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茶量冲泡法
在长期的泡品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投茶量投足时,泡至中水会特别精彩,泡至尾水甜润感更好。一道茶品下来,如果有几泡特别精彩的,这无疑给这道茶增添了魅力,甚至会让人念念不忘。这其实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一道普洱泡得精彩,无非就是滋味、回甘生津、粘稠度等各种优点指标呈现的最优化。而一道普洱泡到中水,水浸出物无论在口感和滋味上都是最好的,茶汤的表现往往最醇厚协调性最好,如果投茶量充足,则茶汤的优点就会被放大。
那么,投茶量投足是怎样一个概念呢?“ 足 ”,并非简单地表达“ 多 ”的意思,而是有个度,往往是多到恰到好处,即是达到最优的量(落到具体得讲投茶比例)。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一个大部分茶友都认可的泡茶器容量与投茶量的比例,生茶按 100 ml:7 g,熟茶按100ml:6g,具体可根据茶性和实际进行微调。较大的投茶量则是在这个比例的基础上作一定的上浮,通常做法是每 100ml增加投茶 1~2g。
这个泡法主要适合转化度较好、协调性较好的中期茶,特别是品质佳、耐闷泡的中期茶,在中水稍加闷泡时,便会产生非一般的愉悦品饮体验。
整块投茶冲泡法
今年,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个新泡法——整块投茶法,即在撬茶时,根据投茶需求,撬取 1~2 块紧结的完整茶块进行冲泡。这个泡法,有几个好处:
第一,整块投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茶叶在壶里翻滚,有利于茶汤表现。
第二,利于最大限度保持茶叶完整,有利于茶汤表现。
第三,利于茶叶均匀出味,有利于茶汤表现,也有利于提升相对的耐泡度。
值得注意的是,整块投茶,洗茶后,润茶的时间要相对久一些,以便充分润透,进入较好的出味状态。如果觉得正常冲泡前几泡出味不足的话,可以稍作闷泡,但也不宜过度闷泡,不然茶块会在高温闷泡下很快舒展开来,就失去整块投茶法的意义了。
小投茶量大壶闷泡法
在上文提到,我们冲泡要“ 因需而泡 ”。小投茶量大壶闷泡法就是典型的因需冲泡法。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泡法的适用场景。
晨练完回来,想喝点茶解渴。我们可以拿个大于 200ml 的紫砂壶,投个 7、8g茶叶,淡泡,稍凉后,大杯牛饮。
又如,晚归,想喝点茶,又怕喝多喝浓了影响睡眠,这时候也可以采用小投茶量大壶闷泡法,选用适饮度高的中期茶来冲泡,浓淡适中,喝足了就行。
又如,冬日里在阳台晒太阳看闲书,又想喝点茶,这时候可以拿个大瓷壶,随便抓点耐闷泡的茶,随闷随喝,中间可以续续水,也可以喝得愉悦。
再如,赶时间要出门,又想喝点茶,如果正儿八经地泡一道,喝不完则浪费了,这时候用小投茶量大壶闷泡法,闷两三泡喝足,如此最好不过了。
保温壶闷泡法
保温壶闷泡法是一种极端的冲泡方法。在密闭、高温环境中,以闷泡的方式,让茶中水浸出物充分析出。这种泡法是把双刃剑,这样闷泡下来,好的不好的呈味、呈感物质都闷出来了,耐闷泡的茶往往能泡出惊喜,不耐泡的一闷就出丑了。
保温壶闷泡法,是一种可以量化且简单好操作的泡法。投茶比例可以量化,闷泡时间也可以量化。常规做法是,500ml 的保温壶,投茶 4 ~ 5 g,设个闹钟,闷泡约15 分钟,出汤一半后,可以再续满水,盖住保温壶盖,打开出水口透透气,继续闷,闷久一些也不容易出熟汤味。
煮茶法
一些优质的中期茶,泡至中尾水后拿来煮,往往更好喝,对比冲泡出来的茶汤,有独特的品饮体验。煮出来的茶汤,往往粘稠度更高、果香浓香、甜润十足。有句话说“惊艳是煮出来的”。
最适合煎煮的当属老茶头了,优质的老茶头,结成疙瘩,冲泡是难以让老茶头中的水浸出物尤其是丰富的果胶、多糖完全析出的,这时候慢火煎煮就最好不过了。几十年的老茶,泡到尾水,也是要拿来煮的。毕竟,喝一泡少一泡。而且,煮往往能激发老茶的香气,煮出迷人的药香。
以上只是一些较为常用的泡法。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还需要因地制宜制定泡法。例如,随泡新生茶也可以用公道杯;泡中期茶及熟普泡到中尾水也可以采用留根法;对于超过 20 年的中期茶和 30 年以上的老茶,对水温要求比较高,普通的电热壶就难以胜任了,冲泡出来差强人意。这时候,便需要启用电热炉 + 陶壶 / 银壶。
不同的泡法,还要和不同的技巧相结合起来。例如,冲泡陈茶要注重醒茶,尤其是喝得最多的“心头爱”,可以总结最佳醒茶周期。对于新茶,要注意避免香气逸散,如果喝得慢,可以用封口袋封住,也能起到聚香的效果。采用大投茶量闷泡法或冲泡一些处于关键转化期(比较容易出苦涩)的茶时,要注意在冲泡过程中揭盖透气,避免闷到茶。又如人多冲泡时,要注意歇茶时间,泡与泡之间,要间隔合理的时间,不能接连冲泡。如果茶汤出现水味,可以更换水温更有保障的煮水器,选用厚胎的茶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是建立在对茶性、泡法的熟悉基础上,灵活运用。
将一道茶的茶汤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是每一个爱茶人在泡品过程中所追求的。只要我们在识茶性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需求,把茶泡好了,让人喝好了,便是好泡法。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文 | 逸品茶童
图 | 逸品茶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