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不休的不列颠
文摘
生活
2023-05-16 21:46
河北
近日,大不列颠因为查尔斯三世的加冕典礼又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在此前一个月发生的另一件事,虽然没有世纪大典那样吸睛,但影响力恐怕还要高于新王登基。3月28日,苏格兰民族党宣布选出了新一任党魁,胡姆扎·尤萨夫。这位年仅37岁的巴基斯坦裔兄弟,也将接任苏格兰的最高行政长官。尤萨夫是继苏纳克成为首相之后,又一位担任英国地区重要领导人的非盎格鲁-萨克森人士。在联合王国中,苏格兰无论是从人口、面积、文化和经济实力上,是仅次于英格兰的第二大成员。除了外交、军事和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之外,苏格兰在立法、司法、行政、财政和选举领导人等方面都享有很大的独立性,不受唐宁街10号的指挥。苏纳克和尤萨夫的胜出,体现了不列颠久已有之的包容性。当年为了赶走自己的国王,英国人不惜从荷兰请来外国人主政。这种胸襟至今仍未消减。特别是尤萨夫,不仅是外裔,还是异教徒,更足以使人悚然动容。大国还有这个度量的时候,大概要回溯到唐太宗了吧?尤萨夫的当选对远在伦敦的王室来说可不是锦上添花的好事,相反,尤萨夫所在的苏格兰民族党是一个坚定的“脱派”。 早在2014年,主政的民族党就推动过脱离不列颠的独立公投。9年后,尤萨夫甫一上任就宣布,他任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前任斯特金未竟的事业,力争在2023年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这当然不是来给皇家及首相道喜的。而在国家层面,不列颠自己也刚刚“脱”了一回。经过数年艰苦的内部纷争和对外谈判,联合王国终于在2020年1月正式脱离了欧盟。因此,在2014-2023的九年中,不列颠就经历了三次“脱离”运动,可谓是脱脱不休。而在英联邦体系内,多年来“脱”的呼声也是不绝于耳。加拿大的魁北克一直想“脱”而不得,连铁杆儿兄弟澳大利亚内部“脱派”也是蠢蠢欲动。这种现象对于某些闻“脱”色变的人来说根本无法理解。即便很多旅居英国多年的人也无法说清楚他们为什么要“脱”。笔者曾经在“非常思想”撰文说过,所谓“国家”是上古人群面临危险时为了增强抵抗力而自愿联合的结果。这种联合是有代价的,即个体需要将自由和权利部分让渡给集体。当危险解除时,这种联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前提,个体追求自由和权利的最大化上升为第一位诉求,“脱”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自由意志是人的基本天性。自家的事谁不想自己说了算呢?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承平日久,尤其是作为胜利者兼最发达国家之一的英国,这种倾向就更加显得理所当然。欧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欧共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其创立的宗旨即是二战后西欧各国防备纳粹的复活并应对苏东的潜在威胁。苏东破产后,上述风险和威胁明显降低,因此以一定代价换取安全保障是否还值得,便是很多英国人的考量了。虽然留在欧盟内可以获得统一市场带来的关税和就业的便利,但是对英国人来说,这点好处远远少于他们所背负的代价。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由于欧盟的主要机构“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中的代表是按各国人口比例分配席位,而不是由全体利益相关方投票选举的结果,因此对奉行“无代表,不纳税”传统的英国人来说非常的违和。一言以蔽之,就是英国人认为在这种体制下他们的诉求无法得到申张,而是要屈从于某些集体意志,现在不值得了。这就是典型的个体加入共同体的代价,和自驾游还是參团游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列颠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核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英联邦的大哥,在欧盟内总要看别人的脸色,处处受制于人,完全是降尊纡贵的委曲求全,与自身的实力和地位不配,总有有力使不出的虚脱感。根据统计,英国加入欧盟之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已经超过了1250亿英镑。而“脱”了以后,不列颠完全可以凭借实力在外交、金融、贸易、国家安全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自主空间,大展拳脚。不仅节省了巨额的“会费”,生意还能做得更大。英国人认为,欧盟在移民和反恐方面的政策不力。成员国,特别是英国,在承担了巨大的义务之后,这些方面的安全态势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恶化的趋势。比如在东欧各国加入欧盟之后,大量廉价劳动力得以无障碍地涌入西部发达地区,恶化了英国本土人的就业环境。比如2016年从欧盟其他地区自由进入英国劳动市场的净流入就达到了18万人。此外,2006年中东难民危机爆发后,欧盟硬性摊派的政策也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问题。而英国身在欧盟就必须接受,等于被剥夺了自己安装防盗门的权力。英国是现代资本主义的鼻祖,在经济和社会分配上更倾向于自由放任的小政府低福利模式。这与欧洲大陆的强监管和平均主义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分歧。特别是在不列颠的核心产业金融方面,欧盟企图对所有成员国银行进行统一监管的企图,也让伦敦的金融家们倍感担忧,大有削足适履之痛。以上是英国决定脱欧的几个主要原因。此外,英国人有史以来与欧陆关系的超然地位,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还有对布鲁塞尔的欧盟理事会内部官僚主义的低效甚至腐败的印象,都让英国人如芒在背,不脱不快。于是不列颠真的“脱”了,现在应该感到无比的轻快和清净。欧盟内部恐怕也为少了这么一位老唱反调难伺候的“大爷”而暗喜。总之,大家的态度都是来去自由,悉听尊便,都没有拔刀相向的意图。2014年苏格兰第一次脱英公投时,时任首相卡梅伦既没有扯什么“自古以来。。。”的官腔,也没有拿什么大杀器唬人,只是在电视上向苏格兰人呼吁:“不要离开”,而已。从现代文明的准则来看,只要不是用枪胁迫,“穿”和“脱”都是两便之事,都是各方自愿的选择。合伙经营当然可以,自己单干亦属正常。这样的事我们身边实在是比比皆是,何必为此惴惴。特别对于那些喜欢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论天下的人来说,更大可不必谈“脱”色变, 咬牙切齿,捶胸顿足,如丧考妣。包办婚姻的时代早已过去,连种田的老农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与其凭蛮力逼婚,不如按照普通的商业伦理相处,有利则合,无利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