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相聚云端,立足2024 EADV前沿进展,探索疾病管理新理念

文摘   2024-11-20 19:30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皮科专家带你看2024 EADV——EADV专场解读”第三场会议圆满落幕。


 

11月13日,“皮科专家带你看2024 EADV——EADV专场解读”的第三场会议在线上召开。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孙良丹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在开场致辞中,孙良丹教授高度肯定了“皮科专家带你看2024 EADV”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通过专家解读形式的学术交流,可以帮助国内广大皮肤科医生了解皮肤科诊疗方法和治疗理念的国际最新进展,从而提升我国皮肤病整体诊疗水平和研究水平。




甲银屑病和甲扁平苔癣:诊断、治疗及未来展望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王晓华教授解读了2024 EADV大会上公布的《甲银屑病和甲扁平苔癣》的讲题,详细介绍了甲银屑病和甲扁平苔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甲银屑病十分常见,约80%-90%的银屑病患者会并发甲受累,且与银屑病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甲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甲分离、甲凹陷、甲下角化、油滴状损害等,而其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面,在仅甲母质受累的情况下,首选治疗方法为病灶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仅甲床受累时,建议单独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与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联合治疗;对于甲银屑病的系统治疗,可以选择阿维A、甲氨蝶呤、环孢素、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等药物[3]


王晓华教授特别介绍了小分子药物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数据。全球Ⅲ期研究PSO-1和PSO-2的汇总数据中,与安慰剂组相比,氘可来昔替尼组第16周PGA-F 0/1应答率显著更高;PSO-1试验中,持续氘可来昔替尼治疗至52周,PGA-F 0/1应答率较16周时升高[4-5]王晓华教授还分享了一例使用氘可来昔替尼治疗甲银屑病的病例,该患者既往接受阿普米司特治疗疗效不佳,经氘可来昔替尼治疗8周后,指甲部位皮损几乎完全清除(图1)。


图1:0-8周期间指甲部位皮损改善情况


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5%-10%的患者会发生甲扁平苔藓[6]。甲扁平苔藓的临床特征包括甲纵嵴、甲分离等。甲扁平苔藓治疗困难,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且预后较差,复发率较高。治疗上,主要可选择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阿维A、甲氨蝶呤和环孢素等。王晓华教授还对甲银屑病和甲扁平苔藓的未来治疗进行了展望,包括指甲刮片在甲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潜力和JAK抑制剂在治疗甲扁平苔藓中的治疗潜力等。


讨论环节,王晓华教指出,虽然甲银屑病的治疗通常面临严峻挑战,但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创新药物可供选择,TYK2变构抑制剂氘可来昔替尼治疗甲银屑病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期待未来能积累创新药物的更多真实世界使用经验,惠及更多甲银屑病患者。



高效、安全、便捷,氘可来昔替尼助力银屑病长期管理


河南省人民医院刘鸿伟教授围绕《银屑病长期管理——氘可来昔替尼让银屑病管理可持续》的主题,深入剖析了氘可来昔替尼在银屑病长期管理中的优势。刘鸿伟教授指出,银屑病需要长期治疗控制病情[7],患者终身需要用到多种类型药物。既往系统治疗模式呈“阶梯式”,中重度患者一线使用传统口服药物治疗,二线使用生物制剂[8]。然而,传统系统治疗药物受限于疗效和安全性,持续时间较短,转换为生物制剂的时间提前[9-10]。生物制剂虽然提高了临床疗效,但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预期[11],疗效衰减可能导致频繁换药[12],不利于长期管理。因此,需要更高效安全的口服药物,以延长口服系统治疗时间,推迟生物制剂的使用[9],优化银屑病的长期管理模式。


刘鸿伟教授提出,靶向口服药物已经成为银屑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新型小分子口服靶向药氘可来昔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TYK2变构抑制剂,具有无免疫原性、结构稳定、服用方便、用药灵活等优势,更有利于长期使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人群Ⅲ期研究POETYK PSO-3研究显示,16周时氘可来昔替尼组PASI 75应答率(68.8% vs. 8.1%,p<0.0001)、PASI 90应答率(38.2% vs. 1.4%,p<0.001)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疗效持续至52周(图2)[13],展现了氘可来昔替尼快速、强效清除皮损的治疗特点。


图2:POETYK PSO-3研究中,氘可来昔替尼治疗52周期间的PASI 75/90应答情况


在长期管理中,氘可来昔替尼也展示出了高效、持久的疗效。氘可来昔替尼全球人群长期拓展试验POETYK PSO-LTE研究4年结果显示,持续接受氘可来昔替尼治疗4年期间,PASI 75应答率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至第208周时,PASI 75应答率高达81.7%(图3)[14],随着时间的延长并未发生疗效衰减,证实了其在长期管理中的潜力。


图3:POETYK PSO-LTE研究中,治疗208周期间PASI 75应答率


在安全性方面,POETYK PSO-LTE研究显示,氘可来昔替尼持续治疗4年期间表现出长期稳定、良好的安全性,不良事件(AE)或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逐渐降低,并且未出现任何新的安全性信号(表1),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恶性肿瘤发生率在4年内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14],打消了临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顾虑,为其在银屑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中奠定了安全性基础。


表1:氘可来昔替尼第1年和第4年的累积安全性总结(实际治疗人群)


此外,TYK2是具有“疾病修饰”潜力的靶点之一,早期干预有潜力改变银屑病的疾病病程,预防银屑病关节炎等共病发生[15]刘鸿伟教授强调,氘可来昔替尼持续4年维持高应答,且安全性良好,有助于延长患者初始系统治疗时间,延迟转换为生物制剂,更有利于实现“疾病修饰”,从而使银屑病长期管理可持续。


在讨论环节,刘鸿伟教授指出,小分子靶向药进入医保后,将大大提升其可及性,为银屑病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口服治疗优选方案,特别对于注射恐惧或不方便定期注射的患者,小分子口服药带来了更加便捷的选择。



与国际接轨,皮肤科远程诊疗是否已经准备好取代面对面咨询?

会议后半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再兴教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杨洁教授围绕《皮肤科远程诊疗是否已经准备好取代面对面咨询?》的主题展开了辩论,分别从正方、反方的角度剖析了这个问题。


王再兴教授认为,皮肤科远程诊疗是人工智能转型的一个阶段,在特定情况和合适条件下确实有潜力取代传统面对面咨询,理由包括:


  • 患者和医生需求:远程诊疗提高了可访问性和可用性,满足了患者和医生的需求。

  • 患者满意度:多数患者对远程诊疗表示满意,认为其便捷且高效。

  • 医生接受度:医生认为远程诊疗降低了成本、感染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覆盖更广的患者群体。

  • 成本效益:远程诊疗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提高了医疗可及性和质量,并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 管理慢性疾病:远程诊疗在管理慢性皮肤病方面展现了潜力,能有效替代面对面咨询。

在讨论环节,王再兴教授表示,皮疹形态具有特征性的皮肤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或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痤疮等,适合远程诊疗,而危急重症和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更适合当面诊疗。


杨洁教授认为,皮肤科远程诊疗面临多重挑战,尚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咨询,原因如下:


  • 无法全面掌握患者健康状况:远程诊疗往往忽视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导致诊断片面。


  • 图像质量局限性:患者提供的图像可能因光线、技术问题而质量不佳,影响诊断。


  • 沟通困难:远程诊疗中信息传递易出现遗漏或误解,影响病情判断。


  • 患者隐私顾虑:患者担心个人隐私泄露,影响远程诊疗的接受度。


  • 拍摄儿童医疗图像具有挑战性:儿童不配合导致难以获得清晰图像,影响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 过于依赖患者配合:远程诊疗效果受患者配合程度影响,导致咨询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 缺乏个人接触:远程诊疗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温暖和信任感,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 对于复杂病症处理力不从心:远程诊疗难以提供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深入问诊,无法全面评估以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在讨论中,杨洁教授指出,在皮肤科远程诊疗中,医生通常会与患者充分沟通,并明确告知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会通过录屏或截屏等方式侵犯隐私,以消除患者的隐私顾虑。


总 结

会议最后,孙良丹教授对此次会议作了总结。他指出,皮肤科医生应及时了解国际前沿研究进展,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理念,提升技能,以更好地开展临床研究,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更多皮肤前沿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Thomas L, et al. Clin Exp Dermatol. 2021 Jan;46(1):3-8.

[2] 夏瑞圆,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 56(11):1061-1064.

[3] Rigopoulos D, et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9 Jul;81(1):228-240.

[4] Lé AM, et al. Am J Clin Dermatol. 2022 Nov;23(6):813-822.

[5] Papp K, et al. N Engl J Med. 2018 Oct 4;379(14):1313-1321.

[6] 丛林, 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42(6) : 453-456.

[7]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8] Nast A,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0 Nov;34(11):2461-2498.

[9] Thai S, et al. J Dermatolog Treat. 2023 Dec;34(1):2176708.

[10] Thai S, et al. Dermatol Ther (Heidelb). 2023 Jun;13(6):1289-1303.

[11] Tada Y, et al. J Dermatol. 2021 Nov;48(11) 1665-1674.

[12] Curmin R,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2 Nov;36(11):2101-2112.

[13] Jianzhong Zhang, et al. EADV 2022: Oral presentation D3T01.1B

[14] April W. Armstrong, et al. Deucravacitinib in plaque psoriasis: 4-year safety and efficacy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POETYK PSO-1, PSO-2, and LTE trials. 2024 EADV Symposium. Oral Presentation.

[15] Bieber T. Nat Rev Drug Discov. 2023 Aug;22(8):662-680.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皮肤频道
感谢关注医学界皮肤频道!在这里,您可以获取皮肤病学领域前沿进展、指南解读、用药总结、病例分析等精彩内容,更有大量皮肤科原创干货,让您足不出户,轻松获取临床的知识!投稿或合作,请联系: wudan@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