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北京新京报报到过一个火锅店老板因为在水库救三个溺水的孩子,而自己牺牲的故事。官媒的报到一向基调宏大,政治正确,直到几个月后看到“人物”公众号推出一篇《访谈丈夫救人牺牲之后》,几度读到泪目。
一对十几年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卖服装的北漂小夫妻,一点点白手起家。后来动物园不让卖服装了,夫妻俩干起了火锅店,前几年都赔钱,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疫情来了,又欠了一身债。疫情后新开这家火锅店,今年好不容易开始流水为正,老板却救人牺牲了……
出事之后,老板娘撑起这家店。很多爱心人士莫名而来打卡英雄餐厅,门口一度排起很长的队。在这个所有实体店都缺流量的时候,老板娘却说为了大家的用餐体验和服务质量,缩短营业时间,只在午餐和晚餐时间开放。
当时我跟家人说,在这个不断塌方的世界里,这样的人会提醒你人间值得。
一直说也去店里打卡,虽然我不爱吃羊肉,但这样的商家值得去表达一下心意让它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今天终于跟朋友约上了,火锅很不错,肉很实在,菜品质量很高,店面也很干净,价格也很合理(在北京的朋友,想去的可以搜“亮健容天老北京羊蝎子”)。
跟朋友一边吃火锅,一边聊着天。
记得前几天看《中年觉醒》,书里面把关系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实用性友情,说白了就是你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
第二层: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友谊,彼此喜欢、欣赏、觉得对方尤其、好玩。
第三层:真正的挚友,就是会经常深入交谈,遇到麻烦,会第一时间给TA打电话的人。
前两层其实都是工具属性,而第三层关系对人的幸福感影响很大,不需要多,但缺失了会很遗憾。
我发现从职场出来,第一层朋友少了,第二层朋友多了很多,至少扩充了几十倍。但第三层朋友仔细一想好像没有什么变化。
当时的感觉很震惊,后来慢慢觉察,自己一直在忙忙叨叨,在最需要经营的第三层关系上其实投入的精力很不够。
就像跟朋友这样的约饭聊天,其实一年也就几次,作为一个I人+深度牛马体质,很多年这些事情的投入都非常被动而且少。
人生到这个阶段,曾经努力拿到过想要的东西,也亲历再怎么努力有些东西就不是你的,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人生有很多东西,是职场地位、金钱没办法买到的。
创业两年之后,就像开一艘船出海,曾经不会开船慌张不已,如今基本掌握开船技术,但船要往更深的大海里开时,感觉触碰到了底层的暗礁。这些暗礁不是方法论,不是努力程度,而是那些一直被你忽视的东西——内耗的稳定,无条件的爱……
在大厂时,常常一年倒忙地忙碌,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反复只有多干才能拿出好结果。而这些天观察大自然,初冬的花草树木,在凛冽的寒风之中,叶子掉了,但大树依然在,小草枯萎了,但根依然强劲,明年春天一来,继续枝繁叶茂,继续开枝散叶。
大自然看起来是慢的,但其实是快的,职场看起来是慢的,但很多时候“一顿操作猛如虎,回头一看原地杵”,更别提在这样忙碌节奏之下,我们的内在成长了。很多课题,三年、五年、十年一直在重复相似的剧本,不断上演。
当意识到这些之后,我开始做了很多小功课,就像今天做的这些小事。
去给自己带来温暖力量的火锅店老板吃饭,表达敬意。不图什么,就是想体验,别人给你力量,就去表达感恩。
跟朋友约饭,聊起当下很多人的困局——有钱但停不下来,有福享不了。背后共同的课题,如何去修好自己的生命状态,去给自己的生命之根浇灌。
买了一盆绿植,这是之前仙人球都被我养死之后,时隔十几年的第一盆出现在我电脑旁的绿植,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养好一个小生命。
……
都是一些很小的小事,也是自己在职场牛马时不屑或者很少做的事,但确实给我带来很多内在力量,因为它们是生命需要的事情。
对了,今天还体验了一把“死亡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