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象(246)弋与代

文摘   2024-10-11 20:58   浙江  
弋,前一款甲骨文字形,后一款金文字形。
说文,橜也。象折木衺锐着形。从(fǎn),象物挂之也。与职切。
段注首先指出,弋橜二篆为转注,即部弋下曰:橜也。木部橜下曰:弋也。弋象形,故从木也,象折木衺锐者形,也就是象折断树木中歪斜而尖锐的形状。这叫做橜。字形上体象其衺锐,象物挂之也。从厂,象有物体挂在木椿上。
朱芳圃,字象橛形。今呼木椿。上象槎枒,丿所以固之。椓(zhuó捶)于地上,或以系牲,或以悬物,用途甚广。
摄影 江备
于省吾,甲骨文弋字象竖立有杈之木于地上之形,与说文训弋为橜之义相符。说文又训橜为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凡竖木而短者皆得曰橜。弋字典籍也通作杙或樴。周礼牛人郑注,谓樴谓之杙,可以系牛。尚书大传的㭬杙者有数,郑注谓杙者系牲者也。
薛俊武,甲骨文的弋,像下端尖锐的带权的木桩之形,桩下一短横是休止符,标意此木桩并不很长。再下边的形似三角是甲骨文倒写土字,是个带有象形韵味的会意字。土在这里有两种用意:一是标意木桩下边是土,二是标意木桩已楔进地下,因为土在甲骨文时代是男性生殖器的标意符号。弋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一是拴系家畜家禽,二是狩猎时用以擒兽布网的木桩,三是弋还有点种双子叶植物。
李银,弋是拴有线绳的箭,甲骨文就象矢中缠线绳的样子,金文后用一横代替。这种箭的作用在于利用绳子在空中缠束住鸟的翅膀而可以将其活捉;所以,往往会形成人牵着飞鸟的奇观,据称风筝就是模仿此而发明出来的。
绳缠之箭或曰为夷字。
摄影 金利达
代,前一款楚系简帛字形,后一款秦系简牍字形。
说文,更也。从人弋声。徒耐切。注,臣铉等曰:弋非声。《说文》忒字与此义训同,疑兼有忒音。
段注,(代)㪅也。㪅者、改也。士丧礼、丧大记注同。凡以此易彼谓之代,次第相易谓之递代,凡以异语相易谓之代语。假代字为世字,起于唐人避讳。世与代义不同也,唐讳言世,故有代宗。明既有世宗,又有代宗。斯失之矣。
摄影 金志宇
黄盛璋,弋是代的初文,最初只有弋,加形旁木、人、邑等旁都是后起,初文的弋就是象木橜形,甲骨文有几种不同写法,皆象削木棍折其首而邪锐为7形,用以抚地或物。弋即木橜,原以木为之,故无需加木,杙为后起,因弋后来引申推广,其意不限于橜,故须加形旁以为区别。
裘锡圭,本文开头所引的那些卜辞里的弋字都是动词,并且往往放在两个人名或国族名之间。它们似乎都应该读为替代的代。《书·立政》帝欲罚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万姓,曾运乾《尚书正读》读式为代。式代都从弋声,如果式可以借为代,弋当然也可以借为代。《书·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这个弋字很可能就应该读为代,可以与卜辞互证。
薛俊武,弋,是木橛,是具有固定作用的一种工具。给弋增加形符人,是给弋赋予拟人的标意。代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无非是:在父系宗法制度下,人被固定于某一特定的位置,即给人定位。具体地说就是固定的接替的人主。因此,代与替是先后关系、接交关系、上下关系,同时又可演绎出远近关系、新旧关系以及序列上的层次和世系相传的辈分。

为您链接

象思维

诗酒年华随笔

汉语思维探究
海亮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