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古拉一世(1825年-1855年在位)和亚历山大二世(1855年-1881年在位)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持续在欧亚大陆推行其扩张政策。恩格斯曾评价道:“为了实现其恒久不变且始终未被忽视的目标——俄国的全球霸权。”
在西方世界里,“该帝国的每一个行动都透露出它企图将全欧洲纳入斯拉夫民族版图之中,特别是作为这一族群中最具影响力的部分——俄罗斯人的势力范围”。而在东方,则通过一系列军事冲突如对波斯及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成功占领了高加索地区;同时构建了一道长长的防御工事,逐步侵蚀哈萨克草原,并使用武力进入中国巴尔喀什湖东部与南部区域,意图全面控制中亚地区。
自古以来,广袤而富饶的中国土地一直是沙皇俄国觊觎的目标。《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尽管表面上保持了和平状态,但实际上沙俄并未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兴趣,反而加紧策划新的侵略计划。到了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打开了门户之时,这也为沙俄提供了进一步介入的机会。
在1847年,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成为东西伯利亚的总督,这一举措标志着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侵略活动的实质性推进。随后,穆拉维约夫成功地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为表彰其贡献,1891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市郊黑龙江边为他建立了纪念铜像。1993年,俄罗斯在原地重建了这座雕像。2006年,穆拉维约夫作为英雄人物被印制在俄罗斯中央银行发行的5000卢布纸币上,真是个好邻居!
从1858年到1860年期间,沙皇政府连续迫使清政府签署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以及《北京条约》,这些协定使中国失去了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线,为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奠定了基础。这些条约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体现了强烈的奴役性和掠夺性特征。
沙皇俄国政府一直坚持“以实际占领作为外交交涉后盾”的策略,在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之前,就出动大量军队,强行占领了黑龙江以北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并将这种武力侵占的既成事实强加给中国。在此期间,沙俄采取各种手段,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表面上伪装成调停者,扮演所谓的“诚实掮客”,而实际上则进行武力恐吓和外交讹诈,甚至威胁要与英法联合对华作战,迫使清政府接受其无理要求。
马克思曾指出,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罗斯获取了从鞑靼海峡到贝加尔湖之间最为富饶的土地区域。恩格斯也评论道,除了分享英法所获得的利益之外,俄国还从中国手中夺取了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总和的领土,以及一条长度堪比多瑙河的河流。这两位思想家深刻揭露了俄国对中国领土的大规模掠夺行为,并强调了这些中俄协议的不平等性质,证明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真正获得最大利益的是沙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