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杏
白居易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在文字的海洋里漫游,偶然间,我发现了白居易的《种桃杏》,仿若在幽深的山谷中邂逅了一处清幽的泉眼,汩汩流淌出清冽甘甜的诗意,瞬间浸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这开篇的两句,宛如一记当头棒喝,又似一剂温柔的良药,直击心灵深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匆匆,奔波于繁华喧嚣的都市,穿梭在高楼林立的钢铁森林,被各种琐事缠身,被无尽的欲望驱使,早已忘却了“家”的真正含义。家,不再是那间充满温馨回忆的旧屋,不再是那片承载童年欢笑的故土,而成了一个冰冷的符号,一个暂时栖息的场所。然而,白居易却用如此质朴无华的诗句,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内心安宁,便是归处。这是一种超脱,一种豁达,一种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它让我想起了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在异乡的街头,顶着寒风,冒着酷暑,为了生活而打拼。他们或许会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亲人的音容笑貌,但在那一刻,当他们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哪怕是在异国他乡的一间小屋,一杯热茶,一本好书,他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因为心安,所以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这两句诗,如同一幅渐行渐远的画卷,徐徐展开。诗人远离故土,踏上漫长的旅途,那熟悉的乡音,那悠扬的乡曲,渐渐在耳边淡去。岁月的长河奔腾不息,时光在指尖悄然溜走,连那繁华的京城,那曾经梦寐以求的功名利禄,也慢慢在记忆中模糊。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释然。人生如逆旅,我们都是行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失去,也不断地得到。那些曾经让我们魂牵梦萦的事物,或许会在某一天,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们开始学会放下,学会释怀,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就像那些在异国他乡创业的华人,他们背井离乡,为了梦想而拼搏。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们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融入了那里的文化。他们不再那么眷恋故乡的一切,而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明白,生活不会因为他们的眷恋而停下脚步,只有不断地前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读到这两句,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忠州那片土地上,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身影。他没有被流放的失意所击垮,没有被生活的困境所吓倒,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规划着自己的未来。他种下了一棵棵桃树、杏树,期待着来年春天的花开。这是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困境中,诗人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守。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积极向上。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沙漠中种树的人们,他们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着无尽的艰辛,但他们没有退缩。他们一锹一铲地挖坑,一棵一棵地种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沙漠终将变成绿洲。因为他们心中有希望,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白居易在忠州种下的桃杏,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花开的美景,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信念,一个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理由。
发现这首诗,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内心安宁,便是归处;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心中有希望,生活便不会失去色彩。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让我们像白居易一样,以一颗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种下希望的种子,用心去浇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