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专门吸收来自小肠的残余消化食物中的水分,同时形成并储存粪便,直到排便。大肠始于回盲部交界处,与回肠相连,回肠则是小肠的最后一部分。
大肠和小肠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最直观的区别是大肠的口径更大。其次大肠有脂肠垂,这是一种被内脏腹膜覆盖的脂肪增生物。还有结肠带,它是三条平滑肌,从阑尾底部纵向穿过结肠,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合并。最后一个区别特征是,大肠有结肠袋,这是肠壁上的袋状凸起。大肠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盲肠是大肠的第一部分,它与小肠末端的回肠相连,回肠末端会内陷到盲肠的内侧形成回肠乳头。盲肠位于腹部右下象限的右髂窝,看起来有点像一个肠袋。盲肠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所以盲肠是可移动的,但是没有自己的肠系膜。在盲肠的后内侧壁、位于回盲交界处的下方,有一个免疫器官,称为阑尾,其长度可长达10厘米或更长。阑尾通常位于盲肠后面,但是位置不是特别固定,也可能在下方或者前方,它属于免疫器官,里面充满了淋巴组织,其近端通过一个称为阑尾系膜的组织附着在盲肠上。成年人阑尾的免疫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消失,如果有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建议以清淡、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必要时可以切除阑尾,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普通外科就诊。现在,如果我们切开大肠向里面看,我们可以看到回肠(小肠的最后一部分)的末端稍微突出到盲肠中,形成回肠乳头,回肠口在其中心。回肠口通常由于紧张性收缩而关闭,回肠乳头的唇属于被动瓣膜,可以防止粪便从盲肠回流到回肠。在回肠口的下面,有一个通向阑尾的开口。最后,从盲肠开始,在整个大肠中的肠道里可以发现多个大肠褶皱,这些肠道褶皱将肠袋分离,可以增加肠道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盲肠延伸至升结肠后结束。升结肠从盲肠末端沿腹腔右侧向上延伸至肝脏右叶。在肝脏下方、右侧第九和第十肋骨的下方,结肠向左转弯,形成结肠右弯,也称为肝弯曲。升结肠位于腹膜后面。从侧面看,在升结肠和腹侧壁之间有一条浅沟,被壁腹膜覆盖,称为右结肠旁沟。升结肠的内侧是小肠,而前方是大网膜。在升结肠之后是横结肠,它从结肠右弯(肝弯曲)延伸,水平向左移动。一旦到达脾脏,它就会在左肾下部前方向下转弯,变为降结肠,这就产生了结肠左弯或脾弯曲,它比肝弯曲角度更陡。横结肠是腹膜内位器官的,因此是可移动的,并且可以垂到脐的水平。它有一个称为横结肠系膜的肠系膜,根在胰腺下缘,向下循环,可以延伸过髂嵴。结肠的第四部分是降结肠,从结肠左弯处延伸到左肾侧面,一直延伸到左髂窝,在那里它与乙状结肠相连。就像升结肠一样,降结肠属于腹膜后器官,其前外侧被腹膜覆盖。同样类似于身体右侧,在降结肠和左腹壁之间有一条左结肠旁沟。在左髂窝,降结肠结束,紧随其后的是大肠的第五部分,即乙状结肠。乙状结肠向第三骶椎下降、在和直肠连接时呈S形。乙状结肠是腹膜内位器官的,同时有一个叫做乙状结肠系膜的肠系膜来固定肠管位置,使其保持不变。直肠是大肠的末端,属于腹膜后位器官,向下延伸至肛管。还要注意,前面提到的结肠带末端在直肠,在那里结肠带形成一个连续的肌肉层,这也标志着直肠与乙状结肠在此交界。盲肠由肠系膜上动脉通过其称为回结肠动脉的末端分支供应血液,阑尾由阑尾动脉供应血液,而阑尾动脉又是回结肠动脉中的一个分支。升结肠接收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之一的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的血液,这两条动脉也相互吻合。横结肠由肠系膜上动脉的一个称为中结肠动脉的分支提供。中结肠动脉与右结肠动脉相互吻合,共同供应结肠右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血液,该动脉有两个分支:左结肠动脉和乙状动脉,它们相互吻合。左结肠动脉也与结肠左曲的中结肠动脉吻合,供应血液给结肠左曲。肠系膜下动脉提供最后一个末端分支,为直肠上动脉,供应直肠上部。观察整个大肠的血液供应,从盲肠到直肠,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相邻的大动脉,包括回结肠、右、中、左结肠和乙状结肠动脉,都相互吻合。这就产生了一些边缘动脉,解剖位置上这些边缘动脉靠近肠系膜边界。现在,盲肠和阑尾的静脉血流入回结肠静脉,升结肠流入回结肠静脉和右结肠静脉,横结肠流入中结肠静脉,所有这些都流入肠系膜上静脉。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血液被收集到左结肠静脉和乙状结肠静脉,这些静脉流入肠系膜下静脉,再流入脾静脉,最后流入门静脉。大肠的淋巴管流入肠道周围的局部淋巴结,然后沿着供应这些区域的动脉流入淋巴结。因此,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的淋巴分别流向回结肠淋巴结、右结肠淋巴结和中结肠淋巴结,这些淋巴最终都流入肠系膜上淋巴结。同理,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淋巴沿着左结肠动脉流入左结肠淋巴结,最终进入肠系膜下淋巴结。然而,在我们开始之前,请记住,大肠的交感纤维来源于胸内脏神经和腰内脏神经,而副交感纤维来自迷走神经和盆内脏神经。对于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源于T10和T11的内脏小神经,而副交感神经纤维来源于迷走神经。它们一起到达肠系膜上丛和肠系膜下丛,在那里只有不同脑前神经节中的交感纤维与其突触后神经元突触。然后,这两种神经通路都穿过动脉周围丛,副交感神经纤维最终将通过位于肠壁内的固有神经节与其突触后纤维突触。在各自的神经节中突触后,这两条神经通路最终继续支配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对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交感神经支配主要来自来自T12的内脏最小神经,以及来自L1-L3的腰内脏神经,这些神经都会穿过肠系膜上丛和肠系膜下丛,以及它们突触的上腹上丛,之后会穿过动脉周围丛到达所支配的部位。关于副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在结肠左曲的水平停止其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因此,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副交感神经来自盆内脏神经的脊神经S2至S4前支。然后,这些纤维穿过下腹丛,最终在其支配结构附近的腹部脏器的内在神经节中突触。在各自的神经节中突触后,这两条神经通路最终继续支配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记住,交感神经支配会减少蠕动和分泌活动,从而阻止消化,而副交感神经会增加蠕动和分泌活动,促进消化。最后,还有内脏传入纤维,它为大肠传导反射和疼痛感。反射感觉总是跟随副交感神经纤维,然而疼痛的内脏传入纤维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纤维是在骨盆疼痛线上还是下方感知。这条骨盆疼痛线表示腹膜延伸到骨盆的边界线,腹部盆腔器官可以在这条线的上方或下方。现在,回顾一下,对于骨盆疼痛线以上的结构(通常是与腹膜接触的内脏),感知疼痛的内脏传入与交感神经纤维一起传播,而对于骨盆疼痛线以下的结构(通常是腹膜下的骨盆内脏),感知疼痛的内脏传入与副交感神经纤维一同传播。然而,一个例外是,神经感知大肠疼痛的路径并不遵循我们刚刚描述的骨盆疼痛线规则,相反,疼痛是以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传播的分界线是一条穿过乙状结肠中部的线而不是骨盆疼痛线确定的。https://www.osmosis.org/learn/Anatomy_of_the_abdominal_viscera:_Large_intestine?from=/md/foundational-sciences/anatomy/abdomen/gross-anatomy欢迎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