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与法制

文摘   健康   2024-01-22 10:23   河北  


这是笔者几年前在被疯的“非常思想”上发过的一篇旧文,觉得仍有分享的意义,做了几处修改和润色,以降低触碰高压的风险

笔者自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被教育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还被动员参加过垃圾堆旁打苍蝇这类的爱国卫生运动。近半个世纪过去,恍惚昨日。今天的中国人开轿车,坐高铁,夜夜笙歌饕餮盛宴,生活富足了很多,唯有这随地吐痰依然如旧,可谓顽疾。无论是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新天地,还是黄山西湖九寨沟,总有国人喉咙里一声大响,然后的一声,在地上留下一块印记,扬长而去。笔者在欧洲勤工俭学做导游的时候,同胞们这种不文明引来的侧目,是最令人尴尬的时候。不提醒他,会有损大国形象;提醒他,又会引起不快,还要骂你崇洋媚外臭讲究。

顽疾之所以顽固,一定有它的道理。素质低下应该是公论,很少有人反对。

然而笔者发现这个素质低下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因为我发现人们几乎从来不在自己家里随地吐痰。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可以在家里是高高的一百分,到了马路上就骤降为负数?痰是不会选择时机的,无论你在家里还是马路上,随时可来。区别就是在家里的时候,人们会使用纸巾和垃圾桶,而在马路上就不必顾忌污染地面而随地解决。为什么?

其实随地吐痰只是大国人缺少公德心的一个缩影。自古代开始,他们就把大部分的聪明才智用在钻空子上。社会上公认的聪明是能够在法网内外游刃有余,获利之后还能全身而退。像海瑞那种食古不化的呆子,从来都不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正面教材。圆明园的大火,很多是国人放的,珍宝有很多是国人的。十字路口一旦没有警察和监控,堵车是肯定的。如果地铁像德国那样不检票而是抽查,估计每天要累死几个查票员。成龙大哥有一句名言:我们中国人是要管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国人遵纪守法堪比蜀道之难。话虽不中听,但并非假话,不能算汉奸言论。

兄弟在德国的时候,发现有一群德国人也有过十分糟糕的时代,他们缺乏公德,视法纪为无物,常有相似“随地吐痰”的行为。这个时代就是前东德。而同时代的西德人民,道德水准之高,法制观念之强,皆为举世之楷模。但自从柏林墙倒掉变成解放区以后,东德人民很快融入那一片晴朗的天,渐渐成了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笔者认为,这巨大反差的根源与国人随地吐痰的顽疾都来自一个问题:所有制。

德国在经济上是私有制。笔者观察到,所有公民购置的房子都是纯粹的私产,所谓纯粹,是指房子所在的地皮都是属于房主的永久财产,而不只是几十年的使用权。一个镇子,就是由几百块这样的私产和主人组成的,即由多重个体利益集合而成。镇子的每个角落,每项措施,都攸关这些个体利益。于是人们一起约定规矩,共同遵守,互相监督。这种环境下,不会有人随地吐痰,因为环境的好坏真正与每家每户的利益休戚相关,吐马路上无异于吐在自家的花园里。个别人这么做,立即有人出来制止,因为你侵害了我的私产。所以,属于私产的地方,卫生运动是不必要的,更与爱国无关,人有爱己之心足矣。

民有,自然实现民治。民治的共同体中,规矩是每个人参与制定的,涉及的是每个人的私产,人欲不行法制而可得乎?

在公有环境中,只有家里是私产,地板是自己的,整洁和卫生也是自己的,爱护也是自然的。走出家门,马路和绿地都是公家的,保护于己无益,破坏于己无害。张口就来多简单,何苦自找不便呢?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认为是老同志孔二先生在今天真正有价值的几句名言之一。而他的晚辈孟轲先生则更加具体: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真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随地吐痰就是放辟邪侈,原因是无恒心,而无恒心的原因就是无恒产。纯天然的人性逻辑一旦被扭曲,结果就必然是全民的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了。 

在所有的恒产里面,位于基础地位的就是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大国的法律自古被称为王法,而非民法。从大历史的广度来看,大国人从《诗经》的年代开始,就基本上无这份恒产了。

顽疾三千年,难。


战史评论
与军事爱好者一起回顾和分析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争、战役以及武器装备信息。由多位资深战史专家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