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985年,那时候的“戏友”联系起来还是很费劲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写写信,打打电话来交流。
我那时候去过东北的一个小镇,受戏友邀请去那里玩了几天,当时邀请我们的那位朋友很热情,他组织了好几波当地的戏友聚会,其中有一位琴师,他张派拉得特别好。
张派《楚宫恨》
有意思的是,他特别喜欢张派名剧《楚宫恨》这出戏的唱腔,尤其喜欢那一大段的二黄唱腔 “怀抱着年幼儿好不伤情”,他对这段唱情有独钟,认为是京剧有唱腔以来二黄唱腔的巅峰之作。
我当时虽然会这段唱,但还没有对这段唱腔有什么更深的认识,也不很认同这位朋友的见解。
我当时就想,这段唱虽然好听,但也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夸张,但是确实,我也承认,此唱腔设计的险绝而跌宕,神出鬼没,字句也是变化多端,确实是名段,感觉设计这段唱腔的张君秋真了不起!
几年后,我翻阅资料看到,《楚宫恨》这出戏是1962年,北京京剧团编剧王雁修改编出来的一出新戏,由当时剧团五大头牌之一的张君秋主演。
说是改编本,怎么我听唱腔和程先生的《马昭仪》的旋律几乎一样呢?后来多次聆听《楚宫恨》以及程砚秋的《马昭仪》录音才发现,弄了半天这段优美唱腔的原创者,并不是张君秋,而是程砚秋。
张派的这段唱 “怀抱着年幼儿好不伤情” 的来源,就是《马昭仪》里的那一大段成套二黄唱腔:“马昭仪坐宝殿自思自恨” 只是唱词略有修改,唱腔几乎一样,只是张先生用亮嗓唱出来罢了。
其实《马昭仪》这个故事也不是什么新编戏,它也是一出骨子老戏,旧时名叫《武昭关》,老生为主旦角为辅。
程派名剧《马昭仪》
只不过,程砚秋先生觉得题材好,很适合于他的风格,所以就重新增益了前后故事情节,完善了唱腔,说是老戏,这样一改几乎和新编没什么区别,使这出老戏更加完善。
《马昭仪》的故事见《左传》、《春秋五霸七雄列国志传》及《左传春秋》鼓词,此剧虽写伍子胥的故事,但与戏曲舞台上的相关剧目,比如杨宝森先生常演的伍子胥的故事却没什么关系,都是各玩各的。该剧为著名编剧翁偶虹先生所编,改名《马昭仪》《楚宫秋》。
现在这出戏已经是张派的主要经典剧目,也常有张派弟子上演,可是程派的这出戏却很少有程派传人露演,是不会还是演不下来就不知道了。
反正迟小秋演出必然是《锁麟囊》,张火丁到哪也是《春闺梦》,有人说程派的经典那么多怎么能演得过来,那是,有些经典确实和失传也差不多,可有些戏,整理整理,恢复恢复那就能上演啊。
但这些三代传人,抱着一出《锁麟囊》死啃,不放手,生生把一出好戏演成了烂饺子!什么好东西也经不起这样糟蹋,以至于有的票友说现在《锁麟囊》都不愿意唱,怎么老是它,不能换换吗?
其实,不演还是有饭吃,演现成的起码无功无过,排演一部新戏,无论是过去老戏的恢复,还是新编一出新的,那都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方方面面的挑剔指责,反正也不愁吃喝,何必自找烦恼!
比如,张火丁自己排演了一出所谓 “ 改旧立新 ”的“程腔张韵”新编戏《霸王别姬》,结果反对声一浪接着一浪,本来张火丁就内向不爱出来,这一下倒好,她又眯起来不动了,京剧照这样下去确实不行,我想大家还是想些个办法解决现行的桎梏,让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光彩才是。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为什么号称当今“京剧第一老生”的于魁智,他的唱争议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