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继续阅读《金刚经》哈。
一.诵读:
第3章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二.解读:
1.摩诃:意思是“大”。
2.菩萨摩诃萨:是倒装句,就是一切大菩萨们。
3.无余涅槃:佛说学佛的人第一个发愿使一切众生都成佛,都能够达到“我”的成就一样,“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学佛第一要发愿,大乘佛法如果没有这个愿力,学佛是不会成就的。
三.身心两证。
无所住行于布施,这个叫修行。
布施有三种,第一种财施是外物的,像金钱财物等布施,这叫外布施。
第二种法施是精神的,如知识传授,智慧的启发,教育家精神生命的奉献等,都是精神的布施,这种属于内布施。
第三种是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等。
不管是哪一种布施,施者应该抱持无施的心态,用一种希望他人能够得到益处的心情来贡献,那就是宗教家的精神了。
必须做到施者无此念,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受者也空,施事也空。
尊重所有人的生活,不高高在上,不沾沾自喜,算一种善心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