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这项声势浩大的工作,主要由奶奶来主持,老妈跟着打下手。
而我嘛,则肩负起“监工”的责任——
随时监视哪块炸丑了、炸变形了,立刻抄起筛子捞起,待其凉透,便上缴给咕噜噜的肚子。
后来出国念书,好几年都没回国过春节。
为了在异乡找寻记忆中的年味,每逢除夕,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总会相聚一堂,做自己家乡的特色菜,跟大伙分享。
印象深刻的是我一广东朋友,每年都做广式传统的油炸点心。
酥角、笑口枣,刚炸好从油锅捞出时,香味飘满整个屋子。
当然,也经常闹得屋里的烟雾器报警,惹出不少笑话。
金灿灿的笑口枣,是我最喜欢的。
它是广东人春节必吃点心之一,外形小巧,像一颗覆满白芝麻粒的小金球。
得名“笑口枣”,主要跟它的外形有关。
由于面团在油炸过程中表面出现爆裂,边缘开口犹如咧开的笑脸,才被赋予了这形象的名字。
笑口枣寓意阖家欢乐、笑口常开,是逢年过节的必备佳品。
好吃的笑口枣,酥脆中带着松化,香甜而不油腻。
一口下去能咬到原粒芝麻,坚果和面粉的香气层层交织,像是一件芝麻风味的曲奇。
它的食材组合并不复杂,只有面粉、鸡蛋、猪油、糖等。
做法更是炸货界里的简单代表——
只需将材料揉匀,捏成球形,再裹上芝麻外衣。
下锅的瞬间,油花滋啦作响,没一会儿麻球就漂浮起来,漾开一个个圈。
沸腾的油锅立刻飘出诱人香气,惹得人口水直流。
大家都黏过来想要“捡漏”,像极了小时候在油锅旁“监工”的我。
不过越是简单的点心,越要注意细节。
要想把笑口枣做得金黄酥香,必须掌握好揉面的技巧和油炸的火候。
首先,面不能揉过,一起筋口感就发硬;
其次,小苏打和泡打粉必不可少,有了它俩的加持,炸好的笑口枣,入口才会酥脆松化;
最后,初下油锅时,温度切记不可过高。
要小火浸炸,直至小球浮出油面,再转中火翻面,炸至金黄再捞起。
传统笑口枣的味道会偏甜一些。
我的方子不仅做了减糖处理,还加入少量的奶粉,平添一缕温柔而绵长的奶味。
1、低筋面粉、奶粉、泡打粉和小苏打一起倒入碗中搅拌均匀
刚出炉的笑口枣带着令人醉心的面香,微微烫,吹着气大口咬下,油炸面团的焦香与芝麻粒在唇齿间完美融合。
笑口枣的口感简单又包容万象,任意搭配各种茶或咖啡都合适,像一个随和又热情好客的人。
现在要买到笑口枣,并不容易。
只有当春节来临前,躲进广州老市区某条不宽敞的无名小巷才能找到。
阿姨阿叔们,左手一袋笑口枣,右手一盒蛋散、煎堆,挤得水泄不通。
其实相比法甜,这些传统点心,做起来并不麻烦。
只是大家忙了、懒了,越来越多人,选择不开油锅做炸物。
宁愿将卡路里贡献给其他年货零食,年味就这样一年年淡下来了。
大多人认为油炸的点心不健康,但一年也就吃这么几回,就放心吃呗!
如果你也喜欢传统点心,想看我复刻的话,那就多多给这篇文章点赞+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