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互动 | 《口腔正畸学》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学术   2024-10-05 10:29   广东  

编者按

卓越教学,就是要推动教与学的变革,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中山大学积极探索“大课讲授+小班研讨”“新生研讨班”“翻转课堂”等方式,推行小班化教学,推进教育数字化,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


一、课程简介和目标

《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四大学科(内外修正)之一,知识体系复杂,诊疗疗程长,被认为是本科及毕业后再教育重点课程。口腔正畸学教研室紧密围绕中山大学办学方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旨在培养“新医科”模式下的创新型医学复合人才。

1.知识目标:“专”“融”并举。培养知识体系清晰、专业性强的正畸学专科人才;促进正畸与力学、美学等多学科交融。

2.能力目标: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正畸学赖以发展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正畸前沿。

3.情感目标:仁心仁术。正畸关系患者面型、心理等多方面,因此不仅培养高尚医德,更注重仁心仁术的培育。

二、课程负责人及团队简介

课程负责人曹阳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点专科-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主任,担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主编及参编正畸学相关著作10余册。曹阳教授团队开发了具有光华特色的《口腔正畸学》慕课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积极推动线上资源的使用并推动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的有机结合。团队成员近年主持省部级教学项目4项,校级教学项目10余项,发表SCI教学论文2篇(含虚拟仿真应用于本科教学SCI论文),中文教学论文4篇。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和院级教学奖项,如《口腔正畸学》课程获2023年广东省“新医科”视域下课程思政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奖项多项,如:科普创作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6项、本科生科创新创业设计大赛(国家级)、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广东省特等奖、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多项。

三、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举措

【混合式教学设计】

1. 线上预习+线下演示:重难点知识的攻克。慕课(及虚拟仿真生物力学板块)着重解析理论重难点知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该章节知识体系有初步清晰的概念。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具等形式演示,进一步揭示知识原理,有助于学生对正畸知识的掌握。

2. 线上虚拟诊疗+线下举一反三:还原正畸矫治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串联起正畸临床诊疗全过程,且将2年多的矫治变化动态还原,让学生能短时间见证正畸,理解正畸知识体系的临床应用。再通过举一反三的线下教学形式,分析不同矫治过程的变化,学以致用。

3. 理论课与实验课交叉: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即相应的理论课结束后进行实验课教学,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过程 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教学方法改革】

1. 虚实有机结合:将理论课与实验课交叉,将慕课、虚拟仿真等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助力理论知识的实践化教学,提升课堂品质。

2. 深化德育美育:在“理论教学-实验课堂-社会实践”全链条中进行思政育人,及丰富正畸特色美育教学,增设通识课《唇齿间的诗意:颌面美学之旅》拓展德育美育学习平台。

3. 丰富教学手段:注重运用案例引导教学、团队合作教学及翻转课堂等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适用于正畸灵活的知识体系运用的教学特点。

4. 拓展第二课堂:引领学生进行正畸科普创作,积极拓展正畸科创项目。在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同时服务群众。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口腔正畸学》共计60学时,21次课。

1. Spoc引导拓展+课中应用:重难点理论课均设置线上线下混合,线上引导及重要知识点解析,课堂中教师以临床案例教学进行知识应用。

2. 虚拟仿真训练临床诊疗:正畸治疗的生物机械原理及实验课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练习,促进学生理解生物力学概念,及训练临床诊疗思维。虚拟仿真设置自主测评、反馈,供学生反复学习。

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融入CBL、TBL和翻转教学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思考,团队协作。



--- 中大教务部 ---

来源:光华口腔医学院

编辑:钟婧妍

封面:胡可欣

初审:冯强 王馥君 卢也晰

审核:张雁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



中山大学教务部
中山大学教务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