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八场线下活动最大感触:原来身边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赚大发了!

文摘   职场   2024-11-24 21:44   北京  
点击下方关注我,然后右上角点击“设为星标”,能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推送哦~~

2024年,码上破茧社群办了八场线下活动,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今天刚忙完在北京的活动,这大概是2024年最后一场线下活动了。

办线下活动从经济回报上来说,肯定是ROI很低的,但我却说,这是回报超级大的事情,对于参与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我。

今天有位伙伴结束时说,我原来特别抠,如果一个付费课程要1980,一定会去淘宝或者咸鱼找平替199搞定。今天来参加活动前,99的门票也有点小犹豫,但结束之后却说990都超值。

为什么会这样?另外一个创业几年伙伴给了一个很好的视角。线下活动是来链接人,不同人有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认知,在线下的场合开放交流,很多东西就打开了。

在工作之外一直会做些小服务开发的小伙伴,今天参加完活动之后,突然打开了自己第二曲线的思路。

线下活动相当于主理人把自己的人脉share出来,如果你认可主理人,来的人大概会跟你比较同频。只要这个场域能量状态是合适的,做适当的引导,一群人就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

办了8场活动,即使80%的人跟我都没见过,依然能在这个场域里敞开交流,这一年我屡试不爽。

现在越来越相信一句话,一切背后都是人,代码背后是人,建筑背后是人,当你能看到背后的人,尤其看到不同圈子的人,你的世界自然撑大了,你的焦虑自然减少了。

一位伙伴说,自己原来觉得自己只喜欢写代码,很喜欢跟人链接,而今天在这个场域,发现原来自己是喜欢的。

把自己打开,跟更多同频的人深度链接,这个过程很多惊喜会打开。

如果说这一年办8场活动,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什么?那就是每个人身边的资源太多了,只是我们之前不太会利用。

像这次办活动,我找朋友A借场地,朋友原来的场地占满了。她就找她的朋友B,B说也没有,但B后来想起自己的媳妇C有一个工作室。A来C的工作室时,又认识了C的朋友D,发现自己跟C和D很多地方投缘。

本来我找A借场地,我觉得是麻烦了A,但A说感谢你的“麻烦”,让我认识了C和D两位新朋友,还跟六七年没联系B又重新链接上了。而且这件事还引发了A说自己想弄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前几天一次饭局上,跟朋友们聊起这件事,有朋友就给她出招,甚至给提供场地,有人说她组织活动,给她站台……

没想到我的一个“麻烦”,引来这么多涟漪效应。

A今天说这个故事时,全场都很感动,原来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么多资源,只是我们之前怕麻烦,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搞定,尤其是技术人,这才生生把自己给限制了。

A的故事我特别有感触,作为一个超级I的人,又是小镇做题家出身,一直会很“自立”,很能死磕自己。直到出来干之后,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才慢慢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资源。

在转型共修营里,也同样发生类似的事情。那些更早把自己想干什么事情官宣时,发布自己的“营业贴”时,很多资源就主动靠近自己了。

很多人觉得自己干,从0开始起步太难,事实上刚开始根本不缺客户,不缺流量,只要做好朋友圈简单运营,第一波客户很快就能上来,就能接触到真实客户,能锻炼体感。何况还有更多开放的社群,就可以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人。

很多人说当下这个时代很糟糕,到处裁员,经济低迷,而事实上,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每个人多了更多选择,不一定只能在大厂卷。

就像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一样,那些更早跳出来的人,反而抓住了新的机遇。虽然时过境迁,但当下有当下不一样的机遇,尤其这个去中心化时代,基础建设已经非常完善,是一个个体活出更多可能性的黄金时代。

当我们盯着自己的不足,盯着跟别人的差距,永远看到的是“无”。

当我们回到当下,回到自己,从已有的积累干起,从眼前干起,看到的更多是“有”。

从“无”到“有”之后,心态就完全变化了,思维也从原有的框里跳出来了,未来无限的可能就打开了。




你好,我是雪梅,前阿里技术总监,14年的职场经历多次组织重组,业务调整。非技术专家,靠发挥个人优势,实现职业发展的跃迁。2022年底,我从大厂裸辞,半年实现工作自由。
我的人生使命是帮助每个人活出自己的天赋优势,实现工作自由。
如果你对想探讨工作自由,或者对我好奇,欢迎加我微信。



码上破茧
前阿里技术总监,曾经的小镇做题家, 分享从证明题人生到自我实现之路证悟的体验, 帮助小镇做题家们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优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