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善护口业02

文摘   2024-08-04 15:28   陕西  

     


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好好说话是一项很重要的修行,而这项修行最重要的道场就是家庭。


和家人好好说话,对我来说,真得好难。尤其是面对不符合你期待的孩子,很难做到不评判,更别说欣赏了。


比如,乱扔垃圾不讲卫生,写作业拖延,功课掌握得慢,不主动与人交往等等,这样的时刻,不评判不指责是艰难的。


其实,这些不听话的背后,藏着父母潜意识里的期待,而父母期待的往往是一个完美小孩。


对孩子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父母来说,这个完美小孩的身上投射了自我不能接受的部分。


可是只有这样的认知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讲,真正的沟通是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有4个要素:


1.观察(陈述事实)。


先观察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不论他人的言行是否有益于我们,不论是不是喜欢,先表述对方做了什么。


比如,我看见你用(不是玩)了很长的时间的手机。


2.感受(关联事实和感受)。


表达出我们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是感到伤心、害怕、喜悦、有趣,还是心烦呢?


比如,看到你用手机的时间很长,我感到有些担心……


3.需要(关联感受和需要)。


把引发感受的需要表达出来。


我觉得,最难的就是这部分,因为很容易把“需要”表达成控制。


比如,看到你用手机的时间很长,我感到有些担心……


我担心你眼睛疲劳,视力下降太快,会影响近视眼矫正手术。


4.请求。


这个请求一定是具体可以执行的。


我比如,看到你用手机的时间很长,我感到有些担心……


我担心你眼睛疲劳,视力下降太快,会影响近视眼矫正手术。


所以,我希望你能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使用一次最长不超过2小时。


同样的一件事,我平时的“沟通”是这样的:


你都玩多长时间手机了?(指责)没完没了是不是?(批评)管不住自己,就把手机交出来。(控制


非暴力沟通,也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比以前的沟通方式,多了“爱”和“关心”。


继续修行吧。

我思自在
🌿生活随性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