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7:将镜子对准你灵魂的裂缝。

文摘   2025-02-02 18:51   山东  


刚读完埃莱娜·费兰特 《暗处的女儿》,感觉自己内心曾经历的那些撕扯,被费兰特精准地描绘出来了。

当书中的主角“我”(勒达)在沙滩上偷走布偶的瞬间—— 

 
 “我把布偶塞进包里的动作,像在埋葬一具尸体。” 

也会不由自主地闪念曾经暗黑的时刻:


- 在婴儿连续哭闹了几天的深夜 ,抬手朝她的小屁股打了两巴掌,然后再掩面自责。


- 或者是当孩子做出让自己不满的举动时,内心不由自主地生出的厌恶感。

费兰特迫使你不得不直面一个真相:


母爱并不是天生流淌的蜜,而是混着血与锈的金属溶液。


费兰特用自己的叙事织成一张捕梦网,让你一次次陷入自己的记忆: 

| 书中场景        | 触发私人记忆                     | 
|------------------------|----------------------------------| 

 
| 勒达女儿丢失的布偶     | 童年自己被父母丢弃的玩具         | 
| 妮娜哺乳时的痛苦表情   | 母亲哺乳期照片里僵硬的嘴角       | 
| 海滩上呕吐的年轻母亲   | 地铁里撞见的崩溃职场女性         | 

当勒达在旅馆浴室反复清洗布偶时,你也可能有疯狂擦拭孩子打翻的牛奶渍的时刻


费兰特把小说变成了一面魔镜,照出所有人试图掩埋的失控时刻。


起初,我们可能会站在道德高地,审判勒达: 

 
- “怎能把孩子丢给前夫三年?” 
- “偷布偶简直是变态!” 

但随着叙事深入,你会发现自己裤脚早已沾上了同样的泥泞: 

 
比如身在职场的你,在勒达论文写作的狂热中,窥见自己逃避生病的孩子时,内心隐隐的觉得可耻的欢喜。

也许我们都在用不同方式遗弃生命中的“布偶”。


费兰特提醒你:当我们以为遗忘时,某个日常瞬间会突然引爆,原来自己灵魂地下室也锁着个哭泣的布偶。 

当你为勒达流泪时,实际上是在哀悼自己破碎的母性幻想;当你谴责她的自私时,暴露的是对自身阴暗面的恐惧。在审判他人的过程中,你成为自己最严厉的被告。

 

真正的"看见"需要像考古学家般,用探照灯直射心灵废墟的裂缝。


未被看见的情绪如同暗物质,以躯体化形式显形:
- 长期压抑的愤怒转化为甲状腺结节
- 未释放的悲伤沉淀为纤维肌痛
- 被否认的恐惧扭曲成肠道菌群失衡


而真正的疗愈发生在“知道眼泪为何流”与“允许眼泪自然流"”的叠加状态中。


你,首先是你,然后才是母亲。

我思自在
🌿生活随性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