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杜牧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
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
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
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译文:
有座翠绿的山岩高耸千尺,斜倚在溪流旁,传说古代隐士严光曾在这里垂钓。
越过重重山峦,可以看到远处水流分叉成丁字形,而这里的腊梅花开得晚,甚至能见到两年前的花影。
现在正是太平盛世,你的才华如同裁剪衣物的刀尺般必不可少,应当得到施展;而我呢,则满足于这幽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自有乐趣。
这山谷间的风景如画,就在阳羡之地,如果你厌倦了官场或世俗的束缚,不妨解下官印,这样的归隐之路并不遥远。
注释:
正初:农历正月初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他本姓庄,后人因避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其姓。少有高名,曾与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后光武帝刘秀即位,邀请严光进宫,请教治国之策。光武帝提出要任命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坚决不受。以后光武帝又几次征召严光入朝,他都避而不去。不久,严光归隐富春江,后人将严光在此垂钓处称为严陵濑或严陵滩。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丁字水:浙江的新安江自西向东,兰唐江自南向北,于东关相交入富春江,形成“丁”字,有“两江成字”之称。
刀尺:剪刀和尺子,比喻做官后大权在握。
阳羡:在江苏宜兴东南,风景优美,杜牧在此地建有别墅。
解龟:解去所佩带的龟印,即辞官。
赊:遥远。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大中二年(848)正月初一,当时杜牧任睦州刺史,而好友邢群则任歙州刺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牧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还蕴含了他对友情、人生以及仕途的深刻感悟。
诗的首联“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千尺高的翠岩斜倚在溪流旁,严光曾在此垂钓,诗人以严光自比,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严光是东汉高士,曾与光武帝刘秀同游,后隐居不仕,其形象在后世成为隐逸的象征。杜牧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在仕途,却心向山水的情怀。
颔联“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进一步描绘了歙州的自然风光。越过重重山峦,可以看到远处水流分叉成丁字形,而这里的腊梅花开得晚,甚至能见到两年前的花影。这一联不仅展现了歙州山水的秀丽,还透露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意境。腊梅的迟开,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难得与珍贵,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则转入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认为,现在是太平盛世,邢群的才华如同裁剪衣物的刀尺般必不可少,应当得到施展;而自己则满足于这幽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自有乐趣。这里既体现了杜牧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也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对仕途的淡然。
尾联“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以景结情,意味深长。这山谷间的风景如画,就在阳羡之地,如果邢群厌倦了官场或世俗的束缚,不妨解下官印,归隐田园,这样的归隐之路并不遥远。诗人以轻松的笔调,鼓励友人适时归隐,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牧诗歌的风格特点。在结构上,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层次分明,过渡自然,使得全诗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