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号称电子技术界的“变形金刚”的知名企业,竟然上演了一出连续五年的财务“魔术秀”,连续5年虚增营业收入40亿元,这操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下巴掉地!
这家叫做易事特的公司,原本是个高新技术企业,专攻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似乎还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他们的主要业务是智慧电源、数据中心还有“新能源+储能”这些听起来就很前沿的领域。
有趣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东莞的前首富大人,和他的85后儿子也一起被拉进了这场“魔术表演”。在被中国证监会盯上后,他们在2023年5月就被立案调查了。到了2024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晚上,ST易事特终于发布了公告,承认了自己和相关当事人都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家人整整齐齐地领罚单。
说起来这家易事特公司的历史还挺有意思。它最早是在1989年扬州起家的,那时候主要生产不间断电源(UPS)。到了2001年才在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了广东易事特集团有限公司。谁能想到,这么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最后会因为财务造假而跌下神坛。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最终,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终究纸包不住火。
在2006年,易事特和世界500强的企业施耐德搞了个合资公司,施耐德还占了60%的股份。但到了2009年,易事特可不甘于当小媳妇,硬是把股份又买回来了,自己单飞了。
后来易事特更是风生水起。2014年,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第二年,公司名字也改得高大上,叫“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有1500多个技术大咖坐镇,科研团队更是豪华版的,甚至有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六大高端科研平台。不仅如此,易事特还拿了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更牛的是,还入选了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和创新百强企业。
从2017年到2021年,易事特这家公司连续五年都在搞财务创作”,确实是造假界的“劳模”。直到2024年,它才因为虚假贸易、融资性代采业务和代理业务、数据中心集成业务等财务造假行为,被证监会罚了800万大洋,股票还被光荣地戴上了“ST”的小帽子。这家上市公司的主业变得让人看不懂,主业究竟是财务数字魔术还是电子技术?
原实际控制人何思模因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被罚了1000万,还被禁入市场10年。不过,跟造假获得的收益相比,这样的处罚轻如鸿毛,如蜻蜓点水一般。
看看这些上市公司的黑历史,看看他们玩得有多花哨,他们的违法成本有多低。这种类型的知名企业到底还有多少?