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D的逻辑

文摘   2024-08-18 10:35   河北  

老美大选将至,自然又会引发民间的热议和争论。四年前川拜竞争之际笔者曾在牺牲的老号上写过两篇评论。虽然时过境迁,当事人也有变化,但我要表达的主旨并未改变,因此在此号重发。文章整体未动,只为脱敏对个别词语做了几处修改。

美国选情跌宕起伏之际,全世界的外国人也在日夜跟踪和监控大选的进程,其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他们自己国家的选举。最最皇上不急太监急的人群我觉得应该是中文世界的观众。他们没日没夜地在社交媒体上,餐厅里,屋檐下纠结辩论着美国的未来,据说是继中医、转基因、某村之后又一大炸群之宝

笔者观察了很久发现,大国人民虽然对大洋彼岸的国事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他们的发言和立论大多是从自己习惯的观点出发,用自己惯有的思维诠释,类似于疫情期间所谓的抄作业,试图用鸡的世界观去研究母猪上树的技术问题。

这其中最大的误解莫过于所谓的美国社会撕裂了。事实上西方的社会可以说一直都是撕裂的,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就拿美国来说,从建国起经历的重大撕裂就有建国纲领之争,南北战争,禁酒令,二战的参战,麦卡锡主义,民权运动,反越战,古巴危机,堕胎和同性恋,禁枪,医疗改革等等等等。可以说,每四年一次的大选都是一次撕裂。地方性的小打小闹更是司空见惯,无日无之。

韩国女议员上的了桌子,下的了厨房

这就是美国人几百年的生活常态,从社区到社会,从建一个厕所到修一条高速,几乎所有关乎个人利益的议题,都要经过一番撕裂才能决定。这种生活范式,不是一个信奉三从四德的人群可以理解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左中右就是派别,有派别就必然有分歧,有分歧就会有撕裂。所以说,撕裂才是人群正常的状态,真正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正常人的行为,只有在非正常人的眼里才是不正常的。

居下体位的这位韩国议员显然修炼过巴西柔术

这种各派定期撕裂的政治形式至少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了,在欧洲一直薪火相传。后续比较典型的有中世纪法国出现的三级会议,即除国王之外,还有教士,贵族,平民三个阶层。每个阶层都在会议中有代表,他们的职责就是为了自己阶层的利益在会上互撕。英国下院的会议厅里至今有两条红线,隔开两个党团的座位,距离约等于两柄剑的长度。这是因为过去的英国绅士们吵到兴起的时候,还会拔出剑来互刺,比互撕更加过瘾。

法国古代的三级会议

美国的D”政治秉承的就是这样一种传统。这种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各个阶层和派别的权利平等。如果没有这种平等做前提,比如某些国家传统上只有两个阶层,完全是命令和服从的不平等关系,当然也就不会产生互撕的局面。

不记得是哪位作者最近写到此事时说,如果我是吃瓜群众,我会很庆幸有人为了我的利益在公堂之上不顾体面地撕逼,总胜过只能在一旁吃瓜的份儿。

澄清了撕裂的误解,我们再来谈谈为什么走邪路的多采用D

经历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近现代政治演变之后,欧洲传统的教士阶层和国王均已退出了政治舞台,留存下来的就是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他们所代表的即所谓的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其实不只是欧美,人类有史以来大致也可分为这两大群体。

韩国,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简单来说,上层社会即所谓精英分子,他们或出身世家,或身居高位,人数虽少却掌握着大部分权力和财富,比如政府首脑,大企业家,金融家,大法官,高级白领,大知识分子等,是二八定律里面的二。而下层社会则为人数较多的大众,他们从事着简单而基础的工作,多为城市蓝领、小职员、小生意人以及耕作的农民。套用马列主义的语境大致可以映射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者孔圣人所说的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关系。

乌克兰议会里奇妙的对视

总的来说,两派的形成是自然产生的结果,源头是人群能力的差异。无论是一个学校的班级,还是一国国民,分布结构都是金字塔形。体积最大的部分总是平庸的大多数,而能力超群的精英总是金字塔尖上的少数。这是我们所在世界的自然法则,不是哪一个群体可以主观改变的。

既然是自然法则,就必须得到尊重。但是,承认少数人的精英地位,不等于平庸的多数就是任人宰割的对象。人类之所以文明于动物,就是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无论出身和能力的高低,所有人都生而平等,具有同等的社会权利。社会必须具有同情扶助弱者的善心,才能具有凝聚力。这种高于动物层面的价值观和原则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的发明。

这位印度女议员很讲究鞋和纱丽的颜色搭配

然而不幸的是,这两大原则却是经常对立的。人类社会一直在这两个原则之间取舍、妥协、斗争。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就是这两大人群时而冲突,时而合作的过程。

两个群体各自拥戴其中一个原则,精英阶层倾向自然法原则,平民阶层则是后者的拥趸。他们也有各自的代言人,在英国就是保守党和工党,在德国是基民盟和社民党,而在美国就是共和党和民主党。我们姑且用国际上通行的的标准来称呼他们。

土耳其式小胡子很容易成为互撕时的把柄

从价值观来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右pai重自由,而左pai求平等。在具体应用上也大不相同。

比如在竞争机制上,右派强调机会平等而左派则侧重结果平等。反映在施政上就是右翼主张对企业减税,实行小政府治理,让市场自行发挥作用。左翼则倾向于用政府强力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对富人征收重税和制定最低工资法来劫富济贫,达到减少贫富差距、保护最底层人群的目的。

在社会道德上,右派倾向于保守主义,主张保护和坚守传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左派则相对叛逆,对传统的世俗礼法常持蔑视和破坏的态度。例如宗教、同性恋、堕胎、安乐死等问题。

由于天生有异生而平等两大原则都是人类社会无法丢弃的基础性法则,人类就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这方面的典范就是英美为代表的某些国家。而另外一种模式则是力求消灭对方以解决矛盾,但结果基本上都是悲剧,如纳粹的种族清洗,前苏等地区消灭所谓剥削阶级的实验。

意大利:请大家动手不动口

下面我们来详细考察一下双方的特点和长短:

右:

- 多信奉基于自然法的宗教,认为有绝对的、且不随时代变化的道德律,是传统的护卫者。

- 强调个体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 主张机会平等;

- 强调自然秩序和规则,奉行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

- 主张渐近,反对激进的变革。

左:

- 具有强烈的无神论倾向,往往不承认有亘古不变的道德规范,是传统的颠覆者。

- 为了某个高尚的目标,必要时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 更注重结果平等;

- 偏重感性,不喜世间礼法的束缚,受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主导;宣扬博爱,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 常常诉诸激进的改革措施。

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在一些主要方面几乎是完全的针锋相对,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谓针尖对麦芒,似乎只有你死我活这一条路可走。

然而人类的历史经验清晰地告诉我们,二者其实是一对无法分离的共生伙伴。因为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另外的自然规律,叫做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乌克兰,安全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拿左派为例。人类文明史上几乎所有颠覆性的变革,都是由左派主导的。与我们同时代的比如曼德拉,马丁路德金,较远的有谭嗣同,鲁迅,马克思,卢梭、伏尔泰、马丁路德及文艺复兴诸贤;五月花号上大部分都可以被视为追求理想而与旧世界决裂的左派。再往前看连耶稣也带有某些左派的色彩。

信息技术革命为什么诞生在硅谷?因为美国东部是传统行业和思维的天下,是石油大亨,钢铁大王,金融大鳄的地盘,没有给新思想施展的氛围。科技界的左派青年们不得不向西向西再向西去投奔延安

但是由于自有的先天特质,也很容易失控。最典型的就是法国大革命,一旦失控就会形成暴民政治,给社会和文明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某国这方面的教训更多。59-61年的灾难,难道不是伍柒那年消灭对立面的直接后果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

墨西哥的这位大哥尽力了

当法国大革命的余波未尽的时候,海峡对面的一个大右pai埃德蒙·伯克对这场运动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明确指出这场本来正义的革命正在走向它的反面。

而右边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理性。由于他们坚守宗教的原则,所以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人性之恶,因而也较能理性地思考,谨慎地行事。这一特质,恰恰是左边一派容易嗨过头的镇静剂

右派也有自身的先天缺陷。坚守传统的反面就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扼杀创新。因此他们在历史上常常扮演反动派的角色。例如中世纪异端裁判所对哥白尼和伽利略的迫害,晚清极端排外的保守派等等。

简言之,任何一派过了头,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右边过了,就会陷入马太效应和少数人专制。左过了头会导致维系社会的道德体系崩塌,将人群拉回到野蛮的丛林,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有高人发现,乌克兰议会的全武行与卡拉瓦乔名作的构图暗合

过分理想主义,有时会脱离实际,把意识形态凌驾于常识之上,闹出宁要XX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笑话;过度强调平等,会扼杀市场的积极性,掉进福利主义陷阱,最后结果如同弗里德曼所言,把平等置于自由之上,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

到此我们可以大致明了,左右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优势,而能够制约自身缺陷的解药恰恰就是对方的优势。一个社会想要健康发展,必须运用两方的正面而同时抑制其负面,最好的办法就是D。让最具异质性的两派共存,各自发挥长处,相互制约短处。

这个模式就像两条铁轨,每一条都起着承载火车向前,又同时防止另一边车轮走偏的作用。如果有一条铁轨希望独立运营而废黜另一条,那么必将导致火车出轨。

尼克松说过(大意):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燃烧不起来,但是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毁自己。如果再结合毛在58年批周是离右pai只有50米远了这句话,你就会对所谓有更透彻的了解。

行文至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与对手共存的两D政治,是目前人类最明智的生存范式。看似无法调和的对立,完全可以设计成互补、啮合的两个齿轮。它们不仅不会势不两立,反而会和谐运转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为什么聪明的社会都不搞宜将剩勇追穷寇那一套,均有意保留政治对手,实行D的底层逻辑。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由左主政,什么时候又该右上台呢?限于篇幅,我们下篇文章里再谈。


战史评论
与军事爱好者一起回顾和分析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争、战役以及武器装备信息。由多位资深战史专家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