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 | 中山眼科中心 毛真:初心不改,薪火传承,从小眼睛看大世界

学术   2024-10-21 17:32   广东  


编者按

教师教学竞赛是展现卓越、成就卓越的舞台。中山大学每年组织一届教师教学竞赛、一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毛真,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获中山大学第十二届教师教学竞赛全英课组特等奖


01

初心

第一次对眼科学课堂产生兴趣,还是在中山大学眼科视光学系本科学习期间,去参加高年级的毕业典礼,典礼上有优秀教师颁奖仪式。这么多年过去了,脑海里依然清晰记得师兄师姐们对一名获奖老师的评价:授课生动有趣,眼科知识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春风拂面般温暖。“哇……”当时在座的同学们,包括我自己,都不自觉发出类似的惊叹,那是怎样好听的一堂课!从那时起,眼科学课堂在我的心里种下了种子。

由于出生和成长于一个教师家庭,父母和诸多的亲朋好友均从事教育行业,我从小对教学都比较熟悉,也倍感亲切,对优秀的老师更是心生向往。传统的观念里,医学的学习总是枯燥而艰深的,数不尽的概念、要点和条条框框,学习记忆总是难上加难。但在眼科学第一课《眼球解剖》的课上,老师的开场白瞬间就吸引了我们:“眼科学其实很像皮肤病学,只要大家解剖学好,检查手段用好,眼球的每个角落都会清晰的展现在你的面前,甚至包括里面的每个细胞。”眼底病是眼科学中最复杂一大类疾病,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可眼底的老师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把眼底病的异常体征记到现在:“红、黑、黄,红是出血,黑是色素,黄是渗出……”。

从这些优秀的眼科学老师身上,我慢慢地领悟到,医学教育并不是死记硬背,优秀的老师能把它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发现医学不一样的魅力。一堂精彩的课,好的导课开场非常重要,讲述时重点突出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将枯燥的专业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形成通俗易懂、易记的口诀,学生可能终生受益。


02

传承

本科毕业后我继续进入中山眼科中心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在博士毕业后正式加入到了中山眼科中心,成为一名眼科医生,也成为了一名眼科学教育工作者。  

感恩中山眼科中心提供的教学能力培养的平台,从研究生阶段开始,我们就在上级老师的带领下,担任眼科学见习的小组带教老师。在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带教中,每位研究生均需要承担见习小讲课、操作带教等教学任务。在上岗前,教学督导专家对研究生进行至少两轮的试讲培训,从教学设计、教案到PPT制作、教态等,均进行统一培训。也是从这时起,我尝试把之前学习到的对眼科前辈们授课的一些体会,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我开始学着把教学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每一次的授课,我会努力思考,怎么样开场能生动有趣,讲授时怎么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感恩我的研究生导师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无论大小场合,导师对待每一次发言或授课都十分认真、严谨,课件精益求精,内容丰富,控时精准。每一次我们学生的发言的课件,她都会提出宝贵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图片、多媒体等素材更是逐幅斟酌,并要求我们多讲、多练,对于时间特别紧凑的场合,更要求我们必须内容和讲稿烂熟于心,才能做到现场的从容不迫。

经过中心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培训和导师的训练,研究生毕业时我已初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眼科学老师,并在毕业后获得了首届中山眼科中心住院医师授课比赛全英组特等奖。之后随着临床工作资历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对眼科学知识的解读能力和讲授能力也在提升,2022年起我开始承担中山大学本科生的眼科学全英理论大课教学任务。


03

从小眼睛看大世界

与内外妇儿等学科相比,眼科学在医学本科5年的学习课程中,的确显得比较“小”。眼科学理论大课总共只有18学时,占1学分。因此,学生们容易有这门课不怎么重要、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人类的信息大约有80%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并且,很多全身疾病都和眼部疾病有紧密的联系,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艾滋病等等,诸多全身疾病可能先有眼部表现在眼科首诊。真正是“从小眼睛看到大世界”,因此,眼科学知识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需掌握的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眼科学的兴趣和重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些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授课中。恰逢授课比赛前夕,深中通道通车,看到电视中航拍的海上深中大桥的宏伟画面,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最好的思政吗?于是,我剪辑了一部分深中通道的航拍视频、并配上磅礴的背景音乐,做成了本次比赛章节《青光眼》的第一张导课PPT。我相信,每位同学都会被祖国的大好河山瞬间感染,也能很好地感受到“从小眼睛看精彩的大千世界”的重要性。

那如何才能让同学们能感知患者视功能受损的痛苦呢?青光眼会导致患者的视野损害,最终仅残留管状视野。可是视野检查同学们都没有接触过,对视野没有切身体会,单纯理论讲解很难引起共鸣。更何况是全英讲解,授课形式单一将枯燥无比。此时,来自生活实际的教具颇有奇效。我提前用A4纸卷成了小纸筒,让同学们通过这个纸筒去看视频中的深中大桥,正如“管中窥豹”,大家仅能看到大桥很小的一部分,这就是“管状视野”。同学们对青光眼这个疾病的兴趣和好奇心瞬间被调动起来,之后的课堂展开水到渠成。

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喜爱的讲授方式,精心的做好教学设计,别开生面的导课、有趣的教具、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等等,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手段让课程变得有趣,都可以点亮课堂,让这节课在学生们今后长久的从医生涯中留下一点痕迹。

其实,从小眼睛看大世界,这句话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们,也是说给我自己。去年中山大学教师教学竞赛的磨练,5节课、100多页全英教案曾让我一度想放弃,坚持到最后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再到今年重新从院赛到校赛,这一过程中我自己在不断思考、推翻、更新和进步。在教学这条路上,从教案的深度和广度设计、PPT排版和颜色搭配、内容的前后逻辑、授课技巧、肢体语言到教具准备、互动设计等等,在准备“小眼睛”的课程的过程中,我心中的“教学世界”也愈加宽广。

初心,是自己对讲台、对教学的热爱和责任;传承,是中山大学和中山眼科中心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最后,感谢各位老师们数年如一日在教学成长中的指导,感谢队友和科室同事们,是集体的力量让我从小眼睛的课堂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 中大教务部 ---

供稿:中山眼科中心 毛真

编辑:廖宇

封面:胡可欣

初审:陈探宇 卢也晰

审核:张雁 董苑玫

审定发布:陈省平


中山大学教务部
中山大学教务部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