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资买房的伙伴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会在私域直播中给大家讲述趋势和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
引言
成渝之争历来已久,与其说是成渝之争,不如说是西部第一城之争。
近几年由于受到国家的政策、资源等倾斜,重庆的经济总量已经攀升至全国第四位。
从2024年前三季度GDP总量上来看,重庆以23244亿元排名全国第四,比成都高出一个量级,而且无论是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都高于成都,这么看来成渝之争已有定局。
那重庆就真的比成都强了吗?
不!
只考虑总量,不考虑两座城市的面积以及人口明显有失公允。
如果从人均GDP来看,前三季度重庆人均GDP是72833元,而成都是78196元,是重庆的1.07倍。
那如果考虑两座城市的辖区面积呢,那我们就要引入一个词:地均GDP
也就是GDP÷土地面积=地均GDP
这么算下来,
重庆的地均GDP是2821万元/平方公里,而成都是11593万元/平方公里,是重庆的4倍多。
谁是西部第一城,不言而喻。
所以我一直都十分看好成都这座城市。
不仅是因为成都地处西部少有的平原,更重要的是成都的科研、科教实力强劲,而且2035国土规划中定位升级为国家战略腹地。
在城市分化越发明显的今天,成都一定是西部城市中最值得投资和置业的城市。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对这座城市十分了解。
来,接着往下看。
01
成都给人的感觉除了巴适(四川话,舒服的意思)以外,竟然还很有钱。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
赶在2024年最后的两天时间里,成都就发布了《成都2024统计年鉴》,迫不及待地把2024年的成果拿出来晾晒。
有一个很亮眼的地方,成都2023年末的居民存款余额达到25958亿元。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呢?
根据目前公布的城市统计情况来看,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重庆,位列全国第六。
不仅如此,同比增速14.9%,更是秒杀四大一线城市,只比某几个副省级城市低。
有人肯定回说:存款增加就增加咯,有什么用?
非也
存款相当于购买力,存款增加也就相当于买房的能力增加,起码是付首付的能力提升了。
当然了,说到首付,那还得考虑贷款,借了钱还是要还的。
那成都的贷款情况怎么样呢?
继续往下看,
截至2023年末,成都住户存款余额是25958亿元,较2019年14901亿元增加了74.2%;
而贷款情况呢,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成都住户贷款余额从10128亿元上升至16117亿元,也就是说五年间,贷款增加了59.1%。
两者的增速相差了15个百分点。
两项数据都在增加,但存款是在狂奔,贷款勉强算小步前行。
就贷存比而言,成都的住户贷存比=16117÷25958=0.62。
这个数据什么水平?
重庆2019年至2022年的住户贷存比在0.75至0.87,明显成都更优秀。
看一下上面这张图,显示的是成都近五年的住户存、贷款走势。
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存款余额的增速高得多,贷存比也基本一路向下。
前文已经说过了,存款是什么?存款就是购买力啊。
那存下来的钱,是拿去买房还是去消费呢?
在货币超发与城市分化的背景下,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2
购买力除了看住户存款余额、贷款余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居民杠杆率。
为什么要看这个指标呢?
前文讨论的住户存、贷款是以居民有没有付首付的能力去看的。
而居民杠杆率则是以金融属性的空间去看。
毕竟这个年头,贷款买房的人还是大多数。
而居民杠杆率就很好地反映了一座城市后续加杠杆的空间了。
我们用2023年末成都的住户贷款余额÷2023年成都的GDP就得到当年的居民杠杆率了:
16117亿元÷22075亿元=73%
而重庆呢?
2024年重庆的统计年鉴还没发布,所以只能用202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了。
重庆的居民杠杆率是66%。
这样一对比,成都确实比重庆高了一点。
但如果和四大一线城市比较,成都还是低出一大截。
成都的居民杠杆率放到全国去比,也就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点。
而且,如果考虑与购房者更密切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成都的居民杠杆率只有64%。
这个数值与重庆基本相当。
所以,成都,这座城市完全具备继续加杠杆的空间。
加杠杆的空间有了,那加杠杆的意愿呢?
我把近五年成都的居民杠杆率都整理好了,直接看下图:
很明显,近五年成都的住户贷款余额在逐年增加,居民杠杆率一直在稳步提升。
所以成都居民的加杠杆意愿是有的。
况且,根据之前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成都房价收入比仅18.0,远低于四大一线城市(上海48.8、深圳39.9、广州39.4、北京33.4)。
房价收入比18.0意味着在成都平均工作18年就可以全款购买一套房子,所以在成都的购房上车门槛还是比较低的。
也是印证开头说的那句“成都巴适得很”。
在货币超发与城市分化的背景下,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3
因为成都数据公布得太快了,跑在大多城市前面,所以我们看2023年各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成都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0825元;
而重庆呢?是37595元。
两座城市在全国范围来看都不算很高,成都在全国排名第三十七;而重庆排在倒数。
大部分在中西部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不高。
其实也能理解,身处内陆,比不了沿海的确的交通便利,收入水平也就会相应降低。
但如果我们把人均收入÷人均GDP,得到平均回报率。
为什么说这么算得出来的是平均回报率呢?
我来拆解拆解
人均GDP相当于是每个人做蛋糕的能力,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每个人分到的蛋糕,两者相除,不就相当于回报率嘛。
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
截至2023年末,成都的平均回报率是49.3%;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是40.8%、44.7%、46.4%、39.3%。
没想到吧,成都的平均回报率比四大一线城市都要高。
换句话说,成都这座城市还是很愿意给居民发钱的,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发到每个人手里的钱也就越多。
正因为成都这座城市比较巴适,而且平均回报率比较高、上车门槛低,所以每年迁入成都的人很多。
这个“多”超出你们的想象。
普通人了解一座城市的人口流动,一般只会从常住人口的变动去看,但是今天我又要科普一个概念:
人口机械变动量
什么是人口机械变动量?
就是一座城市的迁入人口减去迁出人口的数量。
注意哦,这里是不包含人口的出生以及死亡。
也就是说,这个指标更好地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还是以2023年成都为例:
迁入35万人,迁入率22%;迁出16万人,迁出率10%
也就是说,2023年成都净迁入接近19万人。
19万人什么水平?
还是拿重庆来比较比较。
因为2024年重庆的统计年鉴还没有发布,所以先用2023年的数据。
来,直接看下图:
流出403万,流入221万,净流入还是负的。
不要质疑我的数据来源,这都是在重庆官网上能查到的。
我只是在客观分析数据,不诋毁、不造谣。
这个数据只能拆解到这里了,再分析下去,重庆的叔叔就要打电话过来了。
感谢看到这里的读者,因为你们以后判断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会只盯着一个常住人口的指标了,抽丝剥茧,还得看这座城市的人口机械变动量。
成都2023年净流入了19万人,2023年如此,2022、2021、2020年等等都是如此,知道大家谨慎,我也是一样十分谨慎,得看长期。
那迁入的人口意味着什么应该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以你们也能理解为什么我说成都的潜在购买力十分旺盛。
在货币超发与城市分化的背景下,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房地产双轨制,用一套房借鸡生蛋,让资产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04
在经历2021、2022年楼市的高峰后,成都的房价也跟着市场回调。
以成都的中德英伦联邦B区最近成交的一套89㎡房子为例:
2024年12月的成交均价是2.2万元/平方米,但在2021年同项目同类型的房子成交均价高达3.5万元/平方米。
也就是说,三年时间价格已经回落了37%。
要知道,这个项目是2011年首次开盘,开盘均价才6000元/平方米,短短14年时间,价格经历了涨将近6倍,又回落了37%。
这个项目体量庞大,入市时间较久,近两年的价格回调在我看来相当于是借楼市遇冷,挤掉泡沫。
从近一年成都楼市来看,已经经历了好几波的成交量放大、价格跌幅收窄,成都楼市明显在筑底,随时可能反弹。
不过,无论怎么看,如果一座城市的基本面强劲,短暂的价格下调,反而是入手上车的好机会。
根据克尔瑞数据,成都2024年共成交涉住用地7017亩,折合468万平方米,按照3.0的容积率来算,预计2025、2026年能供应约1400万平方米的住宅。
我们从成都2024统计年鉴可以看到,2023年成都成交住宅面积1784万平方米,而待售住宅面积仅309万平方米。
1400+309<1784
也就是说
如果2025年成都住宅的销售面积与2023年的水平相当,成都的住宅库存加上2025、2026年的新入市的住宅面积还不够卖。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
万物皆周期
房价上涨的时候,大家总是无视风险,硬着头皮往里冲;在下跌阶段,总觉得一波还有一波低,而忽视基本面的变化。
最后赠送一句话:
悲观者永远正确,而乐观者永远赚钱!共勉!
想投资买房的伙伴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会在私域直播中给大家讲述趋势和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
推荐阅读:这样买房,多赚200万(3)
推荐阅读:全面救市开启,2024年楼市会重演2015年的暴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