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
问:我发现很多心理问题是「不接纳」造成的,为什么人会「不接纳」?
答:首先我们先定义接纳,接纳是接受、顺应、承担承载的意思,而没有不情愿,也没有强迫自己。也即随着条件因缘的变化,顺其自然地调试自己的认知,接受和接纳。
而为什么会不接纳呢?
首先,我们固有有一些观念、认知或者情绪情感放不下,比如我们说辣椒不好吃,辣死了;但当一个嗜老如命的人说辣椒好吃,不辣,两个人人的感受和标准不同,如果去争论同一个辣椒辣还是不辣,那几乎一定会出事,彼此都接纳不了对方的观点。这是一个认知固着的例子,人很难放下自己固有的认知和观点,就是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很难换位思考,更难共情。
其次,我们认知上可以调整,但是情感情绪上无法放下。比如孩子高考了离开家,夫妻两人明明知道早晚有这一天,也做了心理建设,但当孩子真的离开家,却觉得空落落的不舒服,这也就是惯常去投注情感的对象和我们有物理距离了,心理上不太能接受,或者说不太习惯。这里其实得到的启示是,人很难走出固有的习惯。
在荣格研究人格类型的心理学时,其实觉得情感也是一种理性的功能,因为情感之前几乎一定会涉及到认知,形成一些习惯,之后才是情感的持续投注。这有点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而当我们了解到情感的部分的认知的本质时,其实也就是我们可以拿捏我们情绪情感的窗口和契机。换言之,我们可以在习惯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来临之前,保持觉察,保持内观,这样我们就会阻断即时生起的情绪情感反应,让自己的反应更加偏向“中道”。
最后,也是总结,之所以不接纳, 还在于我们对自己种种的固有认知、习惯、情绪情感,不能放下。或者说过往的生活经历,爱爱恨恨的情感,捆绑住了我们,让我们形成了执念,从而困在其中,出不来,类似于作茧自缚。
这里想说的是,观念和标签可以让我们认识事物,更便捷地把人事物归类,但是也形成了概念化的陷阱,你很难打破和放下你已经拥有的这些观念和概念。
所以,更彻底的解决之道或在于,人类需要加强学习,跳出各种固有的认知,随时活在灵动的当下,不被概念和观念束缚。
当然,这一点比较难。在此之前,还是有一些简单的应对之道,诸如试着放下固有的认知、放下习惯的情绪情感状态;试着跳出自身,从对方的认知或者情绪情感状态,多换位思考,获得一些理解。
做到这些,其实接纳就比较简单了。
当然,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拓宽自己内在容量,提升容器功能,不断放下,不断接纳,让人生越走越轻盈的过程。
文:剑丽,笔名若水,一个爱好写作的心理咨询师,荣格整合温尼科特取向,北大社会学硕士。问题来源于某公开平台,无涉隐私。
心理咨询、倾诉联络:
作者简介请见:
近期活动:
(其实不仅仅是一本母婴互动的书,而是可以透过此理解咨访关系,以及我们每个人的亲密关系模式等;不仅仅适合妈妈,也适合一切人噢)
更多分享:
心理师成长微课01: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没钱报培训班,怎么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