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象(260)目与臣

文摘   2024-11-08 20:58   浙江  
目,甲骨文字形。
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属皆从目。莫六切。
段注,(目)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象形,总言之。嫌人不解二,故释之曰:重其童子也。释名曰:瞳,重也。肤幕相裹重也。子,小称也。主谓其精明者也。或曰眸子。眸,冒也,相裹冒也。按人目由白而卢,童而子,层层包里。故重画以象之,非如项羽本纪所云重瞳子也。目之引伸为指目、条目之目。
饶炯,中二画属隶变,云重童子者,本谓其中两黑相次,其象形,外为眼眶,中为童子,其中左·为内黑,右)为外黑,故云重童子。
目,囗是眼眶,二是瞳仁。象形人的眼睛。许慎解字依据的是小篆字形,目已经竖直了,才要费劲地解释,甲骨文字形则描绘了一只眼睛,眼眶眼珠一看便知。
摄影 江备

臣,甲骨文字形。
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属皆从臣。植郑切(chen)。
臣字解释是一场否定之否定的辩论。有的赞同许慎之说。
牵:杨树达,臣之所以受义于牵者,盖臣本俘虏之称。囚俘人数不一,引之者必以绳索牵之,名其事则曰牵,名其所牵之人则曰臣矣。
叶玉森,章炳麟氏曰臣即初文牵字,引伸为奴虏,犹曰纍臣。其形当横作罒,臾缚伏地。前象其头,中象手足对缚着地,后象尻以下两胫束缚,故不分也。章氏之说似亦中肯。
李孝定否定诸说,力挺郭沫若,自来解说文者自小徐系传通论而下,皆以擎跽曲拳释许君象屈服之形一语。王筠句读云,按金刻作□是人跪拜之形,小篆不象。孔广居说文疑疑,臣本作臣象人侧立俯首拱手形侍于君之象也。惟郭说独得许君之神指。
郭沫若,臣民均古之奴隶也。(甲文臣)象一竖目之形。人首俯则目竖。所以象屈服之形者,殆以此也。……视此则殷人似以臣为兵士,此事于古代之希腊罗马尝有之,今则如英人用印度人任军警,法人用安南人任军警,亦同此意。
摄影 斯培光
于省吾连同郭沫若都否定了,许说极为龙统,并且,屈服乃臣字的引伸义,与构形无涉。王氏以跪拜为解,毫无根据。孔章二氏割裂篆划以为之解,未免荒谬。郭沫若……人首俯则目竖。按郭说非是。总起来说,古文字以横目为目,纵目为臣。臣字的造字本义,起源于以被俘虏的纵目人为家内奴隶,后来既引伸为奴隶的泛称,又引伸为臣僚之臣的泛称。纵目为臣的由来,不仅得到了古文字和古典文献的左证,同时也得到了少数民族志和少数民族文字作为论据。
李银又有自己的看法,竖目之说,看起来是有道理,但人俯身下看时,眼睛真的会变成竖的吗?你自己试一试就会发现,答案其实应该是否定的,除非侧着头看,否则眼睛怎么也不会变成臣字形。可侧着看人,似乎不是臣服,而是轻蔑。所以,臣实际上也是指目,同一字不同的写法而已。臣服、臣工之义当跟爪牙、耳目的比喻义差不多。事实上,如見、艮等从目声的字,都是臣声,而非目声。以目为声的字没有几个。
摄影 窦咏梅
目臣二字到底是什么关系?
孙海波,卜辞目臣,一横目,一竖目,二形无别,古当是一字。征之从目之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卜辞亦从臣。余谓臣目皆示頁首之意,俘虏之人,櫫其面部,以识别之,故以□为臣。盖人之頁首,惟目为最显,古文頁首之字,皆绘目以象其形。
陈炜湛,甲骨文臣目两字都象眼睛的形状,总的来说写法是有所区别的,即横者为目,竖者为臣,目与臣有共见一辞而分别作罒与目者。目均作横目状。但也有些目写作竖目,则与臣同形。而臣有时又并不作竖目状,却作横目形,遂与目字同形。故横目者未必不是臣,竖目者也未必尽是臣。臣、目异字同形的现象在偏旁结构中也同样有所反映。

为您链接

象思维

诗酒年华随笔


汉语思维探究
海亮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