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生存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深入继承,一条去抓观众,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文摘   曲艺   2024-12-23 10:41   河北  

实际上京剧的革新从没有停止过

针对今天京剧的颓势和极其不景气的现状,有网友提出这样的建议:不管是京派京剧还是海派京剧,若放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若能排上这样一出京剧+科技+魔幻的神剧,估计效果会更好!

会更好?未必什么声光电烟雾特技,那都是过去人家玩剩下的声光电再弄的离奇,你能比得过美国电影大片的特效所以这种提法本身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一种做法

京剧不是在艺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精益求精,艺人不从自身能力修养技术上苦下功夫,那京剧你弄出多少“幺蛾子”那都没有鸟用。

麒麟剧社演出新编神魔志怪京剧《封神榜

京剧得在不断的创新不断修正中前进,但不要瞎改,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深入继承,一条去抓观众,但今天的国戏从艺者,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没弄明白,也使他们在实施的时候,一样也没做好。

京剧过去分京朝派、海派和外江派。那么京朝派它比较注重传统传承,讨厌一些人弄一些噱头,认为那是杂耍,不值钱,是偷工耍滑。

其实外江派以及海派的一些艺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只要是观众喜欢的,观众掏钱看的,能抓住观众眼球儿的,都属于好戏。

当然,他们这两种观点都是站在不同角度的认识,也有各自的值得欣赏和评价的地方。一种是注重传统的传承,那么不丢京剧的根本,另一种是实用主义挣钱就行,都有好处。

那么海派在上海那个大码头,新鲜事物接受多了,就会有变化。虽然良莠不齐,但是为京剧也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

如果不承认他们的创新精神,那么梅兰芳也不会从上海回来以后编演新戏,创出古装头面和古装戏,就是因为他看了海派的一些东西,才萌生改革旧剧的念头,他对京剧的化妆,比如勒头,拍彩,贴片子,描眼线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幅度的改革,也是受海派的影响。

海派戏曲为什么会这样呢?它跟上海接触外来文化多以及其他西方文艺形式多有关。它的京剧,受话剧电影以及西方的一些艺术形式影响很大,所以海派的一些戏,多以噱头为吸引点,当然他们也注重艺人的传承和个人技术的展现,他们是双管并举。

那么讲究团队精神,讲究故事的连贯性,也是海派京剧的一大特色,所以海派京剧的连续故事剧特别得多。

咱们拿海派重要的人物麒麟童周信芳来说,他可不是只会演老戏,他也是编演新戏的能手!并且还常演大型连续京剧。这种连续剧就跟现在的电视连续剧一样,故事内容连贯精彩,扣人心弦,你看了一集,必须下集还得看,还得掏钱进剧场,这就有意思了。

海派京剧《狸猫换太子》

其实说起来,想想当年京剧的火爆,看今天京剧的凄凉确实也令人唏嘘。现在的演员天天吃老本儿而不注重观众的心理,确实也让京剧到了油枯灯尽的阶段。

当然京剧落寞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和艺人不思进取有绝对关系。那时候的艺人,都是自负盈亏,如果你排的戏没人看,那么你就是涉及到一个生存问题,这就很严重了。所以不管你是普通的艺人,还是所谓的名角儿,你能挣来钞票那是第一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功能,你就是觉得自己唱得再好也没有用。

所以过去有句话:“北京学艺,上海挣钱”,上海这十里洋场,到处是金子,就看你会捡不会捡了,所以,旧上海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那么京剧你要是死守固守京剧的传统不思改变,就会失去很大一部分底层观众。

我这里不是说揶揄底层观众,人的欣赏能力,就是分高低的,这个你从现在的网络上自媒体上一些所谓喜欢戏曲的人写的文字和留言,你都能看出来。

有些人写东西就写演员与演员之间的私生活,口舌争斗,根本不写一点儿学术性的东西。那么这些口水八卦文,喜欢看的人却很多,点击量很高,你写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性的东西,很多人根本连点都不点,因为他觉得没有意思,而且你说一些深层性的戏曲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所谓喜欢戏曲的人他并不喜欢,这个和他的认知高度是一致的,这跟过去看戏的是一样的。

有人说现在豫剧如何兴旺,那么豫剧如果你要是演那些很文明的戏,就像程先生说的,你在台上唱,台底下掉一根针也能听见,那是不可能打动底层观众的。所以作家冯牧才说,过去喜欢程派的知识分子占大多数。

豫剧的吸引点就是俗,这个无可厚非,这也是它接地气的重要点。它就是要在人头攒动,嘈杂的那些农村集市上,搭台演唱一些粗俗的戏,吸引底层的观众,才能使人愿意看。这些话虽然有些人不爱听,但这却是事实。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


网友杂辩录之一:关于程派和创新的话题
网友杂辩录之二:再说程派
网友杂辩录之三:对传统和创新的再认识
规矩
关于梅张不分的问题
关于京剧业余学程派的几个问题

春梦无痕乱弹聊戏
本公众号主要是我个人聊戏,聊京剧,聊艺术的一个平台,辅助转发其他人的文章做参考,大家共同研习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