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赓续人文根脉 厚植绿色家底

文化   2024-10-21 19:20   云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走进景迈山,茶在森林里、村在茶林中,勾勒出一幅“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绿美画卷。

  景迈山千百年来形成的人、茶、林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成为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2023年10月27日,景迈山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作为活态传承的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一年来,当地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推进景迈山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保护为先,完整展示景迈山遗产风貌原真性;传承为根,全力守护景迈山千年历史文化根脉。


景迈山翁基古寨 董琳 摄


千年守护

展现生态之美
  入秋以来,景迈山云海升腾,青山、云海相映生辉。在古茶树、古村落和茂密的森林之中穿梭,不时有村民骑着摩托车、载着采好的茶叶在弹石路上奔驰,也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行走其间拍照打卡。今年国庆假期,景迈山共接待游客31909人次,走向世界的景迈山持续火热。

  置身大平掌古茶园,参天古树耸入云端,原始森林延绵不绝,古茶树自然生长。村民在茶树上采摘嫩芽,虫鸣鸟叫回荡林间,“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画卷徐徐展开。


景迈山头春古树茶开采 王毅 摄

  一年中仅采春、秋两季,每季鲜叶采摘量不超过七成,并依节令适时进行除草松土等养护,在茶林中绝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都在村规民约中作了规定,让村民科学管理茶园、科学采摘茶叶,也让古茶树得以休养生息。”芒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科哎华说,世代传承的茶祖信仰,是景迈山村民融入血脉中的生态伦理和智慧。


  “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灾祸死光;留下金子银子,也会吃光用光。就给你们留下这片古茶园和这些茶树吧,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一代传给一代,决不能让它遗失。”这是世代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布朗族群众一直坚守的祖先遗训,也是景迈山上各族茶农共同信奉的人生哲学。


  “在我们芒景村,每一代家长都会给孩子们讲述布朗族先祖帕哎冷留下遗训的故事,教导他们要怀揣对自然、对茶树的敬畏之心,悉心呵护这份自然的馈赠。”芒景村村民周天华的话语,透露着当地群众对景迈山的深沉眷爱与责任。


  在景迈山古茶林深处,有一棵很有名的“蜂神树”,巨大的榕树树冠上,70多个蜂巢挂满枝头,蔚为壮观。每到茶花盛开季节,这些授粉使者在古茶林里穿梭,年复一年,古茶叶的品质也不断提升;寄生在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这成为景迈山生态优良的一个显著标志。景迈山传承千年的“敬畏自然、保护山林”“茶林共生、人地和谐”的生态伦理和生产生活智慧,塑造了景迈山生态之美,也留下了一座生态宝库。



活态传承

赓续精神血脉
  在景迈山下的遗产“四中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坐在电子大屏前,认真对景迈山进行实时监测。目前,景迈山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已实现对日常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预警、处置预警,到最后解除预警的闭环流程。


据介绍,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通过前端自动监测设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和高清摄像头等监测手段,采集监测数据869万多条,完成预警处置68次,并将数据接入国家监测总平台,有效保障了景迈山日常管理工作,提升了监测质效。


景迈山全景 谭春 摄


  “景迈山是活态遗产,人、地、茶、林的生态关系一直在演化发展,群众参与、活化利用才能更好实现保护。”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遗产科科长李杨介绍,管理局、镇和村组通过持续开展入户宣传,打造示范茶林推广管护技术,培养管护队加强病虫害监测,筹办各类技能培训和竞赛提升管护能力,不断加强对古茶林的管理保护,保证遗产地原真性、完整性不受破坏。


  为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普洱市引导群众组建景迈山茶树管护队,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带领村民规范管茶、科学护茶,并培养当地讲解员,把景迈山的故事讲述给世界,当好景迈山推介官、做好景迈山传承人。


  “村民靠山护山,切实保护好山里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一鸟一兽。”景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赛乱说,我们持续发扬先民立体群落结构营造茶树理想生长环境、林木落叶提供天然养分、依靠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等古法技艺,严格保护古茶林天然遮阴林,恢复茶园防护森林带,分类核准100年以上古茶树分布区域和植株数量,设立护栏和警示标识牌,全面推行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让古茶林原生态系统得到了最大限度保护。


  独具魅力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有自然之功,更得益于世世代代的传承和久久为功的保护。从相对原生态到按照世界遗产理念加以保护和延续发展,当地政府、企业和群众共同参与其中,精心守护这份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守正创新

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保护遗产地生态资源和文化景观,当前,普洱市启动景迈山碳足迹核算工作,溯源分析景迈山申遗成功一年来整体区域以及茶产业、文旅产业的碳排放情况,为景迈山保护提出减排策略和产业发展建议。景迈山碳足迹核算成果预计今年底发布,将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碳足迹核算的世界遗产。


  景迈山申遗成功带来了绿色“流量”,生态旅游持续火爆,一年来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同比增长33.52%;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84%。景迈山的变化让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课题。


国庆假期,各地游客游览景迈山


  “一年来,上山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酒店每个月的入住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还有客人预订了2025年的客房订单,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事。”国庆期间,芒景村腊龙·云栖小筑客栈入住率爆满,主理人刀岩亮精心布置客栈,为入住客人量身定制了景迈山深度游线路。


  截至目前,景迈山共有民宿客栈42家,可提供房间500余间。随着景迈山旅游热,民宿、古茶等旅游产品成为景迈山生产活动的重点,普洱市将引导企业对景迈山这些重点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开发“零碳”产品,助推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积极构建山上原生态保护、山下开发利用的空间发展布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澜沧县委副书记张丕生介绍,山上以重要遗产地保护和文化体验场所为主,山下作为遗产价值综合展示、茶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区域,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山上山下互补演进、联动发展。


  目前,普洱市在景迈山全面实施《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编制完成惠民镇国土空间规划、景迈山行政村村庄规划;出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管护技术规范》,从古茶林地管理、植被管理等8个方面对景迈山古茶林管理作出规范;严格执行《景迈山建设活动导则》,采取局镇村三级联审、专家全程指导、文物部门审核的方式,审批社区新建房屋115间,修缮文物6处;修订完善景迈村、芒景村村规民约,对古茶林保护、传统民居维护、森林保护、群众卫生习惯养成等进行了约定。


  在景迈山,以爱护为媒,“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记者手记



  在景迈山古茶山,一直延续着种茶、采茶、制茶等人类生产活动。传承至今的“林下茶种植”方式,将森林、茶林、村落融为一体,构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正是融入血脉的尊重自然的朴素生态伦理,成就了景迈山的生生不息。


  景迈山申遗成功,其保护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申遗成功一年后,记者再次进入景迈山,深切感受到当地群众内心的自豪骄傲已外化为对景迈山一草一木的爱惜,人们自觉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为生命共同体,更加注重遗产地空间统筹,保护与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生动实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来 源丨普洱发布



普洱杂志
《普洱》杂志是一本以普洱茶为主体的茶饮文化、茶科学、茶健康的时尚类杂志,是普洱茶唯一官方授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