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看完故事后最大的感受。
这个故事来自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的《5%的改变》。
我简要地转述一下哈:
1.单亲妈妈的故事。
妈妈是个遗腹子,童年基本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必多说。
磕磕绊绊地长大成家后,婚姻在女儿7岁时走到了尽头。
换了一个城市,和女儿相依为命。一个单亲妈妈,一个陌生的城市……
极少和家庭里其他亲人往来,逢年过节也是娘俩一起度过。
后来,女儿恋爱结婚,妈妈是反对的,反对到什么程度呢?从不正眼看女婿和亲家。所以,女儿的婚姻是没有婚礼的。
后来,女儿生了孩子,她又帮着带孩子。但家庭矛盾和冲突是少不了的。
她的女儿决定和她分开住。
她大骂女儿不孝顺,严重时会上手打。她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被女儿毁了。
2.女儿的陈述。
妈妈,在你眼里我或许蠢笨,但作为一个小孩,已经用了最大的力量哄你开心。
我记得你半夜哭,我记得你晚回家,我记得你受伤住院,我都记得。
我只是觉得无以回报,这一切太沉重了,我还没有过好自己的人生,更不知道怎么帮你担负人生。
当你用更多的亏欠感来压迫我时,我觉得很难过,非常想逃离。
3.故事的结局。
女儿用小家庭的积蓄买了一个房子,并负担了所有的家电和装修,装饰和家具都选择了妈妈喜欢的风格,妈妈像小孩一样开心。
终于感受到踏实的妈妈,有了独立的空间后,也开始积极拓展自己的朋友圈了。
故事就转述到这里,说说我的想法哈:
第一次听到母女共生这个词,我本能地感到反感。
但读这个故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妈妈想和女儿共生的念头太强烈了。“你必须要还我幸福的人生才可以”,这种执念太可怕了。
我脑海中一闪而逝的还有,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写的《红豺》。
豺和狼本是天敌,但红豺火烧云却含辛茹苦地养育仇敌的遗孤——狼崽甜点心。
狼崽长大后反哺红豺到她老死。
如果说当初我读到的是感动,那么现在我体会到的是悲哀。
我一个邻居也是单亲妈妈,有一次和她聊天,她说为了儿子就得牺牲自己,为了自己就得牺牲儿子。
你看,牺牲这个词多么沉重。
作为父母,为了儿女无论吃过多少苦,在孩子成年后,就必须学习得体地退出,无论多么不情愿。
作为子女,能养活自己后,也一定不要忘记,尽了全力庇护自己的父母,也需要自己的惦念和关爱。
有彼此扶持的温暖,也就一定会有各自痛苦的时刻,即使作为亲人,我们也要忍心看着他吃苦。
毕竟,到最后,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孤寂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