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推荐】新生研讨课:碧海新澜·科学筑梦

学术   2024-10-21 17:32   广东  


推荐语

“新生研讨课:碧海新澜·科学筑梦”是海洋科学学院的专业必修课,旨在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海洋科学问题,以教师引导、小组研讨、师生互动、探索学习为方法,通过课前准备、课堂研讨、课后讨论和见学等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创新思辨能力。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碧海新澜·科学筑梦

课程编码:MS117

学分:1学分

学时:18学时

教学类型:研讨式教学

任课教师:赵俊教授、李静副教授、罗一鸣教授、刘姗副教授、王策副教授、叶雷平副教授、熊海仙副教授、王东晓教授、姚凤朝副教授、孙显副教授、刘威副教授

开课单位:海洋科学学院


课程目标



  • 了解海洋科学的研究方向、学术发展简史及主要的学术方法。

  • 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促进学生从高中生向本科生的适应性转换。

  • 掌握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自主学习理念。


主要教学内容




1

专业和课程

  • 海洋科学专业介绍,海洋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等。

  • 对本课程整体安排的详细介绍。

  • 如何有效地阅读科研文献与著作。

  • 如何记录阅读笔记。

2

逐梦海洋,向海问药

  • 如何研究与开发海洋药物?

  • 海洋药物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法。

  • 海洋药物研究中应用的高新技术。

3

海洋碳酸盐体系与深海储碳

  • 人为碳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

  • 海洋主要碳汇/碳泵。

  • 测定垂向碳汇的方法。

  • 海洋酸化,深海碳酸盐体系的变化。

  • 有机碳/无机碳的埋藏,深海储碳的机理与意义。

4

IODP国际大洋钻探计划

  • 海洋科考的手段与方法。

  • 大洋深钻的目的与应用。

  • 沉积物样品能够解决的科学问题。

  • IODP计划对研究地球历史的贡献。

5

大国重器—载人潜水器

  • 载人潜水器的发展历史。

  • 我国载人潜水器取得的成就。

  • 载人深潜与样品获取。

  • 海洋地质研究方法。

6

近海与河口海岸带研究

  • 近海的范围、特征与特殊性。

  • 人类活动对河口海岸带环境变化的巨大影响。

  • 潮汐影响下的河口海岸带动力过程。

  • 海岸生态环境

7

海洋环流

  • 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深海远洋的?

  • 大尺度的海洋研究包含的内容。

  • 海气相互作用的具体影响与意义。

  • 大洋环流的研究。

  • 区域性气候与海洋活动的关系。

8

海洋生命探索

  • 不同海洋动物的基因组大小不一。

  • 不同海洋动物个体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 海洋生物的睡眠及其实现形式。

  • 海洋物种的大爆发和大灭绝。

9

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物种。

  • 温室效应对海洋温度的影响

  • 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


教学环节



课前预习:提前一周将每个专题的参考文献和讨论点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学术发表内容。

▶ 课上研讨:教师先“抛砖引玉”,然后学生进行研讨,教师引导进行提问和深入探讨。

▶ 课后交流:提供全院教师和新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会。新生与教师团队进行面对面交流,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


育人元素



▶ 介绍我国的“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及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其对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趣。

▶ 深度介绍中国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促进学生理解海洋科考的作业内容及安排,突出我国卓越的科考能力。

▶ 通过介绍载人潜器的发展进程,增强学生对深海探索的兴趣和信心。

▶ 深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培养科技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

▶ 塑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求证的求实精神。

▶ 唤醒学生海洋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参考资料:MS117课程教学大纲)


--- 中大教务部 ---

文稿整理:赵剑波

编辑:夏奕晨

封面:胡可欣

初审:赵剑波 卢也晰

审核:秦昕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


中山大学教务部
中山大学教务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