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国经济萧条,许多德国人生活困苦,希特勒的家庭情况也是如此。希特勒在早年维也纳的漂泊岁月里,目睹了一些犹太商人的成功,而自己却身处贫困之中,这在他心中埋下了对犹太人经济影响力不满的种子。
而犹太人在经济领域相对成功,控制了大量财富。这引发了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嫉妒和仇恨,他认为是犹太人掠夺了财富,造成德国人陷入困境。希特勒传播并利用这种情绪,将犹太人塑造为经济困境的罪魁祸首。
基督教传统中,犹太人被视为背叛耶稣的民族,这种宗教偏见在欧洲历史悠久。希特勒利用这种宗教仇恨,进一步煽动对犹太人的敌视。希特勒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天主教教育的影响,这种宗教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对犹太人的宗教偏见。
希特勒认为犹太人与共产主义运动有关,而他对共产主义深恶痛绝。他将犹太人视为破坏德国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敌人。在希特勒的政治生涯早期,他目睹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动荡,认为犹太人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进一步坚定了他对犹太人的政治仇恨。
希特勒的经历中,与犹太人有一些不愉快。他的母亲因犹太医生治疗失败而去世;他在艺术求学道路上遭遇挫折时,也将部分失败归咎于犹太人在艺术界的所谓 “垄断”,尽管这并没有确凿证据,但这种心理暗示影响了他的判断。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核心是种族主义,他认为雅利安人是优等民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该被消灭。这种极端的种族主义观念为他的反犹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希特勒在其著作《我的奋斗》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种族主义观点,将犹太人描绘成世界的敌人,这种思想在他的追随者中广泛传播,成为纳粹德国反犹政策的重要依据。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规模屠杀。希特勒由于自身的偏见,成功地把自己由人变成了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