曹兵捉赵云。那赵云立刻使出看家本领,在水中如蛟龙入海,或潜或游,倏忽而逝;那曹兵也是个个骁勇,潜游结合,群起围攻,围追堵截。无耐赵云水性特好,眼看几路人马将其包围之时,他却水下一沉,没影儿了。待大家手忙脚乱地一阵寻找后,才发现他这一猛子已经跳出包围圈,在很远的地方招手嘲笑呢。
  于是,曹兵重新组织人马,再围再堵。终究是白袍小将英勇无敌,在长坂坡前杀了个七进七出,一群曹兵精疲力尽,举手投降。

  “战官渡”则是兵分两队,进行对抗性游戏,听从裁判号令,一齐潜入水中在水下捉拿对方队员,捉到的队员编入自己队伍。按事先约定,连胜几次或累计胜几次者为胜。
  打罢水仗,大家都累了,一个个爬上岸来,站在日头地儿里,双手拍着小屁股,跳着喊着:“拍,拍,拍麻杆,你哩不干我哩干。
  也有人不守规矩,从水里钻出来直接去到树凉荫儿里。于是,还在日头地儿里拍麻杆的人便改口嬉骂道:“日头地儿里真暖和,凉荫儿里,鳖卧着。
  对方也不示弱,当即反唇相讥:“凉荫儿里,真凉快,日头地儿里晒鳖盖。
  其实,晒盖的不光老鳖,还有乌龟。它们都是变温动物,需要通过晒盖来调剂体温、补充钙质、杀死体表害虫。当然了为了传宗接代——嬎蛋,它们也得爬到沙滩上卧着晒着。
  也许是老鳖乌龟经常缩着头有点慵懒的样子吧,常有人把遇事不敢站出来抗争的被骂作“缩头乌龟”,把死懒不干活的骂作“懒鳖”,把人品不好或言行不雅的人骂作“鳖子”“龟孙”“王八蛋”。耳濡目染,孩子们也用鳖来骂对方。

安孟辉 摄
  鳖,有别称甲鱼、团鱼,因其腹甲的纹理无论正过来看,还是倒过来看,都是“王八”二字,故有俗称“王八”。后来,人们发现乌龟的腹甲纹理也有这两个字,故而,乌龟也成了“王八”。也有人解释:《史记·龟策传》中说,远古时代三王五帝将卜筮的“神龟”分为八种。每一种一个名称,第八种名为“玉龟”,因甲骨文中“玉”“王”形似,后人便简称为“王八”。
  至于为什么要用乌龟王八来骂人,据说有三个来源。
  古时候,妓院里拉皮条的男人被人称为龟公,是奴性的象征,世人恨其缺德无品,“龟公”就变成了贬义词,老龟们也就跟着倒霉了。
  古人认为,乌龟没有交配能力,雌龟要跟蛇交配才可以下蛋,于是古人就把母亲跟人通奸生下来的“野种”叫“龟儿子”“王八蛋”“王八羔子”。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说:“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为乌龟,因以龟之俗称呼之。”

  清朝有人推测说,“王八”是“忘八”的谐音,是指忘记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种品德的人。
  但不管则么说,龟鳖都是灵物,被用来骂人,多是“背锅”之故。
  前面有个比喻“鳖翻潭”,其实,这也是孩子们玩的一个水上游戏。
  “河无三里直”。受水力冲击影响,大小河流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水潭,被称为“潭窝”。过去生态环境好,大潭小潭里鱼虾成群、龟鳖成窝。特别到了发情期,一潭的大鳖小龟为了争夺交配权,你撕我咬,上翻下腾,闹得是烽烟四起,水飞泥溅沙涌动,好不热闹。这个时候的精鳖能龟突然变傻了,你拿个笊篱就能捞出来几个。
  孩子们在水中游戏,也玩这个。人分两队,开赛前各队都要喊口号。如:“河里撒把盐,河北胜河南!”“河里撤把灰,河南胜河北!”“河里插根葱,河西胜河东!”“河里扔只鸡,河东胜河西!”至于撒啥扔啥,全凭嘴说,只要押韵上口好听就中。

  两队站齐,喊罢口号,裁判员一声令下:“跳!”一排大鳖神龟一齐投入水中,一猛子扎到水底,再奋力潜游,直到快要精疲力尽憋不住气时才钻出水面。其中,有一人游得最远的队胜,或有一人游得最近的队败。然后,大家就在水中嬉闹起来。比潜泳的,比仰泳的,击水相攻的,反正就是玩,偌大的水潭成了战场,和那发情的老鳖打来斗去没啥两样,这就是“老鳖翻潭”。生活中,人场里有人过于闹腾,或团队里有人捣乱,也被称为“鳖翻潭了”。
  由于闹腾得过度,潭中的鱼虾也有被殃及的。特别是上层鱼,会有翻肚的晕厥的,多被手疾眼快的孩子俘获。
  有获有不获,那是不公平的。中国人历来有“不患贫患不均”的基因。玩足玩够之后,都想有点收获。于是,那就“踩鱼摸鳖”吧。
  深潭里的鱼鳖是难以徒手捕捉的,那就去到河汊或水浅的地方。那时候河里的鱼鳖真的多得很呐,能坐下屁股的小坑儿里都能捉个十条二十条。小窜条儿扳倒大(鲫鱼)老黄狗(淡水黄鱼)沙趴儿鲶鱼火头(黑鱼)泥鳅刀鳅黄鳝血鳝螃蟹麻虾,多了去了,只要有本事,想逮啥逮啥。

  孩子们水平有限,最喜欢逮的鱼是“沙趴儿”,个儿不大,两三指小半拃,通体净肉,一骨碌儿,没横刺儿。那家伙脾气大,见人不怯不走不溜,只是用尾巴和鳍扇动沙子将身体掩理起来,任人在它身上踩来走去。
  大家都是老手,只要脚底下有异样,便不会抬脚,弯下腰,两只手从脚底板两侧伸入就能把它揪出来,顺手穿到准备好的柳条上,一会儿就是一大串。
  有时踩住的不是沙趴儿是老鳖。那得赶紧呼唤伙伴们,几只手下去,慢慢地躲开它的头部抠住两边取出来。一出水面,它会将头缩回肚子里,它不缩就敲一下逼它缩。它很有攻击性。听大人说,“鳖咬一口,入骨三分”,死不丢,要等到天上出满星星才松口!那得等到猴年马月了,今儿黑天一阴,明天上学总不能手上提溜个鳖去吧?
  不管是逮住了鱼,还是捉到了鳖,总之,收获满满之后就要打道回府了。

  孩子们玩性大,就是回家也不好好地走路。那咋回去?鸭娃儿凫水呀!
  大家来到主河道,先找一处深水区,用小裤衩将鱼鳖包起来,下到水里,将头一仰,小脚一蜷[quán],身体就漂起来了,像一只小鸭浮在水面。每个人将劳动成果放在胸前,俩小脚在水中踩着水顺流而下。
  有人为了显示水性好,就把肚皮连同小鸡鸡露出水面儿来,一直坚持着漂游,真的很牛。
  漂到离家最近的地方,翻身上岸,穿上湿漉漉的小裤衩,顺手折些柳条编成解放军潜伏时戴的帽纥拉(方言,读ge la,条类物编制的圈状物),遮住毒辣辣的日头,提着一串串收获回家去了。
  到家后,那就先想办法享受劳动成果呗。
  那时候,家家户户缺油少面,煎呀炸呀就别想了。大多是用树叶将鱼一个个包起来用柴火烧,再在火灰里闷一会儿,就扒出来一个一个地撕着吃。
  那个时代,不是病号,很少有人吃老鳖。首先是不敢杀。鳖是灵物,杀了怕遭报应。因为不敢杀,也就不会杀。小孩子更不知道咋弄的,吃鳖都是偷偷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锅里添上水,把鳖放锅里,盖上锅簰(pai,锅盖),用石头压住,点火慢慢儿煮,任凭老鳖在热锅里扑腾。

  为啥要偷吃?一是大人不叫吃灵物,二是鳖肉特腥涮锅难。哪个团队出个坏人或有人干了不光彩的事,都会说“一鳖沾得满锅腥”,说的就是这回事。
  那不让吃鳖,捉住了怎么办?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要么剁剁喂牛。老鳖大补祛火,牛是那个时代重要的劳动力,最金贵,让它吃鳖,以灵补力,合乎天道,不遭天谴。要么穿住老鳖的飞边挂在房檐下风干它。据说干鳖可以治“拉肚子”“吊叠肚”。“吊叠肚”就是“脱肛”。
  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采河沙石子生意飙起,河滩掘地三尺,河床漏水不蓄,再加上电打鱼、断子绝孙网泛滥,河里没水了,有水没鱼了。新世纪以来,河道治理得好看了,鱼鳖虾蟹回归大海了,再去河里洗澡的人寥寥了。因为要防溺水,孩子们学游泳只能掏钱去游泳馆。
  游泳馆水质好,有人保护,真的安全极了。这不,昨天接到一则游泳馆的宣传单,已经计划好带孙子去练练,再教教他如何跘水菜瓜,如何鸭娃凫水。只可惜教不了他老鳖翻潭、踩鱼捉鳖了。

本篇审稿 廉璟霞 组版 易涛

作者简介

  郭自强,笔名丁元,舞钢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河南省楹联学会理事,河南思客舞钢文学社社员。著有散文集《那炉那火那温暖》。

作者 郭自强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编辑部

原则原创、近作、首发、独家、深度

初心:思想,影响人生;文字,抚摸心灵

郭自强的相关文章

猫狗一口【荐读】


那树,那猴,那玩兴【荐读】

那夜,那月,那闹腾【荐读】

一地萝卜有爷孙【荐读】

美美年味吊起来【荐读】

喜闻蹅雪咯吱吱【荐读】

作辞花甲入新岁

102岁抗战老兵乔凤岐:“医院也算前方,是前方的后方”

战场上的智多星【荐读】

老兵刘进【荐读】

歌谣充满想象力(中原民俗)【荐读】

歌谣褒人也损人(中原民俗)【荐读】

歌谣里面藏智慧(中原民俗)【荐读】

歌谣教你识万物(中原民俗)【荐读荐转】

歌谣里面寓希冀(中原民俗)【荐读荐转】

分斤论两铡草麦

正月初一遇上堵【荐读】

换食物(中原民俗)【荐读】

箩头里的乡情【荐读】





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专为思想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